李坚
众所周知,人可以普通,但志向却不应该普通;生活可以平凡,但生命却不应该平凡。事实表明,学生与学生差异的根源其实就在于自主品质的有无与优劣。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前许多学校最大的困惑就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强,或者说,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主品质是最需要我们学校和老师去思考并突破的一个课题。
一、提出背景
(一)课程背景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新课程学生观倡导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因此新课程背景下要建立新、更新教学观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得法于课内,活用于课外”,使学生有一个可以自由发展的空间,从而真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政策背景
近几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先后出台《关于严格规范高中办学行为切实减轻高中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关于开展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情况专项督导的通知》、《关于中小学生在校时间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文件。可见,减负势在必行。减负是需要的,因为当代的教育决不是为了一场考试,必须着眼于人的终身发展!但是,减负并非意味着不学,也不能减效,减负的初衷是增效,其重心在自主学习。
二、实施意义
新课改至今,“自主学习”已经深入人心,而在当前减负形势下,提倡学生“自主规划、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发展理念,这对于学校、教师、课堂、学生又有了新的意义。
从某种角度讲,减负后单位时间少了,但效率不仅不能降低反而要保持可持续的提升,那么“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就成为一个能否保证学生个体、乃至学校稳健发展的重要杠杆之一,课堂教学的延伸必须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作为教师个人提高效率及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抓手又在哪里,则成为学校各级管理层和全体教师在严峻的减负形势下所急需思考的问题。事实上,自主品质是每一位学生学习的核心价值,自主学习从良好习惯开始,需要学生自主规划蓝图,同时依靠自主管理来实施。
三、推进过程
(一)动员引导、自我规划
1.构建项目推进体系、展开项目建设动员
首先,打造以班主任为核心,全体任课老师参与的教育教学工作团队,以团队的力量来引领学生自主发展的全过程。项目推进中,校领导从全局营造自主发展的氛围;班主任以班级学生为对象,使其进一步认清当今形势、明确意义,作深层次动员;各学科任课教师以教学常规、学法指导为抓手,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方法途径的保障。
其次,用人生观引领学生主动发展。诸如“全面发展,做人第一”的办学理念,“自强不息,勇于争先”的学校精神,“立身、立志、立业”的立人教育,“知耻明德,自强不息”的行为准则和律己目标等。健康而有价值的人生观犹如人生的灯塔,不断修正和提升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引领着学生的生命之舟劈波斩浪,横济沧海,并在参与的过程中扬鞭奋蹄,灵魂得到鞭策和激励,从而进一步树立并增强主人翁意识,促使其对自我价值的不懈追求。
2.引发学生总体思考、推动规划整体构建
要想实现学生的良性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整体了解,客观真实地认识自己,包括现状、兴趣、理想等;对此,学校、教师通过五个问题,引导学生从宏观上初步实现自我分析,并引导学生找出一条适合自身成长、发展的道路。
(1)“我”是谁?这个问题包含对自身特长与爱好、家庭状况、个人在家庭中的角色与肩负责任等的思考。回答时要求学生面对自己,真实地写出每一个答案。
(2)“我”想做什么?可让学生将思绪回溯到孩童时代,从人生初次萌生第一个想干什么的念头开始,然后随年龄的增长直到现在,记录下自己真心向往过去做的事,并按照重要性顺序进行排序。
(3)“我”会做什么?答案既包括现有能力条件下所能担当的重任,也包括今后可以开发的自身潜能。
(4)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做什么?这里的环境包含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回答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问题稍作分析,只要认为自己有可能借助的环境,都应在考虑范畴之内;在这些环境中,学生必须就实际情况,认识自己可能获得怎样的支持和条件,一一罗列后再按重要性顺序进行排列。
(5)我的职业与生活规划是什么?需要学生在回答前四个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汇总、整合、分析,给自己寻找一现实可行的发展方向,明确目标实现的步骤及各发展阶段的任务。
学生回答了这五个问题,找到各题答案的共同最高点,他们就有了对自己职业生涯的整体规划。一个立足个人实际、引领个人成长的人生职业规划,对一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指导学生分期规划、保证规划科学有效
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果说人生职业规划是就一个人的发展在整体框架层面的构建的话,那么发展的各个阶段中的目标细化,则是实现人生目标的最有力保障。
每一位学生在各自人生发展方向上以三年为单位,提出近期、中期与远期的目标;再在近期的目标中提出当年目标,并将当年的目标分解到每个季度、每个月、每周与每天。学生对照自己的目标达成度进行反省,总结收获与失误、经验与教训,适时调整。这样日积月累,这样抓细抓紧抓实,这样步步为营,就没有不能实现的规划。
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坚持“细、导、励”的原则。“细”指的是对要求学生坚持的常规规定要细,管理过程中每一环节把握要细。“导”指的是对各种要求的目的性要让学生明白,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励”是指我们在实践过程中要经常进行评比,以评促进。
(二)过程指导、自主学习
1.教师引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长期受加班加点的影响,学生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素质——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却一直没有能真正引起教师和学校的重视,久而久之,“自主学习”这个本来应该是学校和教师着重为学生培养的能力被逐渐边缘化了。
因此,学校以教务处为主体、以培训为手段,进一步转变教师观念,有效增强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意识;同时,又以教研组为单位、以校本研究为手段,进一步提升教师素养,有效增强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能力,并要求教师的这种意识和能力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从而,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引领下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并最终“习惯成自然”。
2.学法指导,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减负令”的出台,并没有改变学生绝对学习时间总量,但学生课堂学习时间和课余自学时间的比例发生根本性变化。随着学生课余自由支配的学习时间越来越多,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成效也将直接影响其自身知识体系的构建;对此,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更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指导学生做到针对每天的学习任务、听课效果、知识特点等,安排各自当天的自学规划。规划的内容包括最基本的课后作业、新课预习,还包括对一阶段作业状况的总结、知识框架体系的整理、学科学习心得收获的感悟。在这样的每日自学常规中,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更能增强自身的自学能力。
3.学案推行,保证学生自主学习实效
学校要逐步形成“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案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的局面。学案的编写,以问题设计为载体,针对相关教学内容提出具体的学法指导,同时做到课前预习题、课上例题和课后巩固题相一致,做到课前质疑、课上解疑、课后巩固的统一。学案使用上,全体教师也达成共识,即坚持做到集体编撰和个人修改相结合、提前发给学生、课前能认真批改、课堂要组织学生交流与评价、学案要作为课堂教学修改教案的重要依据。特别是课前批改和课堂上学生的交流评价,它一方面能通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有效督促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另一方面也是了解学生对新课内容的认知基础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将这两项落到实处,学案运用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引导性和评估性最终得以体现。
(三)制度保证、自主管理
1.细节常规——起点抓手
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就未来”,学生之间主要的差异并非智商,而是习惯。习惯既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学习能力和品质。成功的三部曲就是知道、做到、习惯!如何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逐步培养他们热爱学习、遵规守纪、追求进取的习惯;这成为摆在学校、老师面前的首要问题。
鉴于此问题,学校教务处、政教处、团委应分别在教学、德育、活动方面精细化展开工作,落实好学科教学常规、德育教育常规等的管理以及加强实践活动体验,有效引导学生关注细节、重视细节,促进自身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良好习惯的养成,为学生实现理想夯实基础!
2.自主管理——内在保障
学生的学习行为一旦提升到自主性学习的高度,这就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必须依靠一种力量来督促实施,这种力量并非外在的,而是内在的,这就是自主管理,所以自主学习依靠自主管理来实施。我们与其常常做老师,还不如把学生培养成自己的老师,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激励,从而实现自我管理。
一方面,让学生在醒目的位置贴上富有激励色彩的标语,也可以把自己的目标、规划贴在醒目的位置,经常对照,更可以请自己信任的人来监督执行;另一方面,学校政教处牵头,以班级为单位,以普通同学为本源,创建各班自主管理委员会。由各班自管会牵头,根据班级学情,全员参与并共同制定《班级自我管理公约》,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做到严格遵守、相互监督、共同进步。
思想上引领、方法上指导、制度上保证,有效推进“自主规划、自主学习、自主管理”;项目的有序发展,又能反作用于学校的教学发展、德育建设,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社会在发展,课程在改革,广大教育工作者边学习边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反思后再进一步学习,进一步实践,必将把“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理念推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