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
体验是中学作文的前提和基础,有了丰富的体验,有了激情,才能有表达的欲望,才能一吐为快,写好作文。所以,必须引导学生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表达。
一、创设体验条件,还原生命的感动
并不是每一个中学生都有深刻的生活体验,如让学生写“感恩母爱”话题的作文,一部分学生总是寥寥几笔写母亲送伞、督促功课、补衣等事情,缺少动人的细节描写和情感深度。这表明学生并没有亲情方面深刻的生活体验。针对学生没有感受、体验,教师就要想尽一切可能的方式、手段,创造一定的条件、情景,诱导、激发学生相关的体验,从而使学生产生写作冲动和欲望。
1.开展体验活动,唤醒写作激情
学生在喜欢自由开放的空间里接受语文知识。在轻松愉悦的条件下,学生思路通畅,思维活跃,能够唤起沉睡久远的记忆,这有利于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形成良好的写作期待。
潇洒而浪漫的抒情诗人徐志摩,对泰戈尔创办的那所“把大自然当成绝妙奇书”,坚持在森林中上课的学校情有独钟,“再别康桥”之后,他一度为在国内办一所类似的大学而奔走,尽管终未如愿,但他经常带着学生走进茂密的树林,靠着梧桐树,一手拿书,一手指着蓝天白云讲授欧洲文学与中国诗学。泰戈尔、徐志摩的教学方法虽然在中学语文课堂上很难实施,但他们结合学生实际积极开展自然体验活动的做法,确实给中学作文教学很大启示。教师应努力还原学生自然生活中的最初体验,开启他们情感、智慧的大门,才能激活他们写作灵感,使学生能自然而然地积极投入到整个作文教学中去。
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无论是课堂活动,还是课外活动,都要吸引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从而产生独特体验。一次,为了让学生写好“师生情”这篇话题作文,我开展了“与实习老师联欢”活动。晚会上,学生情绪高涨,激情飞扬,学生产生了深刻的情感体验。此时,学生的情感已经触发,随时都可能闪现出感悟师生情的思维火花。在后来的写作中,许多平时不爱写作文的同学都写出了情文并茂的佳作,很显然这跟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是分不开的。
“语文活动就是人的一种生命运动。”(钱理群语)我们给学生创造语文活动的机会,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去体验、感悟,开启心智,丰富情感,进而准确生动鲜明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提升自己的体验能力,提高生命质量。
2.构建体验情境,激活写作冲动
心理学认为,情境是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环境。一个具体生动的情境设置,可以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从而调动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提供想象和思维的前提,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下进行学习和创造。情境在激发人的某种情感方面具有特定的作用。作文教学情境,是诱发学生体验,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学生的作文兴趣的一种场合、一种背景、一种应急状态。创设体验情境可以激活学生思维,唤醒他们处于沉睡状态的记忆,促使学生产生写作冲动。
一次在训练联想能力的写作课上,我创设这样一个体验情境:每个学生提供一张珍贵的照片,叙述照片背后的感人故事,展示照片中的生活情境;并联想照片中的人与自己相处、相知的经过,力求把生活中的感人细节还原。其中一个姓缪的学生,母亲因有点痴呆,她在展示自己生活情境时,泪如雨下,泣不成声。后来,她写了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母亲,你是我的永远》,发表在《中学生优秀作文》上。
生活中能够触发我们联想的事物还很多,教师应努力地借助多媒体、文本、语言创设动情地情境,触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在鲜活的情境中,他们新颖的立意、美妙的文辞才会“汩汩而出”。由于情境的创设考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的思维很快就活跃起来,他们尘封已久的生活记忆被唤醒,写出了一篇篇联想丰富、内容充实的精彩作文。
苏联作家冈察洛夫曾说:“我只能写我体验过的东西,我思考过和感觉过的东西,我爱过的东西,我清楚地看见过和知道的东西。”这就要求高中生直面自己真实的世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生活,以饱满的热情体验生活,精心撷取生活中感人的“浪花”,才能源源不断地流出写作的“活水”。然而进入青春期后,有些中学生变得敏感而又容易自恋、自怜;变得孤独,喜欢封闭在自我的小圈子里,不愿意透露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他们的写作就成为一种例行公事,充斥着假话、空话、套话。此时,教师应努力创设让学生易于倾吐的情境(如写《懂你》,《让我轻轻地告诉你》,《与你同行》之类的文题时,教师通过朗读美文,提供背景音乐,播放助人为乐、毕业聚会、师生谈话温馨动人的画面等来创设情境),突破他们心理的禁忌,引导倾吐生活中的感动与失意,从而让他们产生积极地写作冲动,从写自我、写同学逐渐扩展到对社会的关注。
二、唤醒原有的情感体验,再现真实世界
中学生整天处于题海之中,渐渐体悟不到生活的真滋味。有时生活中细微的情感变化,大脑中冒出来小见解、小感受也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无影无踪。这时作文教学必须唤醒学生心中原有的体验,将学生置身于实际的生活中。生活中的一片落叶、一抹夕阳、一段小巷、一方天空都可能会激活他们某种积于心底的情绪,唤起作文的欲望。
1.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真实世界
作为教师,要唤醒学生心中的情感体验,首先要用范文引领,鼓励学生关注自己的世界,大胆、真实地再现生活中的感动;同时引导学生萃取生活中的碎片,形成自己的写作素材。如下面一段习作范文:
“我坐到车里,眼睛看着车窗外。父亲在人群中努力地移动身子,满头大汗,脸涨得通红,被人流拥挤着、推搡着,几乎站立不稳。微胖的身子艰难地避让着人群,但人群似乎并不给他留一丝缝隙。我打开车窗,只见他拿着一瓶矿泉水,向我用力地挥舞,仿佛在喊我的名字。我看着他急切而又无奈的神情,感觉他就站在湍急的河流的对岸。我的鼻子突然一酸,咸咸的液体充盈了我的眼眶。这个给了我生命里最初的爱和伤害的男人(父亲曾嫌弃我是个女孩。),跑得那么吃力,他多不容易呀!他不管用什么方式,原来只是想靠近我,给我一瓶矿泉水,给我一份笨拙而又沉默的好意啊!”
(摘自学生习作《有这样一种声音》)
作者用一连串的朴实而又真实的动词,描写了父亲为自己买矿泉水的情形。选择车站送别的最富有包孕的顷刻性来写,使人物的形象突出、生动感人,与朱自清的《背影》有异曲同工之妙。许多学生不敢写自己的生活体验,不敢流露隐秘的内心世界,总觉得自己的情感能感动自己,但不能感动别人。有了上面这篇学生范文的引领和激励,相信更多的学生会关注自己的现实生活,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创作。中学作文有效教学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在寻求自我个性精神、思想情感的展示中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审视,将生命的激情灌注到自己的写作中。
2.设计激发学生创作欲望的文题
福建武平一中的朱传庆老师谈了《作文题要让学生有创作欲》的四点要求:文题力求有生活的温度,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文题力求撩动学生的情思,多触及学生心灵;文题力求有文化的底色,多一点文学的情趣;文题力求提供丰富的写作空间,多给学生自由驰骋的天地等。
以上四点充分尊重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充分注重学生思想情感和文化积淀,充分唤醒学生创作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敢于用文字表达独特的见解与个性。但事实上符合这几点的文题可谓凤毛麟角,少之又少。2010年全国高考天津卷作文一枝独秀,其文题设计的导语如下:
世界似画家笔下缤纷的色彩,世界琴弦上跳动的音符;世界因创新而进步,世界缘和谐而温馨;世界可以存在于神奇虚拟的网络,世界更演绎着平凡真实的人生;世界说起来很大,世界其实又很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每个人又都生活在世界之中,请你结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以“我生活的世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这个文题运用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语言生动精炼,有文采,有意蕴,富有文学情趣和哲理深度。其内容涉及美术、音乐、科技、网络、社会和谐、精彩人生等方面,几乎无所不包,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激发学生灵感,激活学生的情感积淀。同时该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彰显时代性,有利于写出他们观察到的世界,体味到的人间真情,展示出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思想个性。文题中的“我”,将考生的关注点引向个体感受,“我手写我心”,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主体、关注学生独特情感体验的理念。因此,可以说2010天津卷作文是所有自主命题的省份中出的上好的作文题。
正是试题唤醒了学生内心的体验,学生产生了不可遏止的创作情绪。如天津某考生作文开头一段(《我生活的世界》):
“这两天睡眠不是很好——因为睡的晚了,早上又要早起上学,搞的精神不振。秋日的阳光总是温煦,空气总是清澈。因为很困,坐在公车上就静静地闭着眼睛,像老了一样。感觉到车窗外的街道和建筑在慢慢后移,阳光一晃一晃的照在脸上,车里人很少,在放老歌,有《爱的代价》,有谢雨欣的《第三天》。他们在安静的行驶的公车里,像扫在脸上的阳光一样,说不出的温暖和感伤。”
这段文字对中学生的生活现状描摹得细腻传神,有种慵懒、无助又略带感伤情绪。作为中学生,他们也许有共同的感受:颓唐感、虚无感、崇高感、卑微感、超越感、庄重感……或许有着共同的爱好、阅读、聚会、游历、听歌……这些共同的渴望、感受、爱好活跃于学生的心灵无意识层,它总是隐而不露地左右中学生的生活体验、创作欲望、倾诉情感等。作为教师要设计新颖、鲜活的文题,触动他们情感的琴弦,来展示他们真实的生活小世界,这对于中学生创作是有意义的,是有价值的,也是极其宝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