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付平
(国家电网平高集团有限公司,河南 平顶山 467001)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各行业使用的特种设备数量和种类日渐增多,平均每年增长15 %左右。因此,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至关重要,这不仅是贯彻落实《特种设备安全法》的需要,也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需要,更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和锅炉等。
对生产企业而言,特种设备是企业生产设备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企业的重要物质财富,是企业进行生产的重要技术装备。特种设备技术状态的好坏,安全运行是否良好,维护费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生产状况和安全效益。
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企业生产经营和安全生产2个方面。
(1)企业生产经营效益。构成企业生产力的三大要素是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在劳动资料中主要是各种生产设备,而特种设备在企业生产中占有特殊地位,它是企业维持和发展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
(2)企业生产安全效益。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的特种设备投资已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特种设备投资规划与实施阶段是企业设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装、调试、验收以及投入生产使用等是企业设备前期管理的重要内容,这两者都是其后期管理的基础,非常重要。
(1)特种设备管理主体不明确,管理机构建设薄弱,面对新的经营体制未能主动研究、加强完善,导致管理机构和管理职责不清。
(2)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未经过资质培训,管理技能不高,未形成自上而下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体系等。
(3)特种设备大修、改造随意性较大,往往由使用单位自行决定。有些特种设备的移动、拆迁未向企业本部特种设备主管部门申报,更未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改造后也未进行安全检验验收,导致管理失控、安全检验落空,留下安全隐患。
(4)责任考核及安全生产考核不到位。
(1)特种设备未依法办理使用登记注册及安全检验验收,未取得使用登记证书,没有安全检验合格标志等标志、证书,造成管理缺陷。
(2)特种设备报废时未及时办理注销手续,报废后未及时更新台账,未按规范进行处理。例如:汽车起重机报废更新仅按汽车报废更新管理有关程序办理,而与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报废处置脱节。
(3)有些特种设备未及时定期进行安全检验,检验报告书、安全检验合格标志缺失,存在严重管理缺陷和安全隐患。
(1)特种设备界定不清,部分特种设备未纳入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范畴,管理人员未及时与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联系,导致部分特种设备未按特种设备要求进行安全管理和安全检验验收,未办理登记注册手续。部分压力管道技术资料不全,未及时建立台账或管理不规范。
(2)有些工装工具设备,如电动托盘工具车、简易升降平台等,仅是一般辅助性生产设备,不应纳入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范畴,部分企业反而将其作为特种设备管理,导致管理混乱。
(1)部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未按规定及时取得相应管理资格,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无证上岗、无证操作,给特种设备运行带来隐患。
(2)非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如生产管理人员、技术员等参与现场指导、指挥或操作特种设备,导致人身及设备事故。
(3)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与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脱节,有些企业由安技部门和设备部门分开管理,导致沟通不到位、管理分散,致使部分电梯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未办理特种设备操作证,部分叉车、起重设备作业人员无证操作。
(1)企业未按《特种设备安全法》要求建立和规范管理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尤其是特种设备修理、技术改造资料未及时存档或资料不全,未进行统一管理。各独立核算子公司技术档案不规范,未及时交接,未进行统一管理,有的企业本部没有统一的特种设备安全档案资料及汇总明细等。
(2)部分进口特种设备(含合资企业制造)的安装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产品铭牌、安全警示标志及其说明未采用中文,给建立台账、存档、使用、管理带来不便。
(1)企业自身的管理措施及管理力度较差,往往寄托于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特种设备检验机构,以及外委维护保养单位。一般以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检验监督为主,主动结合生产实际加强管理为辅,甚至忽视自行检查鉴定及检修;在进行其他设备检查及达标认证过程中,仅以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的检验结果为准,忽略了特种设备的技术状态普查鉴定工作以及日常定期检查工作。
(2)检查整改不认真。如在电瓶车、叉车定期安全检验中发现车辆轮胎严重磨损而未及时更换;在电梯定期安全检验中,发现对讲系统故障而未及时修复等。还存在对外委维护保养单位监督检查不到位,电梯维护保养单位维护保养记录不全面,检查不及时,对存在的问题未及时监督整改等情况。
(3)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不全面,特种设备检查及技术状态普查效果一般等。
(1)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必须依法管理,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意识。《特种设备安全法》强调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要求,表明特种设备管理应围绕安全进行,并以安全为核心和根本。
(3)企业各级领导、各级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职能部门、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充分重视,切实加强和完善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
(1)严格贯彻落实《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必须向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办理使用登记,取得使用登记证书。
(2)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及时进行安全性能检验,并将检验合格标志置于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3)对于外围二级单位及独立核算单位,要监督其及时进行检验、登记注册,并向企业本部特种设备主管部门备案。
目前,特种设备的质量、数量、种类发生重大变化,管理依据上升到法律地位,责任主体更加明确。全面系统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需要一支既有一定专业技术和业务基础知识,又有一般设备管理知识,还有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知识的管理队伍。因此,应加强对人员的培训、教育、学习和交流,并落实持证上岗、定期审核、定人定机等管理机制。
(1)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构建动态安全管理体系,以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为依托,以特种设备检验机构为基础,完善企业内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体系,明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主体和职责。
(2)对特种设备和作业人员的管理应统一,若根据企业现状确实需要分开管理的,则应相互备案、沟通信息、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3)合理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合理配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数量及专业素质,保证有机构、有人员、有能力、有素质对特种设备进行有效管理。对暂时不能达到要求的人员要逐步培训提高和淘汰更换,并落实各级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统一备案。
(4)修订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应重点制定和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特种设备应急救援管理制度、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制度、电梯使用维护保养管理制度及相关岗位责任制等。
(5)根据企业深化改革和机构调整的实际,加强和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职能建设,探讨、研究、摸索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适合方法和模式,以适应企业发展改革的需求。
(1)《特种设备安全法》明确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并明确了安全技术档案的内容。因此,要遵守此项要求,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2)企业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必须统一管理,由企业本部特种设备主管部门进行统一监管、审核、存档。对不全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不予验收,并要求补充和进行考核。
(3)档案管理部门应按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要求设立专柜、专题进行保管和存档,应区别于一般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并接受企业本部特种设备主管部门的指导。
(4)对独立核算单位及外围单位应监督其独立存档,但应统一规范格式,并定期检查。
(5)对缺失的安全技术资料应分级分类查找落实归档,确实无法找到的应想办法补充完善。
建立和完善特种设备统计台账,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基础工作。即做好特种设备调查、统计、盘点工作,建立规范的《特种设备统计台账》。
(1)应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和资源,以最少的特种设备能耗创造出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2)对利用率较高、购置成本高、维护保养复杂、对安全环保影响较大的特种设备进行标识,实施重点管理、监控、考核和可视化点检。
(3)生产经营过程中充分考虑特种设备能力,合理安排生产,严禁和防止特种设备超负荷运行。
(4)普及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知识,加强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完善特种设备安全限位报警装置;加强现场监督检查,及时更换损坏件及磨损件,正确粘贴安全检验合格标志。
(5)所有电梯均应粘贴《安全注意事项》、《安全使用说明》,并注明紧急联系电话,标明警示标志。应保持4方通话畅通,逐步完善5方通话系统。
(1)对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进行全覆盖的验收检验和定期安全检验。
(2)结合企业实际对各级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资质培训。可在企业内部定期组织培训,以及进行行业学习交流培训。
(3)加强对特种设备的检修改造。对起重设备全部加装过载保护装置;对部分桥式起重机可根据工作生产需求改装为空、地2种操作方式;对部分电动单梁起重机可进行控制和移动系统分开改造,以保证安全运行。对其他影响安全运行的系统,如老式电梯曳引机制动系统及监控系统等,适时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其安全技术性能。
(4)对老旧特种设备加强报废更新工作,积极引进先进的安全性能良好的特种设备。在选用特种设备时应严格进行经济、技术及安全论证,合理配置和选用特种设备以及其规格型号,为保证投资效益奠定良好基础。
(5)加强对电梯等特种设备的外委维护保养工作,要单列资金,应严格审核维护保养单位的资质和维护保养能力。在维护保养过程中,对维护保养记录进行监督检查,检查维护保养单位对出现的问题是否及时处理和真实记录,防止出现不负责任及存在问题未及时处理的现象。
(1)严禁不按程序对外出借特种设备,若需对外借出特种设备,应按程序经借出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同意,由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按规定进行作业操作,并签署必要的安全使用协议。借入单位人员不论有无资质一律不得擅自动用借出单位特种设备。
(2)对于租赁使用的特种设备(如汽车起重机),必须检查对方是否登记注册和定期安全检验。在检查使用登记证书及安全检验合格标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操作证以及特种设备技术安全状况是否完好后,方可租赁使用。同时加强监管,签署必要的安全使用协议。
(3)对于已鉴定报废的特种设备,按《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及时办理使用登记证书注销工作,并在采取必要措施消除该特种设备的使用功能后进行处置。特种设备报废后,不得继续使用。
(4)汽车起重机的报废更新应按汽车报废更新管理的有关程序办理,并同时按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要求进行报废鉴定以及办理登记注销手续。
(1)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各级管理人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安全生产当然也包括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和安全运行,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要始终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正确处理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2)保证企业特种设备处于良好技术状态和安全运行状态,提高特种设备完好率,降低故障停机率,并重点加强考核,不断改善和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
(3)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责任考核及安全生产考核机制,对于未按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要求、违反《特种设备安全法》及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的行为,由企业特种设备主管部门实施责任考核,情节性质严重的对其进行安全生产考核,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当事人及管理人员的法律责任。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是企业设备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以上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通过完善制度和加强落实,必将促进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推进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