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文化产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2014-03-22 13:44曹东溟罗玲玲任巧华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4期

曹东溟,罗玲玲,任巧华

(东北大学 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辽宁 沈阳 110819)

“文化科技创新”作为我国实施文化科技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内涵通常被解读为通过技术创新手段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是逐渐形成文化和科技高度融合的新的文化产业业态。一些文化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的国家无论是在整体战略还是具体对策方面,其文化产业技术创新的实践都已经逐步体系化、建制化了,其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和创新体系的形成过程方面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考察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在文化产业技术创新方面的现状及其发展轨迹,提炼出这些国家在总体思路及具体对策方面的共性和特点,并指出其对我国实现文化产业技术创新的有益启示。

一、国外文化产业技术创新的现状与发展轨迹

在考察美国、英国、日本及韩国这几个在文化产业技术创新方面表现强劲的国家的发展现状后,发现它们的主导思路多集中在以全球化为背景,依据本国文化产业结构、文化特点,发展本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文化创意已逐渐成为文化产业技术创新的灵魂

随着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在文化产业技术创新发展比较好的国家当中,创意产业已逐步成为转变经济格局的力量,无论是在GDP的贡献方面,还是在促进就业方面,都有良好的表现。以美国苹果公司为例,截止到2010年用户通过iPod下载100亿首音乐,苹果公司就赚取了29亿美元。目前,美国产业靠创意获得的收入已经占美国国民经济总产值的25%~28%,高达每年4 000亿~4 800亿美元。

再以英国为例。它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创意产品生产国。英国《文化与创意2007》的报告显示,创意产生的产业效益在整个国民经济增加值中的比例超过了7%,并以每年5%的速度在增长,远高于整个经济的增长速度,产值达560亿英镑,解决了150多万人的就业问题。

日本文化产业技术创新在国际市场的强大竞争力同样来源于其先进的创意和创新设计产业。根据日本动漫学会(AJA)的数据,日本动漫节目和影视的受众遍及112个国家,占世界人口的87.2%。由日本经济产业省商业情报政策局审定、财团法人数字内容协会编写的《数字内容白皮书2009》显示:2008年日本的内容产业市场产值为138 282亿日元。日本的设计企业,如无印良品(MUJI)仅2011年在中国就新增加了20家店,该公司的年度销售额约163.7亿日元(1.45亿欧元)[1]。

韩国的文化产业以文化为内容、科技为载体,以创意产业技术创新带动文化生产与传播,促进文化产业发展。韩国极力推动“文化与内容技术”,把新的资讯技术与文化创作相结合,进而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韩国人更把这两个领域结合起来,独创了“文化科技”这一产业名词,并把它确定为政府重点发展的“六大战略性产业之一”。韩国文化创意带动的产业产值已达39兆韩元,占韩国GDP的6.57%。

2.发达国家逐渐形成了“文化科技”的专业技术体系

文化科技在这里是指支撑文化创作生产传播的科学技术。国外在“文化科技”方面已经逐步形成专业性的技术体系,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文化科技的学术研究和专业建设逐步完善。国外在音乐科技、美术科技、舞蹈科技、舞台科技、文物保护技术、工艺品技术、印刷技术、电影技术、广播电视技术、图书馆技术、博物馆技术等等方面都能够结合自身特有的文化底蕴和特色,在保有各自优良的文化遗产的同时逐渐构成新的文化行业专业技术体系。在推动高科技改造传统文化方面,各个国家可谓各显神通,形成其独特的专业技术与支撑技术的完整体系。

第二,文化与科学技术结合的研究中心发展迅猛。在推动“文化科技”的专业技术体系发展对策方面,国外在视觉技术、听觉技术、体感技术、文化数字化技术等方面都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规模,形成了初步的体系,并和原有的国家创新体系有了很好的融合和互补。仅以艺术—科技方面的研究工作为例,据网络不完全统计,世界范围内关于艺术—科技创新方面的实体和虚拟组织总计已超过500余个。这从总体上说明了文化科学技术创新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初具规模和体系。

第三,文化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基础支撑因素的投入稳步增加。在对构成文化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基础支撑因素的投入方面,国外不遗余力地从创新主体、创新基础设施、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外界互动等要素进行全方位的投入和支持,目的是使专门从事文化产业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能够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并利用先进的文化科技设施培养人才。

3.逐渐形成了以新技术为动力支撑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

文化产业(culture industry),也可以译为文化工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文化产业的含义界定为: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国外的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已经形成了新技术引领新文化产业的产业发展机制。以美国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研究成果——电子书写技术(electronic ink technology)为例,这项新技术已被应用于亚马逊的Kindle,索尼阅读器,Barnes & Noble的nook等新兴的电子书产业和网络书店行业之中。媒体实验室之所以能够以新技术引领新文化产业,是因为它的技术研究方向不是由老师引导的,而是由学生引导的。这是因为,年轻人能够更敏感地捕捉到新技术的应用方向和新的用户需求,从而快速形成创新的文化产业的雏形。他们的具体方式是通过制作工作模型来展现其创意,并通过与商业考量的无缝连接达成其迅速市场化的目标。模型法使得对技术及技术影响世界潜力的认识和思考更加深广,这远比学习那些纯理论化或无任何实用性的模型重要得多。教员们扮演的角色则是技术专家、未来学家、市场人士、企业家和艺术家的混合体。这样学生的研究能够在这样类型老师的审视下,愈加成熟和完善[2]。

第二,已经完成信息技术带动传统文化产业的科技性升级。传统文化产业在高科技的支撑下得到新的发展,而多数产业的技术升级是以信息技术作为核心的。如近十年来,英国花费了近2亿欧元用于数字化项目的改造。2009年6月,英国政府在提出的“数字英国”计划中,目标之一就是打造良好的数字文化创意产业环境,再次把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产业推进融合在了一起。英国文化传媒与体育部的报告显示,在英国政府资助的“公众网络”计划帮助下,公共图书馆开通了互联网终端。英国博物馆也通过互联网来展示它们的藏品。英国国家博物馆网页的访问量,从2003—2004年的4 000万增长到2005—2006年的8 000万,两年间访问量翻了一番。英国的数字银幕网项目也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数字银幕网项目计划在英国境内,包括其边远地区的200多个电影院安装数字电影设备[3]。

二、国外推进文化产业技术创新的对策

在各国文化产业技术创新蓬勃发展的背后是各具特色的长、短期规划及非常具体的对策措施,总体看来,可以发现这些国家在经历20多年的尝试后,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些对策上的共识。

1.总体上重视文化相关的基础科学技术研究

第一,重视推进能够引领未来的专业基础实验室建设。实验室是科学的摇篮,是科学研究的基地,对科技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著名实验室都是全世界的科技工作者向往和追随的地方。这些实验室往往代表了世界前沿基础研究的最高水平,诞生了一大批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技创新成果,是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场所。国外主要在生命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材料科学、声学、艺术学等重要的文化科技基础学科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积累。

第二,制定具有潜力的基础科学发展规划。资料显示,各国都先后制定了发展基础科学的长期和短期规划,并不断进行评估修订。如美国科学基金会每年都会发布研究报告,展示美国公益性科研对其基础研究发展的影响;英国政府于1993年发表的对20年来科技政策的审议等等。在英国名为《实现我们的潜力》的白皮书中,制定了通过调动英国科学、工程与技术优势来提高创造财富和改进生活质量能力的国策,以及如何保持科学基础领先地位的系列政策。实践表明前瞻计划的持续进行将影响科学基金对重点领域的投入。

2.重新评估设计对文化产业科技创新的价值

任何文化产品都离不开设计。在传统的工程技术领域,设计是被工程技术引领的,而在文化产业中,设计主要被文化创意引领,设计的整合、提升作用使文化产品外在的吸引力与内在的内容、品质、精髓相统一。

上个世纪,设计还局限于狭窄的专业范围,但是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作为以顾客的需要和愿望为目标的创造性动机体验方式的设计,已经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丹麦技术大学教授、国家实验室的研究员墨林(Måns J.Molin)认为科技、设计、与使用者的整合是设计中创新的关键[4]。威灵顿(Thomas Walton)认为要从企业协作的改变的战略角度理解设计,“创意资产的确认与配置,具有决策性和可持续性优势”[5]。麦克布瑞德(Mary McBride)认为设计应当成为文化产业中技术创新的主体,设计作为完成企业战略目标的工具,将通过在公司业务活动的所有层次上,恰当地应用各种设计资源[6]。戈尔博(Peter Gorb)认为设计既是目的(把设计与企业目标相联系)也是手段(对解决管理问题做出贡献)。设计关涉企业创新价值实现的关键,因此设计管理既是一种“价值管理”,也是一种“态度管理”[7]。

3.以具有比较优势的本土文化创意作为发展文化产业链的基础

日本是以娱乐设计技术立国为根本。日本业界充分认识到,设计是整个文化产业生产链条中的先导,先进的创意需要体现在产品的设计中,先进的设计理念能增强产品的创新性和竞争力,提升产业的附加值。围绕以动漫等文化产业为核心的思想,日本已经逐步形成产业分类及体系化发展。

韩国则彰显电子游戏和影视业的地位。早在2001年8月韩国就成立了“韩国文化内容振兴院”,负责除电影及网络游戏之外的动画、音响、漫画等产业的发展。文化观光部和产业资源部也分别设立韩国卡通形象文化产业协会(负责创作等)、韩国卡通形象产业协会(负责市场开发),共同推动卡通形象业的发展。除此之外,韩国已逐步形成以文化科技产业园区为主体的创新孵化体系。2001—2010年,在全国设立10多个文化产业园区、10个传统文化产业园区及2个综合文化产业园区,形成韩国文化产业链,其目的在于集中资源形成聚落效应[8]。

4.以适宜灵活的政策作为文化科技发展的保证

政策环境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文化产业技术创新先进国家都主要通过将文化产业技术创新这一新增的经济力量的萌芽引导整合到整个国家乃至世界的经济体中,进行系统和市场培育性的支撑式复制,保护文化产业技术创新中最核心的创意部分的良性健康发展。

以美国为例。首先,通过加强对富有创新性领域的投资,鼓励为提高生活水平及实现未来产业的新技术和新发现所做的努力。第二,美国政府刺激竞争市场,除了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良好的基础之外,在信贷、融资、税收方面创造有利于文化产业技术创新的机制,同时在产权、破产法规、就业法规等方面有新的修订,鼓励生产型创业行为。第三,美国政府大力推动国家优先项目的突破,政府积极干预。第四,鼓励产业、学术和非营利组织对科研的投入,而不是仅靠政府的公益性科研投入。美国呈现出文化科技融合的新经济模式。美国总统奥巴马为了推动未来的创新经济,启动复苏法案用1 000亿美元支撑创新及支持与之相关的基础科学与设施建设[9]。

日本的文化产业政策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日本政府鼓励与艺术相关的非营利组织的成立。第二,建设数字化档案的战略方法,为创意产业在利用日本传统文化进行产业创新提供了良好契机。第三,为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日本政府不仅在政策上予以支持,而且还制定了诸多法规,比如《著作权法》《振兴文化艺术基本法》《著作权管理法》《形成高度情报通信网络社会基本法》《知识产权基本法》和《关于促进创造、保护及应用文化产业的法律案》等,从而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第四,日本政府经济、贸易和产业部关注“Kansei(灵敏度或敏感性)”为日本的设计师和制造商提供商业契机。第五,日本政府为了推进日本文化的国际传播和影响,在海外建立日本创意中心[10]。

三、对我国文化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的启示

国外文化产业技术创新本质上都是通过将优势产业和独特的文化资源进行有机融合来实现的,而这正是我国需要借鉴的地方。我国有大量的创新人才储备,可以说是世界文化产业技术创新的人才库,同时具有深厚底蕴的传统文化是文化产业技术创新的材料库,这是我们的优势。我们缺乏的是使这种智力资源和文化资源得到合理地开发和应用的有效机制。因此,笔者建议从国家层面、产业层面、产品层面同步实现我国文化产业技术创新的突破。

1.在国家层面加强文化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和政策环境的建构

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在科技与文化融合中,国家创新体系的效应直接影响文化创意关联技术的创造、转化和应用。

首先,完善国家的文化科技体系。从国家层面加强与文化相关的基础科学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形成完整的文化专业技术体系。其次,加强政策环境网络的建设。从知识产权保护、金融支撑环境、创新孵化机制,以及科技文化产业业态的形成和发展等方面入手,逐步构建出推进融合创新的政策网络。最后,完善科技与文化融合的知识流动网络。国家应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促进科技与文化融合过程中的知识主体互动。科技文化融合的检验标准是科技创新在文化产业的转化和应用。国家应加强科技文化融合的产业联盟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文化科技产权交易、文化科技产权投融资、文化科技企业孵化、文化产权登记托管等知识流动网络。

2.在产业层面以新技术和文化特色为双引擎实现产业集群优化

产业集群优化突破了企业和单一产业的边界,从整体出发,依靠内外部联系网络,能有效推动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融合,最大可能地创造和发挥科技文化融合的竞争力。

首先,以新技术为引擎建立科技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战略联盟,实现协同创新。协同创新以合作创新为行动策略,以价值创造为本质属性。战略联盟包括基于分工合作基础上的科技产业与文化产业联盟;基于竞争合作基础上的科技产业内、文化产业内联盟,以及两大产业集群战略联盟。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融合的资源基础之一是新技术和人才。如通过有新技术产业优势的科技产业——信息产业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其次,以文化特色为引擎形成产业优势和品牌战略带动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如通过有中国文化特色和产业优势的传统文化产业带动科技产业发展,也能够实现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融合的效益。通过中国文化品牌战略优化产业集群,提升核心竞争力,能增强产业集群的集聚力。品牌战略为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融合提供动力机理,特别要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产业技术的挖掘、整理,形成特色品牌;用现代科技手段发挥中国传统文化产业的魅力,形成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优势。

3.在产品层面通过提高设计的科技水平和艺术水准实现文化产品升级

如前所述,任何产品都要经过创意设计阶段来展示其核心理念,我们现在已经拥有许多先进的科技手段可以使设计过程变得更加流畅和灵活,这为通过提高产品设计水平和艺术水准来实现文化产品升级提供了更有效的手段。例如,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这一虚拟现实技术来实现创意的数字化,从而将传统的创意和执行过程合二为一。充分利用数控加工技术、三维打印技术、快速成型设备等的辅助,将创意设计数据以不同的形态展现出来,从而使创意得到了最完美的呈现。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利于缩短设计开发周期,加快文化产品的更新速度,还能提高文化产品的生产质量。同时,由于创意产品变成创意商品需要一个与之相应的过程和一个完备的机理,包装、宣传、展示,以及品牌营造等方面的质量,都将是这一过程的关键。通过新的科技手段的运用,不仅能够提升产品设计的艺术水准,还能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帮助文化意识得以体现,也有助于实现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和营销手段和营销模式的创新。

综上,通过广泛深入的对比研究,借鉴国外发展优势,正视我们的问题,从基础科学技术研究、专业技术体系发展、应用高科技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新兴文化产业,以及建构文化产业技术创新的社会支撑体系等方面入手,强化教育基础、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完善创新机制,培育文化科技产业,形成宽松、自由、和谐、对创新友好的环境,才能在实践中真正实现全面加强创新文化建设要大力推进文化产业技术创新的目标。

[1]无印良品:中国加速度[EB/OL].(2011-07-08)[2013-05-18].http: //services.ppsj.com.cn/2011-7-8/3360615711.html.

[2]唐克扬.设计学院的故事[M].苏杭,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42-144.

[3]英国文化部.总结10年创意产业发展成果[EB/OL].(2007-06-05)[2013-12-26].http://www.istis.sh.cn/list/list.aspx?id=4363.

[4]Molin M J.Design and Innovation[C]//Annual Report Year:2007.Copenhagen:The 10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2007:14-17.

[5]Walton T.Design Management Comes of Age[J].Design Management Review,2007,18(3):6-17.

[6]McBride M.Design Management:Future Forward[J].Design Management Review,2007,18(3):18-25.

[7]Peter G.The Design Management Interface[EB/OL].[2013-12-26].http://www.design-management.de/archive/2003/12/peter-gorb-the-design-management-inter face-designthinkers-2001/.

[8]赵丽芳,柴葆青.韩国文化产业爆炸式增长背后的产业振兴政策[J].新闻界,2006(3):91-93.

[9]宁夏科技发展战略和信息研究所.美国创新战略——推动可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就业[J].中国科技产业,2010(2):16-20.

[10]Kimura M.Creative Industry in Japan[EB/OL].[2013-12-26].https://www.yumpu.com/en/document/view/7503533/finnode-japan-creative-industry-services-pdf.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4期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其它文章
20世纪20年代苏联“专家治国运动”研究
厄舍尔的技术发明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