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彦东
辽宁省北票市中心医院检验科,辽宁北票 122100
探讨不同时段临床标本微生物的检验的阳性率的结果
熊彦东
辽宁省北票市中心医院检验科,辽宁北票 122100
目的 对不同时段临床标本微生物的检验的阳性率的结果进行探讨。 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和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该院临床检验标本1 600例,对其实施微生物检验。对两个阶段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造成阳性检出率差异的因素,并给出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注意事项。结果 2012年2月—2013年2月的呼吸道和其他非呼吸道的阳性率分别为37.56%、34.88%,比2013年4月—2014年4月的27.44%、24.36%高,而2012年2月—2013年2月的血培养阳性率为7.32%,比2013年4月—2014年4月的10%低,两个时期各标本的阳性率之和差异明显,两段时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医院需提升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水平,定期检验病例,检验人员与临床医生需沟通合作,并提升检验人员的专业素养,进而提升医院的诊疗水平。
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
临床微生物的检验可为诊断感染性疾病提供病原学的依据,在提升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方面,临床微生物的检验起到重要作用。提升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水平,可提高阳性的检出率。现阶段我国的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微生物标本的采集方式不规范,微生物标本在保存和运送过程中不够科学合理,检验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这些原因的存在都导致了我国微生物检验质量的低下,不能为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有效参考和依据。为对不同时段临床标本微生物的检验的阳性率的结果进行探讨。该研究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和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该院的临床标本,对两个时期的微生物检测阳性率的结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以及2013年4月到2014年4月这两个时间段内该院收治的1 600例患者的临床检验标本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其中呼吸道标本860例,血液、脑脊液和胸腹水标本440例,伤口分泌物、中段尿和穿刺等非呼吸道标本244例,粪便标本56例。
1.2 方法
分好类别后,用(MicroScan autoSCAN4)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对1 600例临床标本实施微生物检验,通过分析仪对患者的血液、粪便标本、伤口分泌物及尿液等其他非呼吸道标本进行检验。各项操作都需根据标准化的操流程实施,对检验两个时期(2012年2月—2013年2月和2013年4月—2014年4月)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严格保证检验质量。
1.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一般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012年2月—2013年2月的呼吸道及其他非呼吸道的阳性率比2013年4月—2014年4月高,而前一阶段的血培养阳性率则比后一阶段低,两个时期各标本的阳性率之和也存在明显差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时段临床微生物标本阳性率比较[n(%)]
该研究对不同时段(2012年2月—2013年2月和2013年4月—2014年4月)的临床标本微生物的检验阳性率结果进行分析,发现2012年2月—2013年2月的呼吸道及其他非呼吸道的阳性率分别为37.56%、34.88%,高于2013年4月—2014年4月的呼吸道及其他非呼吸道的阳性率27.44%、24.36%,而2012年2月—2013年2月的血培养阳性率为7.32%,低于2013年 4月—2014年4月的血培养阳性率为10%,两个时期各标本的阳性率之和也存在明显差异。董毅娟等[1]研究中,2010—2011年的呼吸道及其他非呼吸道的阳性率分别为35.6%、33.3%,2011—2012年的呼吸道及其他非呼吸道的阳性率分别为31%、28.9%,与该研究比较,其后1年的微生物标本阳性率降低弧度较小,两个时间段的比较不明显。
该研究综合国内外文献后,发现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⑴微生物标本的采集方式不规范:研究得出,微生物标本的采集方式不规范,是造成实验结果和临床诊断有差异的主因。微生物标本采集的过程很复杂,包括检验的申请、患者的准备、标本采集、标本运输等诸多环节。降低潜在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可保证标本采集的质量。采集特殊患者的标本,需要求其亲自采集,一旦未详细告知患者采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则患者会在采集过程中出错,出现标本取量不足、未采取到异常的标本等问题,降低微生物标本的阳性检出率。故在标本采集中,需注意以下事项:①在对象用药前采集微生物的检验标本,并考虑对象的差异性,采集方法也相应改变,如痰标本采集,在痰分离培养时,需采取绵纤接种法;对痰实施厌氧培养时,需采取气管穿刺法;②部分标本的采集方法比较特殊,则在其运输中需实行特殊处理,如密封、冷冻等;③在血培养标本的采集中,需告知对象采血量、采血时间等内容,避免出现采血量不足、采血份数不够、采血时机不对等问题;④血液和各种穿刺液培养需实行双瓶制度,达到提高阳性率的检验质量的目的。
⑵微生物标本保存和运送不规范:张弘子等[2]认为,微生物标本的保存及运送是决定阳性检出率的重要条件,良好的保存和运输,可确保病原微生物自身的活力。因此,需根据检测目的对微生物标本实施保存及运送。如厌氧菌的保存和运输,需考虑到厌氧菌和空气接触后,出现过度生长这一情况,对其运输则选择较快的方式,或者直接将其与空气隔绝。另外,还要对运送人员的专业知识进行考核,并培训其正确保存及运送微生物标本的技能。
⑶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主要以形态学及生理学等生化反应为依据,检验中的每个步骤必须正确操作,故要求检验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较强的判断能力[3]。但是目前微生物标本的检验人员,其检验知识不足,专业素质不高,从而对检验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针对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给出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的改进建议:①重视标本采集以及预处理工作:在进行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时,标本采集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标本的预处理工作是否合理也关系着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效果。检验人员必须高度微生物检验前期的标本采集工作,对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开展实时观察和控制,监督和改进检验质量,使微生物检验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满足相关工作要求。如粪便标本的采集,医务人员需告知患者采集的标本量、采集的方式等,并在采集到粪便后,重视对其的保存,防止其与空气长期接触,从而确保粪便标本的有效性。血培养标本的采集要求比较严格,采集血标本的时机、血量、份数等有严格要求,如采集成人血培养标本,采集血量需达8 mL左右,采集时机为发病初期,唯有规范操作标本的采集过程,才能确保采集标本的合格率及微生物检验的准确性[4]。
②加强微生物检验的室间质量评价:临床微生物检验具有很大的复杂性,需要极高的专业技能,检验人员必须要对微生物检验工作进行规范化和系统化,不断加强微生物检验的室间质量评价,提高微生物检验的整体质量[5]。在开展室间质量评价的过程中,要杜绝形式主义,不要单单采取一些简单而粗糙的检验考核办法应付了事,而应该要不断引进先进的微生物检验考评理念和方法,利用丰富而新颖的微生物检验知识以及检验考评技巧来完善室间质量评价工作,切实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而然,现阶段我国部分医院实验室在微生物检验室间质量考评上还欠缺先进的方法和技能,评价水平相对比较落后,相关负责人应该要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微生物检验室间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工作中,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看法和想法,促进室间质量评价体系的科学和完善。实验室管理人员可以对卫生管理部门以及先进地区的一些检验经验进行有效借鉴,熟练掌握各种病菌检验的鉴定思路,学习先进的微生物检验方法,促进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大幅度提高[6]。
③针对微生物检验工作实行全过程质量监管:对微生物检验工作开展全方位、全过程管理可以大大降低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误操作行为,减少误检现象的发生。要想实现这一目的,促进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性的提高,检验人员必须要加强检验工作与临床治疗之间的联系,将这两项工作进行有效结合,促进两者之间的相辅相成,共同进步。例如,针对一些值得怀疑的阴性检验结果,特别是当检验结果与临床判断出现很大偏差的情况下,检验人员必须要积极与临床主治医生进行沟通交流,就相关信息进行交换,挖掘造成结果不一致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诊断准确性的提升。再举个例子,针对分离出来的特殊菌株,应该要采取有效方法进行完善保存,为后续科学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同时,主动热情地与患者进行交流,建立良好的友谊,减少检验人员与病患之间的隔阂,进而掌握患者的真实情况以及具体病况,为检验结果的分析提供参考依据。现阶段,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检验环境也趋于复杂化,检验结果在临床治疗上发挥的作用日益关键和明显,广大病患对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想更好地满足临床医学需求,医院以及医学实验室必须要提高对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的重视度,进一步明确其地位和作用,使用多种方法来促进微生物检验精度以及准确性的提高,为众多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真正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和指导信息。当然,临床微生物检验对于精度的要求较高,操作程序相对比较复杂,对于操作人员有很高的技能要求,检验人员必须要在往后的检验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促进理论知识结构的完善,同时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和操作技能,全面提高微生物检验质量[7]。
④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的要求较高,操作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判断能力。因此,需加强对微生物标本检验人员的技术培训,如为其编写一本标准操作的程序手册,使其熟悉检验操作的环节。另外,还要要求检验人员全面熟知人体结构,掌握检验技术,确保检验数据的完整性及准确性[8]。
综上所述,对不同时段微生物标本的阳性检出率进行详细分析,可为临床医生提供价值度较高的流行病学的信息,为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依据。因此,医院需在检验人员与临床医生之间建立沟通渠道,并加强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力度,提高其检验技术水平。同时在微生物标本采集、保存及运送中均严格操作,提高微生物标本的阳性检出率。
[1]董毅娟.不同时间段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分析[J].大家健康, 2012,10(6):13-14.
[2]张弘子,严春花,王春霞.分析比较不同时期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J].中国卫生产业,2013,11(2):48.
[3]杨柳,郭清莲,申及,等.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4):1573-1574.
[4]朱秋丽,陈霞.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14(14):154-155.
[5]张新秀.微生物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质量控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8(5):189-190.
[6]杨彩玲.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监控中的作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20(11):258-259.
[7]孙婷.重视微生物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J].医疗装备,2011,18(13): 247-248.
[8]赵建.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对比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3,5(7):107.
R4
A
1674-0742(2014)10(a)-0189-02
2014-07-05)
熊彦东(1971.4-),男,辽宁阜新人,本科,主管检验师,研究方向:微生物、全方面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