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历程及启示

2014-03-21 15:36朱瑞华
大理大学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

朱瑞华

(大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历程及启示

朱瑞华

(大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历史大体可分为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局部执政和新中国建立后全国范围执政这样两个大的时期,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各自的执政实践和理论思考。在对党执政的历史轨迹进行考察的同时,从四个方面揭示了在历史的回顾中我们所得到的启迪。

中国共产党;执政;探索

执政是世界性的课题和难题,也是中国共产党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的战略重点。回顾中国共产党从局部执政到全国执政的艰辛历程,可以说是波澜壮阔,也可以说是跌宕起伏,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实践过程和曲折的认识过程。我们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遭受挫折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对于新时期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历程

由于中国革命的特殊性,中国共产党不是夺得全国政权后,才开始执政探索的,而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有了局部执政的尝试。因此,从执政的角度进行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大体可分为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局部执政和新中国建立后全国范围执政这样两个大的时期。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局部执政

中国共产党的局部执政是从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始的。这一阶段,我们党的局部执政虽然是在旧政权的包围、打压和剿杀下,处于非法的地位,但无论是在执政实践,还是在执政理论方面都有重大成果。

从实践方面来看,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创建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在大江南北的偏僻乡村发展起来。1931年11月,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告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并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国家性质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是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共产党采取多种有力政策措施,加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政体上,实行直接民主选举的参议会制度;在政府组成上,采取“三三制”建政原则。以后,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人民把政权建设推进到了人民民主政权的新阶段,开始尝试人民代表会议制度。特别是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以及华北人民政府委员会的诞生〔1〕。

从理论方面来看,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很多对以后产生重要影响的思想和观点。如高度重视党的思想建设。毛泽东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2〕。在组织建设方面,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民主集中制的理论。早在1945年党的七大就把“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组织、全党服从中央”写进党章。1948年,毛泽东为中央起草了《关于健全党委制的决定》,指出“一切重要的问题,均须交委员会讨论,由到会委员充分发表意见,做出明确规定,然后分别执行”〔3〕。在制度建设方面,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系统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明确了中国政治的发展方向和政治制度选择,这就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和人民代表大会。在作风建设方面,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提醒全党要防止因胜利而骄傲、以功臣自居、停顿起来不求进步、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等情绪的滋长,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并告诫全党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这一切为党在全国范围内执政,为中央人民政府的建立在思想上、组织上做了重要准备。

(二)新中国建立后的全面执政

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执政地位基本确立,党从一个领导革命的党转变为掌握政权和领导建设的执政党。至今,我们党在全国执政已达60多年,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执政党时期。60多年的执政历史,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可分为两个阶段。

1.建国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

新中国建立初期,党的执政探索取得了巨大成绩,一是领导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二是领导在全国范围初步实践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是领导创立了单一主权制国家结构原则下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四是领导建立了中央人民政府下辖政务院的两级政府的国家行政管理体制;五是指导和明确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些探索和创造,初步确立了新中国的政治结构和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格局〔4〕。但1957年开始反右斗争后,党的执政方式逐步进入误区。1958年“大跃进”运动中,开始是过多地盲目地下放管理权,后来又反对分散主义,重新肯定了“大权独揽,小权分散,党委决定,各方去办”的领导原则。以后,党政不分、以党代政、一元化领导情况日益严重,以至“文化大革命”期间,党的执政探索遭到严重挫折,给党和国家带来了重大损失。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根据当时的国情和党情进行了执政改革和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的执政历史也由此揭开了新的一页。在这个阶段中,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加强执政党建设,不断丰富党的执政理论,不断深化对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真正开辟了治国理政的新时期。这一时期,党通过实行党政分开、理顺党政关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等来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提出了依法治国、执政兴国、执政为民等一系列执政理念。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根据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所肩负的历史任务、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课题,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需要出发,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充分表明我们党对于中国国情的认识更加深刻,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加明确,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标志着我们党在执政方略上的日益清醒。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这一时期,是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加强执政党建设,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阶段,也是党的执政成效最明显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探索为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二、现实启示

回顾党的执政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为了回答和解决执政这一重大的历史性课题,几代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思考和探索。未来我们党所面临的执政压力和挑战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而在历史的回顾中,我们可以得到启迪,提高政治智慧。

(一)必须要赢得民心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一道理在中国共产党的实践中再一次得到了证明。中国共产党从局部执政到全国执政的漫长实践,其历史转折就是全国范围内的人心发生了有利于我们党的根本变化。在1947年12月中共中央扩大会议即“十二月会议”上,毛泽东专门分析过“政治方面,人心变动了。蒋介石孤立起来,群众站在我们方面。”他说,这个问题在长时期内没有解决,内战时期我们比较孤立,抗战时期蒋介石逐渐失掉人心,我们逐渐得到人心,但问题仍没有根本解决,直到抗战胜利以后这一两年来才解决了这个问题〔5〕。这个人心向背问题,是经过重庆谈判、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和取缔民主党派活动、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等一系列历史事件出现的。因此,毛泽东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得到各个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广泛响应,最后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政权的得与失,全在于人民的拥护与否,离开了人民的支持,背离了人民的心愿与利益,就必然导致“人亡政息”的结局。“党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6〕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曾深刻地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7〕。今天,党要保持长期执政的地位,依然是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不能变。

(二)要切实关注民生

近代中国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人民群众最热切的愿望,就是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改变广大人民群众贫苦的生活状况。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得人心,最典型的,就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领导了土地改革。在中国共产党决定夺取全国政权的时候,毛泽东根据党历来坚持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提出了三大经济纲领,这就是: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这些经济纲领,核心就是要解决中国的民生问题。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中央苏区时期,党真心真意为群众谋利益,赢得苏区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今天,党要保持长期执政的地位,仍然要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把坚持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必须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要切实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首位,切实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社会各方面关切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真正把中央关心困难群众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三)增强执政忧患意识

中国共产党在执政的过程中,一直重视执政的忧患意识。毛泽东作为当时党的最高领导人始终担忧党的自身建设问题。早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告诫全党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解放初期,毛泽东坚决清除党内腐败现象,决不允许党员干部居功自傲、滋生腐败。但总体来说,毛泽东忧党内腐败并不是主要的,他主要是忧党的性质发生变化。邓小平特别忧党的威信的下降、党的作风不正及接班人问题。江泽民受命于危难之际,接任于多事之秋,其对党的忧患意识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国际形势变幻莫测的大气候而不断深化的,第一,忧党内腐败严重;第二,忧党的作风不正;第三,忧党的组织不纯。胡锦涛对党执政的忧患意识注入了新的内容。胡锦涛指出“在国际国内各种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存的情况下,我们要把握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始终坚持求真务实,全面科学地判断形势,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克服困难,把加快发展的立足点放到真抓实干上”〔8〕。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他指出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要求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

总之,我们党始终以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风险保持着高度的警觉和清醒的认识,并以其强烈的忧患意识,励精图治,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进入新世纪,我国开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历史阶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很不安宁的世界,党所处的外部环境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更加复杂;面对中国社会已经发生的和将要发生的深刻变革,党所面临的任务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更加艰巨繁重。因此,不断增强党执政的忧患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9〕。

(四)治党必须从严

从严治党,是我们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优良传统、宝贵经验和一贯方针。我们党从建党初的50多名党员发展到现在拥有8 200多万名党员的大党,并成功地执政了60多年,在中国各族人民的心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始终坚持和贯彻了从严治党的方针。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四代领导集体和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虽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临的党的中心任务和党的建设的主题不同,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是一脉相承的〔10〕。

我们党是在推翻了国民党腐朽统治后走上执政舞台的。可以说我们党是在缺乏物质基础,外部环境不利,没有执政经验,人民期望值很高的特殊环境下执政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党要迅速站稳脚跟并迅速提高执政能力,就首先必须从严治党,必须时刻注意党的形象,保持党的优良传统,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领导人民顺利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是全新的事业,党能否顺利地完成工作重心的转移,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在改革开放中抵御权力和金钱的诱惑,是对我们党的思想水平、组织水平和业务水平的又一严峻考验,为此必须从严治党,锻造一支能够胜任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又红又专的党员和领导干部队伍。进入21世纪,我们党又面临着新的执政环境,必须进一步从严治党,才能提高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才能解决我们党面临的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两大历史性课题,开创党和国家建设事业的新局面。

〔1〕柳建辉.从执政理论的高度认识和把握党的执政经验〔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5(3):16-19.

〔2〕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4.

〔3〕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40.

〔4〕杨明清.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的探索〔J〕.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8(1):45-49.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传:1893-1949年: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721.

〔6〕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5-6.

〔7〕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11.

〔8〕胡锦涛.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M〕∕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69-270.

〔9〕龙迎伟,易海涛.党执政的忧患意识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8):50-52.

〔10〕刘林元.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3(1):72-82.

(责任编辑 杨斯斐)

The Reig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its Enlightenment

ZHU Ruihua
(College of Marxism,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3,China)

The reig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ould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wo stages:partial ruling in the period of the New Democratic Revolution and nationwide ruling afte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China.Each stage has its own ruling practice and theoretical thoughts.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ign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nd reveals the enlightenments we gain from historical reflection from four aspects.

Chinese Communist Party;reign;exploration

D23

A

1672-2345(2014)01-0046-04

10.3969∕j.issn.1672-2345.2014.01.010

2013-10-18

朱瑞华,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不能比领导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