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玉
(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云南丽江 674100)
纳西族对圣境的认知
——以丽江玉龙雪山周围的纳西族村落为例
李四玉
(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云南丽江 674100)
基于田野调查和文献参考,以玉龙雪山周围的纳西族村落为例,考察了纳西族村民对圣境的本土认知。当地人认为纳西族最大的神山是玉龙雪山,雪山周围有庙祠人文圣境、山林自然圣境、崖洞圣境、殉情圣境、仪式圣境。生物多样性富集的雪山圣境目前正面临着威胁,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协同共存的关系。
圣境;玉龙雪山;生物多样性
圣境(sacred sites)是指由于传统文化信仰的原因而受到崇拜、禁忌和保护的一类特殊自然-人文景观单元。在已有的文献中,对圣境的称谓有许多,如圣林、圣山、圣地、宗教林、宗教庇护地、圣景等。从这些称谓中,我们可以看到圣境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环境,另一类是人为构建的人文环境。但是无论是哪一种环境,能够成为圣境的地方必须具备三个要素:特定的地理环境、特定的信仰、特定的崇拜对象。这三个要素表明圣境是由人们所信仰和崇拜的圣物、自然环境与特定的信仰文化共同构造而成。仅仅“一尊佛像并不构成圣境,而是与相关的建筑物和周围的物理和生物环境一起构成圣境;一棵神树也不是圣境,而是与其相邻的其他植物及其生境一起构成一个圣境”〔1〕。因此,我们可以将自然圣境理解为具有特殊文化意义的特定自然地域。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不同民族可能会依据历史文化及宗教因素将不同的自然地域视为圣境。本文采用圣境一词,以涵盖以上不同的圣境类型。
笔者用访谈以及可视化工具进行田野调查,走访了丽江玉龙雪山周围的纳西族村落,如白沙乡玉龙村、白沙乡玉湖村、大具乡营盘村、鸣音乡鸣音村、龙蟠乡忠义村,本文对笔者获得的田野调查资料进行分析。
纳西族东巴经中提到纳西族地区有十二座神山,即白沙玉龙山、森笔文笔山、恩柯马鞍山、恩冷冷岗山、桑冷贵峰山、赠珍修曲山、白地美赐山、东坝庚赐此山、俄亚旭子山、油米拉乌山、永宁老鹰山、盐源牦牛山〔2〕。白沙乡玉龙村的老人认为丽江周围的神山包括玉龙雪山、文笔山、马鞍山、蛇山、永宁狮子山、剑川石宝山、丽江兰坪交界的老君山、中甸白马雪山、德钦梅里雪山。可见,玉龙雪山是纳西族群众所信仰的最大的神山。相传纳西族全民信仰的民族保护神“三朵”是纳西族的战神、保护神及玉龙雪山的化身。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在北纬27°03′20″~27°40′,东经100°04′10″~100°16′30″之间。总面积26 000平方千米,天然林面积7 663平方千米。主要保护我国纬度最南的现代海洋性温冰川,最完整的高山垂直带自然景观,丰富多彩的高山植被类型,是我国植物模式标本的集中产地和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这里具有高度多样化的自然生态系统类型,是几大植物区系交汇地,保留了许多古老、原始类群,是许多生物类群的现代分化中心,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特有性和珍稀性。该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十个地区之一,是云南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作为中国-喜马拉雅植物区的一部分,玉龙雪山连同临近的滇西北其他地区以及川西南、藏东南横断山区是东亚植物区系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物种分化中心,中国-喜马拉雅植物区系起源的重要地区〔3〕。
有数棵世纪之龄的老枫树和柏树环绕的白沙乡玉龙村的北岳庙,又称“三朵阁”,始建于公元769年,是丽江最早的寺庙。北岳庙供奉的是纳西族的保护神“三朵”。每当纳西族人与外敌发生战争时,玉龙山的山神“三朵”会以一个白盔白甲、骑白马、执白矛的武将形象出现在战场上,帮助纳西人战胜敌人。三朵神作为这一方边陲净土的守护神,千百年来深受纳西族的尊崇。过去玉龙村百姓每年农历正月初一都要去北岳庙祈福。农历二月初八是三朵神的生日,从1987年起,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八“三朵节”成为法定的纳西族的民族节日。人们在北岳庙举行祭拜“三朵”仪式,在祭祀时要向玉龙山遥拜三朵神,并且通过集体对唱、打跳等民俗活动庆祝民族节日。远离玉龙神山、身在异乡为异客的纳西游子每年回家也会去北岳庙祭拜三朵神。
白沙乡玉龙村的玉峰寺建于公元1700年,寺周松柏茂密,风光秀丽。玉峰寺与福国寺、普济寺、文峰寺、指云寺并列为丽江城郊五大喇嘛寺。寺院内外种有山茶、樱花、十里香、山玉兰等名贵花木,最著名的是院中的万朵山茶花。玉峰寺内的山茶树种植于康熙年间,每年立春开花,立夏花尽,在百余天的时间里,相继开放二十余批次,每批次一千余朵,总共要开两万余朵,被誉为“云岭第一枝”“世界山茶王”。
过去白沙乡每个自然村都有小村庙,是村民集中祭拜和活动的场所,村庙里的东西不能拿,周围栽种的植物禁止砍伐。十多年前,村庙已经不复存在了。
龙蟠乡忠义村的三圣寺是当地的大村庙,位于忠义村的大漆树前200米处。始建于清朝时期,三圣寺里曾供奉五尊菩萨,院落里种了一棵柿子树,附近有个大水沟,过去遇上旱季当地群众去三圣寺祈福求雨。土改时候曾将三圣寺的房屋分给贫困户住,后来又将其作为村小学,20世纪50年代被毁。此外,忠义村旁岩羊村的山神庙也是当地圣境之一。
(一)抽象的圣境
纳西族历史上的生产生活区域基本上是山地,他们对山有着深厚的感情,在东巴教的自然崇拜中非常突出对山林的崇拜。在纳西族东巴神话传说中,居那若罗神山是所有山的母亲,含依巴达神树是所有树木的母亲,美丽达吉神海是所有水流的母亲,赠争含鲁美神石是所有石头的母亲。纳西族将居那若罗神山视为祖先之地和生命的归宿。在纳西族的丧葬仪式上,先要放一张祭桌,祭桌上铺白色的羊毛毡,毡上立一个擦亮的犁铧,寓意为居那若罗神山,在犁铧尖上涂抹一点酥油,代表山顶的积雪,在酥油下成一圈状地粘上一些棉花,代表围绕着神山的白云,在棉花上插一杜松枝代表生命树含衣巴达神树,犁铧两边各竖一面白旗,代表依神山升降的太阳、月亮。居那若罗神山的原型可能是纳西族祖先生活区域内的某一座山,纳西先民在万物有灵和高山崇拜观念支配下将其神化了。东巴经中神树统称为“含依巴达”,意为万木之尊,其东巴象形文字的写法有多种,不同的写法代表不同种类的树木,如杜鹃、牡丹等〔4〕。含依巴达神树代表着生命、欢乐、长寿、圣洁、富贵、树王等,远远超过了具体的植物,而具有更加深刻的符号文化的特征。可见,虽然纳西东巴文化中的含依巴达神树是一个抽象物,但仍然有它的现实信仰基础,即纳西先民的植物崇拜。纳西族的植物崇拜对森林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崖洞圣境
龙蟠乡忠义村的太子洞,位于玉龙雪山山脚,洞内供奉几尊佛像、铜像,太子洞周围有许多古树覆盖。解放前,当地人带着公鸡、猪头等祭品集中在那里举行祈福仪式,如夫妻求子、男子36岁生日、老人的求寿仪式等。解放后,洞里洞外都被破坏了。据说,北岳庙供奉的三朵神曾经被供奉在太子洞,后来才搬至白沙。
龙蟠乡太子洞旁的雪山上有个传说中的木天王塔,于是,忠义村人在村尾堆砌了一个3米左右的塔,与木天王塔两两相望,忠义村尾的塔于20世纪70年代被毁。
白沙乡玉湖村石头崖位于玉龙雪山山腰,石头崖上有个标志性的脚印,传说是天神从雪山通往天界留下的,石头崖周围的树木禁伐。
(三)殉情圣境
大具乡营盘村的村民认为圣境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朝拜祈福的地方,另一类则是殉情的乐土“玉龙第三国”。过去遇上旱季,当地人一般会到虎跳峡的山顶或高山崖洞去求雨。访谈中很多人认为“玉龙第三国”不是在玉龙山的某一座山峰上,它主要是指没有苍蝇蚊子,没有苦和痛,没有泪和愁,可以彻底摆脱人世间的恶浊苦难的理想乐土。而高海拔、有山水草花、植物多样化、风景优美的玉龙雪山上的草甸,如云杉坪、牦牛坪、甘海子、双海子、眠情坝、花园地,就成为纳西男女殉情的高山理想乐园。从营盘村出发,沿虎跳峡通往玉龙雪山山腰有两块美丽的草甸,当地人称为上眠情坝、下眠情坝。眠情坝周围主要生长着柏树、栎树、冷杉、杜鹃花、映山红。忠义村的老人介绍,从龙蟠乡鲁南行政村徒步至玉龙雪山山腰有一块景色秀丽的草甸,当地人称为花园地,过去曾是纳西男女殉情的圣境。纳西人称男女成双成对去殉情叫“丽丽花华”,意为“欢乐地相约相携去死”。相传玉龙山上有三个“国”,为后人意译为玉龙第一、第二、第三国。在民间殉情调中说,第一国里有苍蝇蚊子;第二国里没有青草树林和山泉;而第三国则是草深林密,群兽毕集,有飞瀑流泉和住着爱神的自然乐土〔5〕。“玉龙第三国”作为纳西族殉情者向往的死后理想世界,是一个纯粹的大自然乐园,它传递的是与天地日月、山川草木和野生动物融为一体的自然生命一体化意识。鸣音乡鸣音村有一座无名山,解放前曾是一个风景优美的殉情圣境。
(四)仪式圣境
白沙乡玉龙村每个家族的坟地旁都有祭祀场,祭祀场一般选择坟地旁风景优美,绿树成荫的椭圆形场地,环绕祭祀场的大树一般是柏树、云杉树。玉龙村的村民介绍,祭祀场的功能主要有三个:家里人若是非正常死亡,请东巴祭司在祭祀场主持仪式;家庭不顺时候请东巴祭司在祭祀场做仪式,如家畜喂养不顺利;家族成员聚餐等民俗活动的场所,如清明节上坟活动。如家族成员是正常死亡,那要请东巴祭司在追悼会前诵经,若是非正常死亡,则先要请东巴祭司占卜,然后在祭祀场举行仪式后再埋在坟地里。坟地、祭祀场周围和祭祀场里的树木无人砍伐,因为人们认为擅自砍伐后将会有厄运发生。
(五)神树
纳西族东巴仪式中用作神树最多的是松树、柏树、栎树、杜鹃、冷杉、蒿枝。不同的树种有不同的地位,有的用来除秽,有的用来祭拜。在布置纳西族祭天仪式的祭坛时,必须以两棵黄栋树、中间一棵柏树作为祭天的神树,象征天父、天母、天舅。因为在纳西族传统文化中舅舅在家庭中具有最高的地位,因此代表天舅的柏树在植物崇拜中占有非常高的地位。过去鸣音乡鸣音村有两棵高大的山楂树,每年要在那两棵神树前举行祭山神、祭猎神仪式。龙蟠乡忠义村村口的高大漆树是当地最重要的神树,过去村民一般去那烧香求雨。在访谈中,人们认为所谓的神树包括古树、水源林、坟地和祭祀场周围的树、寺庙周围的树以及用于宗教仪式的树木。可见,作为圣境周围的花草树木原本都是存在于自然界的普通植物,但是因为被赋予了宗教涵义,它们就脱离自然状态而成为神圣的象征。这种象征一方面强化了它们存在的意义,激发出人们对它们的崇拜和敬仰之情,促使人们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对它们加以保护;另一方面,规约了人们对它们的破坏行为,从客观上达到了自我保护的功效。
生物多样性是物种、生态系统和遗传的多样性的总和。在地球上任何地方,它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之本,是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为人类提供了生活资源和生存环境〔6〕。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加大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可以说,生态文明,核心就是人对自然的文明。
纳西族是山地民族,千百年来休养生息于以山为主体的自然环境中,对大自然有着深沉的感情。这种生存环境决定了自然崇拜成为纳西族原始宗教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他们把各种与自己生存息息相关的自然物和自然力人格化,在万物有灵的原始思维支配下把自然物和自然力赋予神性和灵性,对他们顶礼膜拜。居那若罗神山是一座神化的世界山,东巴经中说此山山顶住着众多的神,山脚下和山的四面八方住着千千万万各种部落的人,住着掌管大自然的自然神“署”。纳西族的祭自然神(祭署)仪式,源于纳西人已认识到人与自然界的辩证统一关系,人作用于自然界,自然界反作用于人,自然界有自己的平衡发展规律,人类对自然的作用超过一定“度”,就必然对人类自身带来灾难。过去东巴文化的生态观在纳西族民众中形成的传统习惯法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人们的破坏行为,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生态的作用。圣境之内正是生物多样性的富集地区,然而,调查中村民们提出圣境玉龙雪山正面临着普遍的生态威胁,如自然环境所具有的威胁,村民缺乏环境保护观念所构成的威胁,旅游开发在获得利益的同时带来的潜在威胁以及由于社会价值观和文化变迁的影响,传统东巴文化生态保护观念淡漠、被遗忘所形成的威胁等。传统文化与当地生物多样性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当传统文化发生衰退的时候,生物多样性也受到了威胁;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又反过来促使当地的传统文化发生动摇。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协同共存的关系。
〔1〕罗鹏,裴盛基,许建初.云南的圣境及其在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意义〔J〕.山地学报,2001(8):327-333.
〔2〕和力民.通俗东巴文〔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7: 29-32.
〔3〕杨立新,赵燕强,裴盛基.纳西族东巴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J〕.林业调查规划,2008(4):76-79.
〔4〕白庚胜.东巴神话象征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8:117-121.
〔5〕杨福泉.纳西族“山中灵界”观及其演变〔J〕.云南社会科学,1998(1):62-74.
〔6〕李著,骆有庆,石娟.生物多样性研究现状与保护〔J〕.世界林业研究,2011(6):26-31.
(责任编辑 杨斯斐)
On the Naxi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Sacred Sites:a Case of Naxi Villages around Yulong Mountain in Lijiang
LI Siyu
(Lijiang Academy of Dongba Culture,Lijiang,Yunnan 674100,China)
Based on fieldwork and literature study,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understanding of sacred sites of the indigenous Naxi people who live at Naxi villages around Mt.Yulong.The local people believe that the biggest sacred mountain in Naxi area is Mt.Yulong.There are diverse sacred sites around Yulong Mountain,i.e.sacred cultural sites of temple,sacred natural sites of mountain forest,sacred sites of cliff and cave,sacred sites for martyr of love,and sacred sites of ritual.The rich biodiversity of the sacred Mt.Yulong is facing threats now.Culture diversity and biodiversity coexist side by side while exerting influences to each other as well.
sacred sites;Yulong Mountain;biodiversity
K890
A
1672-2345(2014)01-0016-04
10.3969∕j.issn.1672-2345.2014.01.004
2012-12-23
2013-11-02
李四玉,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纳西族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