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珂,叶晓彬,汪俊峰,李杨
(1.安阳市环境应急投诉受理中心;2.安阳市环境监察支队;3.安阳县环境保护局;4.安阳市环境保护局,河南安阳 455000)
安阳市环境保护应急物资储备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吴珂1,叶晓彬2,汪俊峰3,李杨4
(1.安阳市环境应急投诉受理中心;2.安阳市环境监察支队;3.安阳县环境保护局;4.安阳市环境保护局,河南安阳 455000)
当前,各地环境污染事故频发,如何防患于未然,将环境污染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成为环保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本文从环境应急物资储备现状入手,剖析了我市在环境保护应急物资储备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环境保护;应急;对策
2005年松花江污染事件造成多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数千万元;2010年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紫金山金铜矿湿法厂先后两次发生含铜酸性溶液渗漏,大量的污水顺着排洪涵洞流入汀江,造成汀江重大水污染事故,经济损失巨大。这些环境污染事故时刻警醒我们,防患于未然,做好环境保护应急物资储备刻不容缓。
近年来,安阳区域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也时有发生,虽未对环境造成大的损害,但做好环境保护应急物资储备的重要性凸显。2010年,滑县省道308运输罐车泄漏,造成省道308滑县段停运;2011年龙安区龙泉镇后洞村氯气泄漏事故,疏散群众近百人;特别是2013年山西长治苯胺泄漏污染事故,安阳市洹河、小南海水库、红旗渠、小南海泉、珍珠泉水质均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对安阳市区地下水安全造成了一定威胁。这些污染事故的背后除了对事故本身的防控和预见性不足外,还存在一个事故发生如何能够科学积极应对的问题。环境污染事故由于其不确定性和突发性的特点,造成其不可抗拒的客观表现,如何科学地、有的放矢地、做好充足准备的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就摆在了现实面前。科学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中应急物资的储备在整个应急应对和救援过程中的作用尤为重要。
从2010年开始历经2年,笔者带领团队,通过走访群众和对企业进行调查,对我市涉及环境风险的企业,从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入手,开展了一次比较全面的调查,发现了一些个性和共性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和对策。
安阳市是我省粮棉种植生产基地,经调查,在全市涉及环境风险源的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在水环境保护目标周边,且在3类水环境保护目标周边企业主要集中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在安阳县、汤阴县和滑县等农业产粮区,这些区域内企业一旦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后对该区域的粮产区势必造成很大威胁。
我市大气环境保护重点风险源企业主要集中在安阳县、汤阴县和滑县等自然村区域。各辖区内的上述企业几乎全部在自然村中,部分企业距离居民区、学校、机关等区域较近,一旦发生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对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会造成巨大影响。
(一)企业环境应急处置及应急救援资源不足
从对全市重点环境风险隐患比较大的企业排查情况来看,除了个别停产、搬迁和倒闭的企业没有“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以外,其他企业均有相关应急物资,但由于条件不同,各县(市、区)企业装备参差不齐。
环境应急物资包括消防沙、活性炭、干锯末、石棉被、水泥、石灰、耐酸泵、消防车和救援车等,除了自身防范、救助以外,部分企业还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向周边事故现场提供一定协助。在调查的122家企业中,有57家建立了“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具有一定自身防范、救援和支援能力。但其他50家只有一些例如灭火器、消防栓和口罩等简易的“物资”,不能达到向其所在地提供应急援助的条件。有堵漏、收集器材的企业44家,占全部企业的比例较低。最高的汤阴县拥有该器材的企业也刚到60%。城区拥有该器材的企业数量在本辖区内所有企业中只占12%。有应急监测设备的企业28家,最高的安阳县拥有该设备的企业也刚到36%,有的区没有一家企业储备有应急监测设备。有应急救援物资的企业41家,最高的汤阴县拥有该设备的企业也刚到70%,安阳县44%,龙安区38%,其他县(市、区)15%左右。
虽然我市重点环境风险隐患比较大的企业中有一半以上的建立了“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但由于企业重视不够,各种应急物资储备参差不齐,自身消除污染事故后果的能力不强,更无法向周边提供有效援助,大大降低了我市应对环境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地方政府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几乎为零
据了解,目前我市四县五区尚未在辖区内组建“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各县(市、区)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根据职责不同,建有一定量的应急储备物资,包括“防汛、抗旱、抢险、医疗”等方面,但没有“环境应急物资库”的建立。个别部门对做好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工作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制约了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实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和突发事件易发、多发地区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物资、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处置装备的储备制度。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与有关企业签订协议,保障应急救援物资、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处置装备的生产、供给。”目前,我市政府和各县(市、区)政府分别成立了以政府牵头的“应急机构”,但以当地政府牵头组建的“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还没有一个,一旦发生“重特大污染事故”以后,将无法保证有效的救援和消除污染。
(三)环境应急物资综合调度管理机制尚未建立,资源整合、资源共享的局面暂未形成
环境应急物资的储备建立需要站在政治的高度,在未发生环境突发事件以前由政府特定部门进行统一监管,发生事故后由政府统一调配。这样才能做到物尽其用,节约节俭的目的。
但目前我市环境应急物资的需求与应急物资库建设能力极不平衡。经济较发达地区由于财政状况较好,应急物资库建设可能顺利、物资储备相对充足;经济欠发达地区则正好相反。而这些地区又因为急于发展经济,常常对一些项目降低门槛,因此环境风险相对较高,在进行应急处置时经常处于被动境地。一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由于不能及时提供、调运应急物资,很容易坐失良机,导致损失加大。
(四)物资储备种类不全、数量严重不足,环境应急综合保障能力亟待加强
环境应急物资储备专业性较强,应该储备符合本地区环境风险的专用型物资,只有根据本辖区环境风险常发类型进行评估、研判后,选择适合本辖区的环境应急物资储备,才能做到科学应对,避免浪费。目前安阳市环境应急物资储备种类不平衡,多数应急物资库中存放的大都是处置物资,防护物资常常是没有或很少。同时,处置物资基本都是普适性物资,缺少专业防护和应对物资,针对性不强。
(一)尽快建立环境应急物资储备管理机制,捋顺管理职责
尽快对安阳市区域环境风险防范进行评估,找出对本市威胁最大、最多的环境污染事故类型。根据评估结果,市政府制定出台符合本地区需要的《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办法》,出台应急物资部门联动管理机制,建立环保、水利等各部门应急物资储备库管理平台,制定台账,统一调度,综合协调使用,确保各类突发事件处置及时、有序、高效。
明确环境应急物资库建设、管理以及应急物资分类、采购、保管、使用、更新、失效物资处置等相关要求。明确相关管理部门和使用应急物资单位的工作职责,从科学存储、科学调配和科学使用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出发,建立完善环境应急物资库的管理体制机制。
(二)尽快建立分区域分等级的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
在全市建立一个区域性的级别较高的“综合性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以点带面,在各县(市)区域内组织建立低于市级标准的“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实现区域内环境应急物资无缝化结合。一旦发生环境污染事故,采用就近采取、就近使用、就近支援的原则从快、高效利用环境应急物资。
(三)合理采购和应用储备物资,提高物资利用效率
科学地建立“环境应急物资库”是保障应急物资得到节约和高效使用的唯一办法。所以既要从科学采购应急物资,避免浪费着手,又要从科学的管理物资考虑。
本着节约的原则,环境应急物资采购可采用社会化采购原则,把污染源企业资源纳入应急物资库进行管理。政府可以与应急物资生产企业签订购买协议,在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由政府再购买其生产原料、中间产品或产品作为应急物资;也可以由政府先期采购一批可以作为企业生产原料和中间产品的应急物资储存在这些企业中,由其代为管理,并在生产中使用,从而保证应急物资一直处于更新状态,避免仓储物资需要定期更新,而过期物资也需要处置的问题。还必须要求这些企业一定要有固定的物资保有量,以便在发生突发环境事件需要调用应急物资时,能够由其负责及时运输到现场。同时,利用污染源企业的应急物资,比如大型运输设备、推土设备、吊车设备等,平时由污染源企业保管维护,管理部门定期对应急设备现况进行检查,一旦发生污染事故立即被政府征用,第一时间投入应急处置过程中。做到来则及用,用则能胜,最大程度做到节约采购,高效使用的原则,保障应急处置顺利进行。
有了环境应急物资后,只有采取有效使用的原则才能提高应急物资使用效率。根据区域环境风险防范评估结果及各地辖区内的工业及环境风险源特点,分区域建立环境应急物资库;由市级以上环保部门组织建立环境应急特种物资库,储备专用设备和物资;把特种物资库设立在危险废物处置企业,并委托其管理,这样既可作为社会化物资用于企业的平时生产,也可在处置突发事故时,由这些企业员工直接带到现场使用,提高处置物资使用效率。
(四)环境应急物资管理要科学化、合理化
要严格按照应急物资的分类和储备要求进行环境应急储备库的配备。
Ⅰ类(环境应急指挥装备):即用于突发环境事件现场指挥决策的交通、通信、办公装备。
储备要求:加强维护保养,保持装备良好状态,确保遇到情况能保证现场指挥人员在第一时间赶赴事发现场,确保现场指挥决策上传下达畅通,确保现场处置办公的顺利实施。
Ⅱ类(环境应急监测装备):即用于突发环境事件现场污染源污染数据和周边环境数据监测的监测装备。
储备要求:严格分类,加强维护,确保第一时间赶赴事发现场,根据现场污染物特性,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环境数据监测工作,为现场指挥决策提供环境数据。
Ⅲ类(环境应急防护器材):即用于突发环境事件现场指挥、处置人员实施防护的器材。
储备要求:按应急指挥和应急处置防护器材分类存放,制定输送方案,加强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第一时间运达事发现场,确保现场指挥和处置人员对污染实施有效防护。
Ⅳ类(环境应急处置器材):即用于突发环境事件现场污染处置的器材。
储备要求:按照特殊器材集中存放和通用器材分散存放的方式进行储备,建立综合调度信息库,制定应急调运方案,确保第一时间运达事发现场,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实施。
Ⅴ类(环境应急处置物资):即用于清除突发环境事件污染源污染的物资。
储备要求:采取专业库和社会资源相结合的储存方式进行储备,建立综合调度信息库,制定应急调运方案,采取有效措施,保持处置物资的处置性能,确保第一时间运达事发现场,最大限度地满足事发现场污染清除工作的需求。
Ⅵ类(辐射应急监测器材):即用于辐射污染事件现场污染数据和周边环境数据监测的器材。
储备要求:加强维护保养,保持良好状态,确保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及时有效开展辐射污染环境数据监测,为现场指挥决策提供环境数据。
中国有句古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今天应该说,有“预”恐怕还不行,而且要“预”得周全、“预”得科学,方能“立”而不“废”。加强环境应急储备,无疑是“预”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有建立科学的环境应急处置,消除人们对“环境污染风险”的错误认识,让群众有防大灾、防大难的思想准备,只有全民监督,让环境污染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才能从根本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2]张力军.环境应急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孙继军)
X-4
A
1673-2928(2014)05-0031-03
2014-03-20
吴珂(1975-),男,河南安阳人,安阳市环境应急投诉受理中心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环境应急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