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国平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区院内感染的临床分析及降钙素原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袁国平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降钙素原(PCT)对新生儿重症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应用。方法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67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统计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和病原体培养结果,比较感染性疾病组患儿抗生素治疗前、后及出院前PCT、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及C-反应蛋白(CRP)。结果670例新生儿中85例发生院内感染,感染率为12.7%,最常见的病原菌有肺炎克雷伯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大肠埃细菌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疾病组PCT、WBC、CRP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感染性疾病组,PCT在经有效抗菌治疗后可快速下降,而WBC、CRP回落速度均晚于PCT,ROC曲线下面积PCT>CRP>WBC,PCT对院内感染的截断值(cutoff)为2.33 ng/m l时,诊断灵敏度为88.5%,特异性为91.05%。结论胎龄小、出生体质量低、住院天数长、应用广谱抗生素院内感染发生率高,而PCT对NICU并发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交叉感染;新生儿重症监护;降钙素原;ROC曲线;多元回归分析
新生儿院内感染是危害新生儿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最近的研究发现血清(浆)降钙素原(PCT)的升高与细菌感染密切相关,在全身系统性严重感染中PCT早期即可升高,经有效抗菌药物治疗控制感染后下降,在病毒感染及局部细菌感染而无全身表现的患者中轻度升高[1],而其对于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早期诊断的研究尚少,本文通过对670例重症监护病区的新生儿院内感染的的临床分析,旨在探讨PCT在新生儿院内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9月至2013年12月入住浙江省慈溪市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患儿670例,其中男330例,女340例;住院时间≥48h,经过影像学、病原学或血清学(血培养、全血细胞分析、分泌物培养、C-反应蛋白(CRP)、PCT检查确诊院内感染病例85例,均符合新生儿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同时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将患儿分为感染性疾病组85例,其中男41例,女44例;出生年龄0~22d,平均(7±2)d。非感染性疾病组585例,其中男289例,女296例;出生年龄0~25 d,平均(10±5)d。
1.2 方法PCT的检测采用德国法国梅里埃公司的PCT试剂及其配套的比色仪,血培养采用梅里埃Bact/A ler-3D全自动血培养仪,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的检测采用SYSMEX XT-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CRP检测采用HITACHI7600-1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所有仪器均按操作说明书进行标准化操作,检测试剂、标准品、质控品均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原厂家配套产品。
1.3 统计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区院内感染病菌分布革兰阴性菌是主要的致病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占第1位(42.4%),超过1/3的肺炎克雷伯杆菌B-内酰胺酶(ESBL)阳性,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对常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其次是大肠埃细菌和革兰阳性菌(25.9%)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1.2%),血培养结果提示常见病原体是肺炎克雷伯杆菌(8.2%),其次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9%)。见表1。
2.2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龄<34周、出生体质量<3.0 kg、住院时间≥12 d,应用广谱抗生
表1 新生儿院内感染病菌分布情况例
2.3 新生儿重症病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胎龄<34周(14.22,95%为7.45~41.40)、出生体质量<3.0 kg4.11,95%为1.56~6.55)、住院时间(1.18,95%为0.12~0.68)为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均<0.05)。
2.4 PCT、WBC、CRP检测结果感染性疾病组PCT、WBC、CRP检测结果明显高于非感染性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27、3.056、3.667,均<0.05),见表3。感染性疾病组经抗生素治疗后(24~48h),血清PCT可迅速回落至正常水平,而WBC、CRP仍在较高水平,回落速度晚于PCT,至出院前缓慢回落至正常水平,见表4。PCT、CRP、WBC ROC曲线下面积分为0.903(95%为0.86~0.93,<0.01),0.72(95%为0.62~0.75,<0.01)和0.55(95%为0.50~0.60,<0.01),PCT具有比CRP和WBC更好的诊断准确性。
2.5 PCT用于感染性疾病不同诊断截点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的比较PCT用于感染性疾病诊断时,cutoff值越高诊断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越高。见表5。
表3 非感染性疾病组、感染性疾病组PCT、WBC、CRP检测结果比较
表4 感染性疾病组经抗生素治疗前、后及出院前PCT、WBC、CRP检测结果比较
表5 PCT不同诊断截点时,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的比较ng/m l
表2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
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CDC)将分娩时、患儿住院期间及出院后48 h获得的感染作为院内感染,新生儿免疫力低下,易感性高,容易发生院内感染。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区是院内感染的高危区域,甚至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难题,本研究结果显示,院内感染率为12.7%,革兰阴性菌是主要的致病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占第1位(42.4%),超过1/3的肺炎克雷伯杆菌B-内酰胺酶(ESBL)阳性,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对常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其次是大肠埃细菌和革兰阳性菌(25.9%)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1.2%),表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院内感染部位构成比与其他年龄段不尽相同,以肺炎、泌尿道和血流感染为主,常伴有多部位感染,如脐炎合并血流感染,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基因的出现。有调查显示,新生儿院内感染多以外源性感染为主,与胎龄过低、过低体质量、住院时间过长和应用抗生素高度相关[2],也有研究显示与侵入性操作(如放置静脉留置针)和医务人员手卫生有关[3]。
近年来随着对PCT研究的深入,有研究表明PCT对于鉴别诊断小儿重症脓毒血症及血流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4]。本研究结果显示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组PCT、WBC、CRP检测结果明显高于非感染性疾病组(<0.05),PCT、CRP、WBC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3、0.72和0.55,证明了血清降钙素原比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具有更好的诊断准确性,在临床诊断鉴别上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结果表明PCT对新生儿重症病区院内感染患者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作为早期发现的有用指标并及时预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区的院内感染,及时纠正和控制传染源。由于用血清(浆)PCT连续病程测定观察的病例还较少,对病原菌感染性患者诊断、疗效及预后判断还有待后续实验进一步总结,但是从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清PCT浓度变化提示血清(浆)PCT变化可用于全身细菌感染诊断和鉴别诊断,血清PCT变化与临床治疗效果关系密切[5],可以根据PCT水平及其改变情况指导抗生素的使用,许多临床研究证明,与临床常用的感染诊断指标相比,降钙素原在鉴别诊断和控制感染以及严重感染性疾病等方面提供了更多有用的信息[6]。随着临床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数据的不断积累,PCT作为一个全身性细菌感染和脓毒症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常规指标将达成为共识,并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1]胡可,刘文恩,梁湘辉.降钙素原在细菌感染中临床应用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2011-2014.
[2]朱小燕,朱咏梅.新生儿院内感染病原学特点与流行病相关因素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1):5193-5194.
[3]Pourakbari B,Mamishi S,Zafari J,etal. Evaluation of procalcitonin and neopterin level in serum of patientsw ith acute bacterial infection[J].Braz Jinfect Dis,2010,
14(3):252-255.
[4]M eynaar IA,DroogW,BatstraM,etal.In critically IIIpatients,serum procalcitonin ismore useful in differentiating between sepsisand SIRSthan CRP,Il-6,orLBP[J]. CritCare Res Pract,2011,5(15):1-6.
[5]范江花,祝益民,张新萍.脓毒症患儿低蛋白血症与CRP及PCT的相关性[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11):870-873.
[6]郭旭光,周珊,陈琼,等.降钙素原在监测细菌性血流感染中的临床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6):721-731.
10.3969/j.issn.1671-0800.2014.05.060
R722.13
A
1671-0800(2014)05-0614-03
315300浙江省慈溪,慈溪市人民医院
袁国平,Email:yuangoupin@ 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