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聪
医疗卫生服务是关乎市民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从全市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北京市卫生局针对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不适应的一些矛盾,把群众的意见作为整改的坐标,把群众的期盼作为努力方向,把群众的关注点作为整改重点,把群众评价作为最高评价标准,深入解决了市民在看病就医方面反映强烈的很多突出问题,得到了群众的认可。本刊记者就此专访了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
聚焦“四风”找问题
记 者:卫生工作事关民生。请介绍一下北京市卫生局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是如何征求群众意见的,群众意见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方来英:要搞好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一定要切实做到聚焦作风转变,服务群众。卫生局党委除了面向基层一线医务人员、服务对象召开各级各类座谈会等活动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组织机关党员干部下基层、入家庭、进科室,向社区大妈、农民大爷、一线的医生护士面对面征求意见,做到问计于基层,问需于群众,问效于社会。我们还专门梳理了信访中反映的意见和卫生服务热线的投诉重点;利用12320公共卫生服务热线面向市民开展了电话访谈,邀请北京市统计信息咨询中心对社会公众开展调查等。
所有这些意见建议我们逐条梳理分析,深挖问题产生的根源,深刻认识到“四风”问题的危害性。比如:群众提出的“个别医院开药太贵,大处方多”,反映了我们还有行业不正之风的表现,有些职工还不能做到切实维护人民的利益。比如:“社区医院离家近挺好,但是药不全”,反映了我们在工作上还过于注重硬件,忽视软件,存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问题。再如:“我在郊区,附近医院水平不行,希望能有好的医院”、“黑诊所、医托坑钱太可恶,希望有人管管”等问题,反映出我们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聚焦“四风”找问题为整改奠定了基础。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最终要落实到解决实际问题上。不解决问题就是走过场。解决突出问题要坚持群众观念,遵从民意,有错必纠,知错即改;要力戒形式主义,突出重点,迎难而上。要选择与群众利益有直接关联的问题,按照先易后难、重点突破、分批推进的方式,挑选相对容易解决的问题先行解决,然后分批对群众提出的突出问题进行整改,让群众看到我们的决心,取得群众信任。具体说就是要深入群众找准问题,联系群众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惠及民生。
立行立改转作风
记 者:针对群众提出的“个别医院开药太贵,大处方多”,卫生局采取了什么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群众反应如何?
方来英:首先是规范药品采购行为。一方面,从制度入手,印发《北京市医疗机构药品采购和使用若干规定》,规范了医疗机构药品采购行为。另一方面,公立医疗机构实行药品全品种的网上交易订货,实现了阳光网采。同时,利用学会协会等社会组织开展对医生的处方点评,将大处方等不合理用药行为公之于众。我们在全市范围内集中抽取了20家二、三级医院和5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处方和病历进行集中点评。2013年全年集中点评处方和病历数量近9万张/例,二、三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诊不合理处方率分别从点评前的10%和16%,双双下降到4%,为巩固成效,将处方点评纳入长效机制逐步推进,在《北京市医疗机构药品采购和使用若干规定》中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应对不合理使用药品人员实行处方追踪点评、重点监控,建立相关奖惩制度,将处方点评结果与医务人员年度考核指标挂钩。这样,既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警示了一些单位和个人,也促进了医院管理长效机制的完善和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减轻了人民群众的医疗负担。
为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药学人员合理用药水平,自2013年10月起市卫生局分6批组织开展了覆盖全市十六个区县的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含乡镇卫生院)及独立站的师资骨干人员的基本药物合理使用集中培训,参培人数共计1559人。开通了北京市社区卫生人员必修课网上学习平台,实现社区卫生人员学习的全覆盖,大大提升了基层医务人员的合理用药水平。
开通了短缺药品、断货药品登记系统,做到了及时汇总、分析,督促生产企业供货,协调药品供货商区域调货,对长期断货品种及时予以替补,保证了临床药品供应。《北京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深入开展“一和三同”活动落实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的实施意见》下发之后,进一步加强了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严肃了行业纪律。
纠正和治理医药购销和办医行医中的不正之风,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今后工作中,北京市卫生局将巩固此次专项整治工作成果,持续不断改进,将 “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贯穿到首都卫生各项工作中去,以新面貌、新成绩、新作风取信于民,服务于社会。
力戒形式办实事
记 者:群众反映的社区医院药不全、拿药贵等问题,其实是建立分级诊疗格局的问题,也是卫生局一直在推动的工作。在这次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我们又做了哪些新工作?
方来英:众所周知,建立分级诊疗格局是医改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目前所做的工作,都是在向这个目标迈进。本市实施的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就是在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综合、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的同时,使社区医务人员和居民之间逐步建立一种和谐稳定的医患关系,引导更多居民有了健康问题首先想到社区医生,促进分级诊疗、有序就医格局的形成。截至2013年年底,全市累计签约413.3万户、906.3万人,并按照服务承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在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西城区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一批工作开展较好的机构,签约患者均反映“等候就诊的时间少了,机构环境温馨了,医患交流多了,健康管理更细致了”。签约居民已自觉形成遇到健康问题先找自己的“家庭医生”。方庄地区已实现签约居民70%首诊在社区,社区卫生“守门人”的作用开始显现。
逐步推进社区用药与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衔接,也是促进分级诊疗的一项举措。2013年9月15日起,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行新的基本药物目录。基本药物品种增加到699种,品规数增加到3971个,中标价格较现行采购价格下降幅度超过20%。既扩大了社区零差率药品的数量,又更多地让利于民,进一步满足了群众在社区治疗用药需求。此外,2013年10月1日起,医保对社区卫生方面的政策又作出调整。一是综合考虑社区卫生机构职能、百姓需求、用药安全等因素,将常见病、慢性病、病情稳定、需要长期服用的224种药品下放到社区,纳入社区医保报销范围。使本市医保社区药品报销范围由原来1211种增加到1435种。二是对非诺贝特等21种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常用药品,以往在大医院使用需要“个人先行负担10%费用”,此次不仅纳入了社区卫生服务站药品报销范围,在社区使用还取消了“个人先行负担10%费用”的规定,百姓在社区就医的费用负担进一步减轻。
记 者:社区医院能为群众提供便捷、实惠的医疗服务,可以推动小病优先选择社区医院。卫生局在解决看病难的问题上,还在扩大优质、均衡的医疗服务上下了哪些功夫?
方来英:针对群众反映看病难的问题,通过扩大预约挂号服务范围,接入了146家医院,开放了双休日门诊的普通号源预约。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全部推广了优质护理服务,为住院病人提供了高质量的便民医疗条件。通过推进大医院搬迁、在郊区办分院、托管等形式,积极促进医疗资源向郊区、城市新区疏解,形成了环五环新的医疗服务带,初步解决了一些新居民聚集区的医疗服务问题。通过强化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使远郊区县的11个区域医疗中心具备了解决当地患者急重症抢救、住院、手术需求的能力,不断满足辖区群众基本医疗需求。通过实施组建医疗服务联合体,打通基层社区、区域医疗中心、三级甲等医院之间的转诊渠道,使医联体区域内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居民首诊率不断上升,核心医院或三级医院的社区居民首诊率逐年下降,使首诊在社区、康复在社区、预约在社区、慢病用药在社区开始逐渐成为现实。这些措施收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群众评价这些举措实在具体不空谈,为民便民在眼前,真切让市民感受到了贴心暖心的服务。
卫生系统通过内部深挖潜力、调整服务流程等措施,提升了医疗服务能力。在过去的一年里,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人次增加了18%;全市全年完成门急诊总量2.12亿人次,比2012年多看了1500万人次的患者,和前一年度比增加了8%。出院病人也超过了300万人次,同比增加了10%。
记 者:群众反映黑诊所、医托坑钱,希望加强行业监管,加大对非法行医的打击力度。我们做了哪些工作?
方来英:一段时间以来,群众对非法行医反映强烈。近年来,我市非法行医表现形式发生了一些变化,呈现新的花样。开展一般疾病治疗的黑诊所主要集中在城市边缘地带和城中村,大规模肆无忌惮的“黑诊所”基本销声匿迹了,但转入地下、散在的隐蔽的“黑诊所”仍屡禁不绝,成为社会综合治理工作的难题之一,无证行医致人伤残甚至死亡的事件偶有发生。城市中心地区非法行医主要以非法医疗美容,打着免费体验、中医养生保健幌子非法开展诊疗活动等形式为主。尤其是以“培训、办班和顾客咨询”为旗号,宣传一定疗效,打“擦边球”的行为,不仅容易误导和蒙蔽群众,而且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予以约束,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医疗市场秩序。特别是近年来,张悟本、马悦凌等一批伪“养生大师”,借养生保健之名,行非法行医之实,给群众造成了严重伤害。
为进一步整顿医疗秩序,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着力解决非法行医突出问题,全市加强部门衔接配合,加大联合执法频次,并借助社会综合治理平台,不断压缩非法行医生存空间,政府有关部门形成无缝衔接形成监管合力。如东城区各街道均成立了综合执法组,建立了以街道主任为组长,各部门联合执法的常态化工作模式,对非法行医行为“零容忍”;延庆县卫生、食药部门密切合作,在查处一起非法行医案件中,由食药部门在24小时之内为公安部门出具了行医人所用部分药品为假药的证明,从而使卫生部门以涉嫌非法行医罪将非法行医人顺利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自2013年10月起,北京市开展为期一年的进一步整顿医疗秩序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在集中整治阶段行动中,坚持打建并举,疏堵结合的方针,取得了一定成效,医疗市场得到有效净化。全年共取缔无证行医963户,查处医疗卫生机构违法违规案件60起,查处“医托”违法案件29起,医疗市场得到有效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