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很难想象:在非洲,一片挣扎于饥荒线上的干旱土地上,红色尘土漫天狂舞中,矗立着一架用废品建造的风车。风车能发电,连接在它上面的小灯泡闪闪发光。建造这架风车的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他的名字叫威廉·坎宽巴。
《驭风少年》讲述的便是这么一个故事。这是一本以威廉·坎宽巴为原型的自传体小说。威廉被迫辍学,完全靠自己做实验,利用从废品厂捡回的破铜烂铁,研制出了能发电的风车。书中记述了他的成长、磨难以及最后的成功。这本书属于励志小说,然而和其他励志读物全然不同———它没有强说愁的词藻,没有自吹自擂的吆喝。威廉一直微笑着给我们讲他的故事,微笑着告诉我们他有很多值得珍惜的东西。
饥荒的肆虐在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威廉眼看着一个个同胞被活活饿死,而活着的亲朋纷纷挣扎在疾病与死亡边缘,挥别梦寐以求的校园与书本。“当下我们只能靠自己,没有人会伸手拉你一把。”这是威廉悟出来的道理,深沉、准确,充满力量。面对灾难,他有的是坚强和与年龄不对等的沉着。
灾难中,这个少年逐渐学会如何面对世界。威廉问父亲该怎样惩罚偷食物的小偷,是否要像其他村民那样处死他们。父亲告诉他:“我们任何人都不能杀,他们都是饿得没办法才出来偷东西的,我们必须学会宽容。”在这样的影响下,威廉善良的心犹如水晶一般剔透。
面对孱弱的国家,不负责任的政府,威廉对祖国的爱却从未减少。“看着地图上的马拉维……你也许想不到那里住着一千一百万马拉维人。就在那一刻,其中的大多数人正处于饿死的边缘。”“如果我们发明的东西真正有用的话,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马拉维的现状。”在逆境中,不该埋怨别人没有做什么,而是该去寻找自己能做的事。即使是去废品堆里寻找一个较为完整的轴承,也比自以为是的针砭有意义得多。14岁的威廉,早已懂得这些许多人一辈子都体会不到的东西。
威廉成功的关键,我认为这是这本传记与其他励志读物的区别所在。正如之前所说的,威廉总是笑着告诉我们他拥有什么,而不是哭丧着脸讲他有多么悲惨。例如,书中对于辍学轻描淡写,全然没有一些电影情节中呼天抢地、砸锅卖铁的催泪场面。威廉清楚父母的艰难,他把失望彷徨留给自己。“爸爸干活需要帮手。”他喃喃地念道。无论是讲述自己的挨饿,还是述说实验中的种种挫败,威廉都不加修饰。那些不如意,好像不过是一阵清风,卷起了熟悉的红色尘土。他告诉读者,自己很快乐,心中充满希望;告诉世界,他的研究成果将会让全国人民都用上电和水。
把光明留给别人,自己承受阴郁。我突然想起这句话,用它来形容威廉再适合不过。书中很少见到悲惨情节的渲染与生离死别的纠葛,威廉的故事像一缕阳光,虽然照射着更多的伤疤、血液以及痛苦,但它永远是阳光,带给人的永远会是温暖与感动。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回报以歌。”用微笑点亮黑暗的时光,用善良与宽容对待一切丑陋,用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即使有一天落下泪来,泪水也会在阳光的照耀下幻化成风,让梦想的风车转起来。
干燥的沙地上,棕红色的风尘中,矗立一座歪斜的木塔,塔顶高擎一架由破铜烂铁制成的风车。少年紧握着连接电线的小灯泡,看着掌心出现了一点微光,接着光亮突然绽放开来。所有人屏住呼吸,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惊:
“这东西真的能发电!”
“是啊。”另一个人说,“他真的做到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