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对外贸易包容性增长问题研究

2014-03-20 19:04罗俊霞金泽虎
关键词:包容性进出口外贸

罗俊霞,金泽虎

(1.铜陵学院 经济学院,安徽 铜陵244000;2.安徽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合肥230601)

一、对外贸易包容性增长的界定

(一)包容性增长的提出与含义

印度学者阿马蒂亚·森2002年提出,严重的不平等,必然不受社会欢迎,而极端的不平等,简直就是野蛮状态,不仅如此,不平等的感觉还可能侵蚀社会的凝聚力,某些类型的不平等甚至还会阻碍实现效率。[1]2008年,林毅夫在《以共享式增长促进社会和谐》一书中,首次提出“共享式增长”,探讨了通过实现共享式增长构建和谐社会的政策选择。[2]蔡荣鑫认为,包容性增长战略所期望实现的平等是多维的,具体表现为获得机会的平等、获得公共品与服务的平等和社会安全网保障的平等,本质是要消除贫困人口在上述领域相关权利方面的贫困,核心要义是实现机会平等和公平参与。[3]2010年9月,胡锦涛首次公开倡导“包容性增长”,包容性增长最基本的含义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4]

(二)对外贸易包容性增长的实质

包容性增长是未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向判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包容性增长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是一致的,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体现,是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继续延伸。对外贸易包容性增长,是我国对外开放进入全面转型期的要求,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有利外部条件,是我国对外经济项目顺利发展的安全保证。对外贸易包容性增长的实质是实现对外贸易机会均等和对外贸易红利共享。

首先,从国际层面上,对外贸易包容性增长是世界对外贸易与本国对外贸易的共同增长,即一国对外贸易包容性增长应是非排他性的增长,其增长不以牺牲其他国家或其他经济主体利益为代价。

其次,对外贸易包容性增长是外贸结构均衡性增长,具体包括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对外贸易区域主体、对外贸易企业规模结构、对外贸易企业所有制结构等方面的均衡增长。

最后,对外贸易包容性增长是维持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性增长。发展对外贸易要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必须以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维护子孙后代利益为前提。

二、安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一)进出口规模

根据海关统计,从进出口总额看,2012年安徽省对外贸易总额达到393.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其中,出口267.5亿美元,增长56.6%,进口125.8亿美元,下降11.6%,实现贸易顺差141.7亿美元。

(二)区域主体结构

从外贸区域主体来看,2010年合肥市进出口总额为101.8亿美元,占全省比重达41.9%。2011年合肥进出口总额保持20.9%的增长率,虽然进出口比重有所下降,但进出口总额仍占到全省的39.3%,进出口额是淮北市的60倍。2010年芜湖市进出口额同比增长46.1%,马鞍山增长36.6%;铜陵进出口增长速度较低,仅为21.1%,主要原因在于进口增速缓慢。总体来说,安徽外贸区域主体比较集中,合肥、马鞍山、芜湖和铜陵4市的进出口总额246亿美元,占全省比例高达78.5%。合肥人均进出口额为1 637美元,比最低的淮北市人均进出口额高出1 542美元。

(三)外贸市场结构

2010年,欧盟是安徽最大的市场,进出口总额为360 056万美元,占比14.8%,其次是日本(13%)、美国(10.9%)、澳 大 利 亚 (8.1%)、东 盟 (6.7%)、韩 国(5.0%)、智利(4.9%)。2011年,欧盟占比16%,其次是美国(10.4%)、日本(9.6%)、澳大利亚(9.1%)、东盟(8.2%)、智利(5.7%)、巴西(4.7%)。安徽外贸市场在保持高度集中的基本特征的同时,欧盟、日本、美国的外贸市场集中度显现出下降的趋势,对东盟国家、澳大利亚、智利、巴西等国家进出口份额则逐渐加大。

(四)出口商品结构

从出口商品结构看,2011年安徽出口产品中工业制成品155.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8%;初级产品1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5.1亿美元。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由1990年的59%上升到2011年的91.1%;同期初级产品所占比重则由41%下降为8.9%。2012年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为112.6亿美元和32.1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比重为42.1%和12%,比上年分别增长51.6%和9.5%,反映出工业制成品中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竞争能力不断增强。

(五)企业主体结构

近年来,随着招商引资不断推进和民营企业国际视野日益拓宽,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进出口获得较快发展,生产型、贸易型企业出口增长明显,2012年生产型、贸易型企业出口分别增长55%和63.2%。民营企业不断迸发活力,逐渐成为安徽省出口的中坚力量。2012年上半年,全省民营企业出口50.7亿美元,增长53.9%,高于全省总体25.8个百分点,总量占全省的52.1%,同比提高8.7个百分点。其中私营企业44.7亿美元,增长65.7%。2013年第一季度,全省民营企业进出口65.4亿美元,同比增长1.8倍,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56.1%,对全省外贸增长的贡献度超过90%。其中,出口额为59.5亿美元,同比增长2倍多,占全省出口的74.8%,占比提高27.9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出口形势逐渐好转。

(六)贸易方式

据合肥海关的数据统计,2013年1~4月,安徽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为31亿美元,占全省外贸总值的21%,出口额为18.22亿美元,占比18.4%,进口额13.1亿美元,占比26.3%。其中,进料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25.3亿美元,同比增长36%,出口总额为14.7亿美元,形成贸易顺差4.2亿美元。安徽省加工贸易的发展和转型升级已经开始显现。

三、安徽省对外贸易包容性增长的困境

(一)区域之间竞争加剧

包容性增长,首先体现在对外贸易“量”上的增长。随着国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安徽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逐渐显现,尤其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以来,安徽对外贸易规模近几年有很快发展,而且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所产生的外贸拉动效应还远远没有得到释放,未来十年外贸仍会受益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然而,安徽来自于其他中西部地区的竞争压力也不断加大。成渝经济区目的是要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深化内陆开放的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和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的保障区。中部崛起战略提出建立河南中原城市群、湖北武汉城市圈、湖南长株潭城市群、江西环鄱阳湖城市群、山西太原都市圈和安徽皖江城市带。另外,国家发改委批复设立了广西桂东、重庆沿江、湘南、湖北荆州、宁夏银川(生态纺织)、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等六个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还有江西三南和内蒙古赤峰正在积极规划,努力打造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5]

(二)外贸市场环境不容乐观

从外贸市场层面上来理解包容性增长,应该是外贸市场多元化的实现。虽然近期美国经济复苏步伐加快,欧洲经济稳定性有所增强,日本、印度、巴西等国家经济出现改善的迹象,国际市场需求总体略有好转,但金融危机后续影响犹在,主要发达国家市场需求实现根本好转的可能性还不大,全球贸易增长的动力仍然不足。2008年,安徽省出口企业遭遇反倾销涉案金额超过1亿美元,有5起涉案金额超过1 000万美元。其中,欧盟和美国对柠檬酸反倾销调查,安徽丰原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涉案超过3 000万美元。加上地区冲突和主权争议等问题可能加剧,威胁外贸增长的风险因素也不少。

(三)中小企业出口拉动有待加强

从企业规模层面上来理解对外贸易包容性增长,应该是大中小外贸企业共生状态。一个合理的外贸主体结构,应该是拥有规模、资金、技术优势的大型外贸企业和组织机制灵活、市场反应迅速的中小型外贸企业共同存在。中小企业组织形式灵活,更有利于发挥企业家精神,从而用“以快制大”来获取竞争优势。2012年1~7月,安徽省中小外贸企业进出口总额94.6亿美元,同比增长61.2%,比全省平均水平高43.8%。安徽中小企业数量和出口总量有了很大的增长,但与发达省份和全国水平比较差距仍然较大。中小企业资金、人才缺乏,技术水平普遍较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这些原因都导致企业创新投入不足。同时在面对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时应诉不力,搭便车思想严重。如何利用好国家、省政府给予中小企业的政策优势,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组织形式的优势,提高中小企业抵御外贸风险的能力,实现大中小外贸企业并举发展,是实现安徽省包容性增长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四)出口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目前安徽省大部分出口企业在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应用开发等方面都过分依赖国外,仍处于整机仿造、技术跟踪、有限度结构设计和开发及外观改进阶段,缺乏独立的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造成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国际竞争力缺失。在工业、制造业领域,因为缺乏先进制造工艺技术装备的规模开发能力,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占出口的比重低。同时作为出口商品支柱的农副土特产品,面临生产、加工、包装环节技术进步滞后,商品质量档次不高等问题。新经济产业的出口产品缺乏,全国出口高速增长的计算机及零部件、网络设备、通讯视听产品、通讯器材、无线设备等,皖江城市带的出口微乎其微。可见,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增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创汇能力,提升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面临的问题。

(五)资源环境制约明显

从时间跨越层面上理解对外贸易包容性增长,应该是既考虑现代人的诉求,又要给后代人留有余地,即在保持资源适度开发,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发展对外贸易。安徽人均GDP比全国平均低,要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经济增长速度和外贸发展水平必须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这与全省的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发生矛盾。安徽自然资源丰富,矿产种类较全,储量丰富。其中煤、铁、铜、硫、明矾石为五大优势矿产。马鞍山是全国十大钢铁基地之一,铜陵和安庆已形成有色金属和石油化学工业基地。依托资源优势,安徽出口大量的高耗能、高度依赖于原材料加工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商品,高速的粗放型出口增长带来了能源和资源的消耗以及环境的破坏。据统计,安徽出口商品中,化工类商品占了10%左右。资源过度利用,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不利于安徽对外贸易的长远发展。

四、安徽省对外贸易包容性增长的对策建议

(一)以点带面,各城市间对外贸易协调发展

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为契机,以开发区建设为突破,统筹规划,集约利用。逐步形成以合肥、芜湖为龙头,各城市之间错位发展,分工合作。理顺口岸管理体制,深化口岸开放,完善口岸设施,发挥口岸功能。扩大芜湖港开放范围,开放合肥、芜湖陆运二类口岸。[6]在合肥、芜湖带动下,形成强大的集聚和辐射效应,使安徽省总体外贸得以大幅度、协调发展。

(二)产品与市场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实行外贸市场多元化战略

对欧、美、日、韩等主要出口市场,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为重点,减少反倾销、反补贴对出口企业的损失,稳定市场份额;对东盟市场,应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健全完善营销网络,主攻建筑材料、机电产品、设备及高新技术的出口,进一步促进双边贸易;大力拓展拉美和非洲市场,推动轻纺织品、机电产品等产品出口,逐步实现安徽外贸出口市场合理化。[7]

(三)加强企业自主创新,中小出口企业集群出口

产业集群非常适合中小企业特点,是培育中小企业出口竞争优势的有效组织形式。要突出政府在中小企业集群出口中的重要扶持作用,有效参与但不过分干预。为企业创造良好的供水、供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协调中小企业之间分工合作,提供金融、法律、信息平台、技术研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措施。[8]对于大型外贸企业来说,重点在于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把握技术制高点,提高外贸出口创汇能力。

(四)加大加工贸易、服务贸易比例,减少资源环境束缚

一方面,以进料加工为主,来料加工为辅,促进加工贸易优化升级,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国际服务贸易,改变外贸增长方式。服务贸易消耗资源少、对环境破坏少、产品附加值高,应充分发挥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积极发展国际旅游业,加大旅游资源的宣传和投入,加强国际旅游合作;以合肥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为契机,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扩大服务外包产业出口。

[1]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90.

[2]林毅夫,庄巨忠,汤敏.以共享式增长促进社会和谐[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30-40.

[3]蔡荣鑫.“包容性增长”理念的形成及其政策内涵[J].经济学家,2009(1):102-104.

[4]胡锦涛.深化交流合作 实现包容性增长[N].人民日报,2010-09-16.

[5]成祖松.区域对外贸易比较优势动态转化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2(9):10-13.

[6]安徽省商务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2006-04-27].http://www.mofom.gov.cn/aarticle/difang/ahui/200604/20060402027694.html.

[7]詹长征.安徽省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1(9):807-809.

[8]冯德连.安徽中小企业外向国际化的影响因素研究[J].财贸研究,2009(1):67-71.

猜你喜欢
包容性进出口外贸
今年上半年我国化肥进出口双双下降
前两个月我国化肥进出口量均减少
2021年上半年我国机电外贸运行情况
进出口经理人
《进出口经理人》征订
夜经济要有“包容性”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
Diversity:Driver of Innovation and Growth
包容性增长的理论内涵及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