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文本的召唤结构及其教学策略研究

2014-03-20 14:47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6期
关键词:建构文本课文

王 娜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召唤结构由德国接受美学代表人物伊瑟尔提出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召唤结构理论,有利于从新的角度审视建构理论和对话教学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普遍借鉴“建构理论”和“对话教学理论”的情况下,展开对召唤结构的分析,也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新的视角。

一、召唤结构的内涵

受英伽登“不确定之域”的理论启发,伊瑟尔认为文学文本存在着意义的“不确定”和“空白”,它们构成了文本的召唤结构。[1]召唤结构不仅为读者再造文本提供可能,而且成为激发读者重新建构文本的动力。从语文阅读教学的角度来看,召唤结构理论的重要意义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激发学生赋予文本不确定以确定的意义;二是引导学生赋予文本空白以完整的内涵。

“不确定”也就是文本的未定性。“言外之意、意在言外”描述的就是文本的“不确定性”。由于语言的局限,文本的主旨意蕴和作者的情感思想等内容不可能被穷尽地表达。关于“空白”,朱立元在《接受美学》中阐释了他的看法:“所谓‘空白’就是文本未实写出来的或未明确写出来的部分,它们是文本已实写出来的部分向读者所暗示或提示的东西。”由此,可以发现:一是“空白”在文本中的表现形式为“未明确”;二是“空白”受文本“已确定”部分的限制。文学作品因为有了“不确定”和“空白”形成的特殊张力,吸引着读者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对文本进行建构。召唤结构不仅为读者再造文本提供可能,而且成为激发读者重新建构文本的动力。

可以说,文本的召唤结构是“建构理论”和“对话教学理论”的基础,正是因为文本有了“不确定”和“空白”的召唤结构,读者才可以融入主观的生活经验、个人体验和独特情感,对文本进行建构。正是有了文本具有张力的召唤结构,读者的期待视野才被激发,对话的双向交流才有实现的可能。召唤结构理论以文本为本体,可以为阅读教学提供有效的切入点。

二、召唤结构的类型

阅读教学不同于一般的阅读欣赏[2]49-50,对课文空白点和未定处的识别与否,成为决定语文阅读教学有效与否的关键。因为每一篇课文都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和特异的教学内容,所以召唤结构因文而异,需要教师独具慧眼。笔者从教学设计的角度进行思考,以期为语文教师挖掘文章的召唤结构提供启发,下面列举课文中召唤结构的几种类型:

(一)文本形式隐含的召唤结构

1.标点符号引起的语意空白

课文以静态语言展现了有时间历程的事件以及作者动态立体的思想感情 标点符号的特殊使用,特别是问号、省略号和破折号会造成语意的空白。例如《记念刘和珍君》一文第五部分描写了刘和珍历经惨案的细节:“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这一句的省略号是文意的不确定,究竟是作者情不能已的哽咽,还是对麻木罪犯的无声控诉,都值得深入分析。

2.课文标题中的隐寓含义

因为课文的标题往往是主旨的暗示,对其分析常常是语文教师解读文本的有效切入点[3]68-69。从分析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课题结构中可以发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仅是生活场所的变化,也是鲁迅情感的转折点和逻辑的对比点,是对童年天真自由、无忧无虑的怀念和对在三味书屋中枯燥无聊的生活的厌恶。“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都有特殊的隐寓意,形成了课题内隐型的召唤结构。

3.文眼中包含的未确之意

文章的中心句和关键句这类文眼是探索文章主旨的窗口。例如《蜀道难》一文的中心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文中出现了三次,可以有三种理解:一是蜀道地形险要,行路之难;二是李白抑郁不得志,为官之愤,;三是李白提醒友人,善意之劝。教师可以仔细推敲文章关键句的含义和引申义,从中提取最符合教学目标的、最能引起学生思考、体验、感悟的方向点,化未定为可定。[4]

4.艺术手法的特殊效果

人物描写的抑扬、景物描写的动静、描摹勾勒用笔的疏密,都是作者谋篇布局的智慧。而修辞、比喻、侧面描写、心理描写在文章中引起的语意空白和意义缺失更为明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对梁启超的出场有这样的描写:“短小精悍……这就是梁任公先生”,作者梁实秋对梁启超的形象进行侧面描写,为什么在并不高大威武的形象中仍能读出作者对梁启超的尊敬和爱戴,这是文章没有明说的,但是却成为分析写作手法的一处幽径。

(二)文本内容体现的召唤结构

1.诗歌的意象意境

诗歌的语言含蓄凝练,意象的抽象性和意境的朦胧性造成了文本内容更多的不确定,为教学增加了难度。比如《雨巷》是戴望舒的代表作,雨巷、我 和丁香姑娘是这首诗歌的三个主要意象 对丁香姑娘的解读历来就有许多争议。有的认为丁香姑娘是作者爱恋的对象,有的认为丁香姑娘是作者自己的化身,是对真善美的追求,还有一部分认为是对理想的追求。

2.散文的思想情感

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聚”,抓住散文的情感线索,也就提纲挈领统摄全文了。散文的情感起伏线索、双线交叉结构等都是值得师生共同参与文本建构的召唤结构。例如《荷塘月色》中的“颇不宁静”是情感的明线,“月下荷塘”和“荷塘中的月色”是作者情感的投射物,是明线之下的暗线。《荷塘月色》一文的情感明线不好把握,就可以从暗线的分析、品味、想象中去填补明线的空白。

3.小说的人物情节

小说中人物描写以及情节发展有许多未定的空白,例如人物命运的未定性、情节发展的中断和空缺以及人物的心理描写和内心独白的多义性,为语文教学设计提供了细微但深刻的视角。例如《林黛玉进贾府》,从林黛玉的眼里,可以读出贾府的人情世故和社会风貌,但是教学中还应该抓住林黛玉的几次流泪,展开性格分析,这是大多数教师容易忽略的形象空白点。对于节选文章,更应转换视角,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文本有宏观的感知。

4.戏剧的冲突对白

戏剧的冲突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在冲突的矛盾点上,人物语言、潜台词、旁白不确定点甚多,甚至可以暗示着人物命运的走向。《雷雨》中,鲁侍萍和周朴园久别重逢后的人物对话揭开了戏剧高潮的序幕,以周朴园语言态度的变化为生发点精心设计,可以丰满人物形象,让学生立体感知其虚伪懦弱的性格特点。

三、利用召唤结构的阅读教学策略

(一)利用想象,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创造想象

召唤结构是沟通文本和读者的桥梁,想象、联想是沟通静态的语言文字和动态的精神交流的桥梁。作者在特定历史情境中的所思所想不同于学生对文本的主观建构。首先,可以进行作者时代背景的介绍、相关图片录音的展示、课文相似情境的创设,拉近学生和作者的心理距离。其次,揣摩关键语句,让学生在想象、联想的基础上理解作者,做到对作者的“同情”。最后,换位思考,凭借着人同此心 心同此理达到情感共鸣

如《沁园春·长沙》一文,教师通过鼓励学生进行想象训练,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歌的宏阔意境和作者的革命豪情。创设情境是展开想象的必要前提,秋景图片、毛泽东书法、课文录音、与秋景有关的古诗词等都是想象的触发点,可以在教学中采用。

(二)利用对话,提倡学生多元理解、个性表达

召唤结构理论应用在语文教学中,就强调学生对文本的主动建构,需要教师鼓励学生与文本交流、与同学对话、与教师沟通。考虑到文本的不确定和空白,学生的多元理解更应该被鼓励。表达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是书面语言,也可以是文字语言,学生也可以参与到导语设计、板书设计,甚至是作业设计中去。优秀语文教师王君的开放型板书,即由教师设计板书骨架,用学生的课堂发言来充实板书内容,值得借鉴。

有多种主题诠释的《雨巷》一文,可以引导学生从文化意蕴、审美情趣、诗人的迷茫情绪等角度,展开多层次的对话;也可以指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品味作者的情感、品读作品的音乐美,进行多角度的对话。[5]

(三)利用诵读,引导学生吟咏诵读、体验感悟

朗读教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由读准字音到读懂感情,再由读懂感情到读出寓意。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以作品意义为出发点,沿着作品的暗示方向,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情感体验,思考作品主题以及所带来的人生哲理和精神价值,与作品达到精神的契合。

诗歌、散文、篇幅较短的文言文都比较适合采用诵读感悟的教学策略。《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作,可以进行美读式学习的尝试:一读绘画美、二读音乐美 再读建筑美 也可以在诵读中逐层深入:从意象特征的品读中体会到离别之情的情感起伏,再由对情感的把握诵读出对情景交融艺术手法的感受,通过对文章整体进行诵读,体会作者独特的抒情方式。

(四)利用写作,促进学生多样训练、提高能力

文学接受是复杂的动态过程,读者可以对文本进行丰富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阅读教学不同于一般的文学接受,阅读教学有特定的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因此阅读教学需要学生亲身参与阅读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对课文的召唤结构采取改写、续写、扩写、缩写、仿写的方式。例如《皇帝的新装》,可以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续写,思考如果皇帝回到宫殿会怎样,通过对课文情节的补充,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如《唐雎不辱使命》的人物形象鲜明,文意不深以对白为主,潜台词丰富,可以让学生改编课文,表演课本剧,进而体会人物语言的艺术。

[1]李华平.语文教学设计的“召唤结构”[J].教育科学论坛,2006,(9):14 -16.

[2]何更生.中学现代文学作品教学设计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

[3]许书明.语文有效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4]柳青华.因近取譬教学原则探析[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4):79 -81.

[5]张静莉.朱熹语文教育思想的现代性[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4):100 -102.

猜你喜欢
建构文本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建构游戏玩不够
背课文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