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产业看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问题

2014-03-20 14:47党折折王志刚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6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价值观核心

党折折,王志刚

(西安工程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西安 710048)

在新的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程度与发展规模,已经成为衡量一国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伴随着世界各国文化产业的交流与互动,国外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等文化因素也随之一同进入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使得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外部世界,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理念、生活方式等等。但文化产业也如同全球化一样,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诸多利益的同时,也给正处于思想意识多变时期的大学生带来一些消极影响,使得一部分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轨道。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发展的好坏,思想道德素质的状况,直接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发展,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

一、基本概念

(一)文化产业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相应地对商品的质量要求也提高了,不仅仅追求商品的物质价值,而且还更加关注商品所蕴含的精神价值。企业家们为了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在商品生产中更加注重文化元素的渗入,这样商品生产就与文化结合了起来,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大规模的生产。这样,文化产业就诞生了,并且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社会化大生产产业。因而,文化产业可以这样定义,“即以满足社会大众文化生活需求为目的,以市场调节为资源配置方式,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活动的行业总称。”[1]文化产业不同于其他的物质生产部门,除了产生经济效益外,还具有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功能。

(二)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综合,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是与经济基础相对应的上层建筑的观念体系。一定时期内一个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叫做这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党的十八大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11由这“24字”所构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现阶段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

(三)意识形态和文化产业的关系

意识形态和文化产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意识形态作为一个国家的上层建筑,对这个国家的各个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产业更不例外,文化产业为人们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都必须符合这个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而一个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传播、建立和稳定也离不开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为意识形态提供了工具和载体。因此,许多国家和政府都十分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这不仅仅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用于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更重要的是用于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引导人们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在现阶段的中国,这个共同的价值追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当代中国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说,在这个文化相互碰撞的时代,我国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总体趋势是健康的,符合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但是,我国高校的非主流意识形态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并呈现出蔓延的趋势。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环境不容乐观

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科学技术手段,在向我国进行文化产品输出的同时,不断地输入其意识形态,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形成冲击。西方国家披着所谓的“人道主义”的外衣,极力地向我们渲染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有不少意志不坚定的大学生对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产生了盲目崇拜,对社会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产生了动摇。

“当前,中国正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各种思想观念激烈碰撞,社会价值、思想更加多变。一些人世界观、价值观扭曲,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至上、以权谋私、理想信念淡漠等等。”[3]大学生也不例外,多样化的媒体形式、多元化的交流方式,使得当代大学生的意识形态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如电视网络媒体中的一些不良内容和错误思想观念,容易使一些大学生产生“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腐朽的思想观念。而这些大学生在面对一些问题和困难时,又缺乏正确的价值评价标准和明辨是非、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得迷茫、无助、极端,甚至走向违法犯罪。以上这些问题是在文化产业发展背景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必然会出现的问题。

(二)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容缺乏吸引力

前面我们提到,当代大学生处在一个文化、思想意识形态多元化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出现了诸多问题,而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也逐渐呈现出淡化的趋势。究其原因,除了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外,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容缺乏吸引力是关键。我国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容,具体来说,就是大学生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科学内涵,对之产生认同感,并在此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和理论指导。

但现今,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内容僵化、死板、脱离社会实际现象较为严重。作为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客体的大学生,部分学生产生了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思想,觉得马克思主义离我们很遥远,与我们没有多大关系,不喜欢,甚至讨厌学习与马克思主义有关的理论知识。有部分高校的老师,作为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主体,一方面自身可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理解或认同;另一方面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过于死板,缺少丰富多样性,与当今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节,与时代相脱节。重理论而轻实践,重形式而轻内涵,单一死板的内容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那么,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也就更无从谈起了。

(三)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方式手段单一

高校是进行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阵地,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使得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取得良好的效果。目前, 虽然我国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方式进行了改革,但仍然没有摆脱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老师讲、学生听,师生间缺乏良好的互动,学生也难以提起兴趣。单一的“说教”手段,使得许多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只是为了通过考试,并没有真正地消化知识,更没有把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生活当中去,所以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理论与实践很难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并发挥作用。

此外,我国的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缺乏对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一个道德模范的故事、一栏感人事迹的节目、一则动人良久的报道……都是对当今大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最好“素材”。我们一直在强调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本身就很枯燥、乏味,缺乏生动感,但实际上是我们没有用心去发掘。所以,在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我们还必须做一个有心人。

三、文化产业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发生良性互动的有效机制

面对上述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通过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来规范和引导文化产业发展,以使文化产业与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机制。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风尚,加强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文化产业作为意识形态传播的工具和载体,它有向社会大众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和义务。“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度理论化系统化层面的社会意识形态,与广大群众的社会心理层面的感性意识活动存在某种程度的距离。”“所以,只有借助多层次立体化的传播平台,即借助由多层次的传播主体、载体、形式和途径共同构成的立体传播网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转换为不同群体、不同文化都可接受的话语表达方式、艺术表现形式,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4]

大学生求知好学,文化产业作为文化建设的主体,可以通过各种社会媒体,如网络、电视、新闻等现代多媒体技术,积极地向大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感动中国》、公益节目《爱的分贝》、涉及社会各个方面的公益广告等,都是引导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教材”。同时,还可以在大学校园中,开展多样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如组织大学生参观党史博物馆、在学校栏窗里张贴道德文明榜样的事迹、开展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竞赛等等,从而使大学生能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促使大学校园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人民,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文化建设要发挥“教育人民”的作用,就要深度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所以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具有“以人为本”的理念,它向社会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要符合人民大众的需求。

对于大学生这一文化消费群体,文化产业要根据大学生的思想水平,为大学生提供相应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可以在校园里开展同学们感兴趣的活动,如“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大学生文化创意设计”“大学生公益活动”等等,大学生可以在愉悦中陶冶情操,在不知不觉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渗入到意识形态之中。同时,这些文化企业也有责任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进行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与法定义务,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这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要求。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社会,积极促进社会和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当今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总体上是好的,大多数大学生能明辨是非,对社会上的多元价值观能够进行正确的辨别与选择,但是,也有少部分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迷失了自我,其意识形态偏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轨道,对社会出现上的一些问题产生偏激的看法,甚至做出一些违法的行为,这样做不仅害了自己,还害了别人。

因此,从社会角度出发,文化产业应紧紧围绕“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积极向社会、向大学生宣传和阐释马克思主义思想,使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能够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良道德现象有正确的态度和合理的行为,不会因为社会上出现的一小部分不和谐因素就丧失了对社会主义的信心。

同时,还应及时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可以在大学校园开展“法制宣传周”活动,使得意识形态出现偏离的大学生,能够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重新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为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为自己创造一个有价值的人生。

(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发展,早日完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自21世纪以来,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支撑、国家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因此,十八大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但要发挥文化的推动作用,还在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染人民,增强人民对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是促进国家发展的栋梁之才。因此,在大学校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具体来说,对于如何促进大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习近平近日在北大的讲话,大学生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努力:一是要认真学习专业课知识。二是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三是要培养自己的明辨是非能力。四是要多参加社会实践,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当代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效果如何,不仅仅关系到大学生的个人的成长,还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正如习近平在北大讲话中所说:“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5]所以,我们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积极发挥文化的 “四大功能”,以求形成文化产业发展与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相得益彰的局面。

[1] 齐仁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价值取向问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2] 本书编写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 陶泽元.发挥文化的四大作用,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J].探索,2013,(2):174-178.

[4] 陆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中国多元文化发展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5] 习近平.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4-05-05)[2014-06-18].http://edu.people.com.cn/n/2014/0505/c1053-24973276.html.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