趾蹼及足背切排引流术治疗下肢蝮蛇咬伤效果观察

2014-03-20 03:30陶之明尉青青杨月明
现代实用医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蝮蛇引流术患肢

陶之明,尉青青,杨月明

趾蹼及足背切排引流术治疗下肢蝮蛇咬伤效果观察

陶之明,尉青青,杨月明

目的观察趾蹼及足背切排引流术治疗下肢蝮蛇咬伤的效果。方法30例下肢蝮蛇咬伤合并肝功能损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行趾蹼及足背切排引流术,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治疗。检测两组患者入院后第1、2及3天的切口引流量,患肢肿胀的缓解时间,治疗前及治疗5 d后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入院后第1、2及3天的切口引流量明显大于对照组(均<0.05),患肢肿胀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ALT、AST及T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0.05)。结论趾蹼及足背切排引流术在治疗下肢蝮蛇咬伤中具有促进切口引流、肢体肿胀缓解及肝功能恢复的作用。

引流;蛇咬伤;肢体肿胀;肝损害

蝮蛇咬伤在我国南方常见,其毒液通过毒牙注入人体皮下组织,随体循环分布全身。蝮蛇毒由多种酶、蛋白质、多肽和少量小分子物质组成,其毒性可通过多种途径作用于人体,导致脏器功能不同程度受损[1],产生全身和局部的中毒症状。近年来,绍兴第二医院采用趾蹼及足背切排引流术治疗下肢蝮蛇咬伤,取得了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01年1月至2011年9月本院收治的蝮蛇伤患者354例,排除既往有急、慢性肝病或存在影响观察指标的病例,其中下肢咬伤合并肝功能损害患者30例,肝功能损害诊断标准为血清总胆红素(TBIL)>17.1 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正常2倍。30例患者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18~62岁,中位年龄37.5岁。咬伤至就诊时间为6h内2例,6~24h 20例,>24 h8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

1.2 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抗蝮蛇毒血清、局部伤口清创及注射破伤风,并维持酸碱及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性治疗。对照组局部伤口清创时,只在牙痕处行“十”字切口深达皮下处理,并嘱患肢下垂;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还行趾蹼及足背切排引流术,即在咬伤肢体趾蹼及足背处行多个“1”字切口深达皮下处理,从而使血液及淋巴液外流排毒。为防止上述切口结痂致引流不通畅,需定期换药予以疏通。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入院后第1、2及3天的切口引流量及患肢肿胀缓解时间,患肢肿胀缓解时间以患肢肿胀消退和腓肠肌松软作为缓解标准。同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5 d血清TBIL、ALT及AST水平,用于评价肝功能。

1.4 统计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检验。<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切口引流量比较治疗组入院后第1、2及3天切口引流量分别为(67.43±8.36)、(53.12±7.80)及(10.07±2.75)ml,对照组分别为(38.72±5.56)、(22.27±3.68)及(5.35±1.14)ml,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1.07、13.70、6.14,均<0.05)。

2.2 患肢肿胀缓解时间比较对照组患肢肿胀缓解时间为(7.93±1.49)d,治疗组为(4.60±1.18)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79,<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对照组治疗前ALT、AST及TBIL水平为(35.34±4.78)mol/L、(136.72±36.12)U/L和(129.98±33.54)U/L,治疗后为(21.82±4.15)mol/L、(64.16±9.10)U/L和(56.82±9.75)U/L;治疗组治疗前ALT、AST及TBIL水平为(37.23±5.16)mol/L、(138.45±34.52)U/L和(132.32±37.84)U/L,治疗后为(11.86±2.25)mol/L、(42.56±8.46)U/L和(36.11±6.52)U/L。

两组治疗后血清ALT、AST及TBIL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5.06,均<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血清ALT、AST及TBIL水平明显均低于对照组(≥4.03,均<0.05)。

3 讨论

蝮蛇咬伤是毒蛇咬伤中最常见的类型,蝮蛇毒液中成分复杂,除含有出血毒素、凝血毒素、抗凝毒素、心脏毒素、细胞毒素、神经毒素及肌肉毒素外,还有多种酶类、非酶类活性蛋白质、有机物以及少量无机离子,属混合毒素的蛇种之一[2]。人被咬伤后如不及时救治,致残率高。

蝮蛇咬人时,其毒液通过毒牙注入皮下组织,蛇毒从伤口皮下静脉或淋巴

回流吸收扩散,并随体循环分布全身,其毒性可通过多种途径作用于人体,导致多脏器功能不同程度地受损。因此,及早清创排毒,同时内服外敷有效蛇药,以破坏及阻止蛇毒吸收扩散至关重要。在本研究中,治疗组在咬伤口牙痕处行“十”字切口深达皮下处理的基础上,还行趾蹼及足背切排引流术,即在咬伤肢体趾蹼及足背处行多个“1”字切口深达皮下处理,其目的就是为了加速有毒血液及淋巴液外流排出,及时阻断蛇毒的吸收扩散,以减少其对脏器功能的损伤,从而减轻局部和全身的毒性症状,促使患者早日康复。结果显示,治疗组入院后第1、2及3天的切口引流量明显大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肢肿胀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血清ALT、AST及T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趾蹼及足背切排引流术在治疗下肢蝮蛇咬伤中具有促进切口引流、肢体肿胀缓解及肝功能恢复的积极作用。

[1]覃公平.中国毒蛇学[M].2版.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49.

[2]蓝海,陈远聪.中国毒蛇及蛇伤救治[M]. 3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8:524-528.

10.3969/j.issn.1671-0800.2014.04.070

R646

A

1671-0800(2014)04-0487-02

312000浙江省绍兴,绍兴市塔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陶之明、尉青青);绍兴第二医院(杨月明)

杨月明,Email:zzwgood@ 163.com

猜你喜欢
蝮蛇引流术患肢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40年坚守只为2万条蝮蛇有个家
快乐的发现
万蛇之岛
维护服在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患者管道维护中的应用
刺蛙的营救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外科针对创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研究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