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保守治疗2例体会

2014-03-20 06:37:10高明刚车爱红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4年9期
关键词:双下肢自发性椎管

高明刚 车爱红

(山东省荣成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264309)

急性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保守治疗2例体会

高明刚 车爱红

(山东省荣成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264309)

本文报告2例经保守治疗治愈的急性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病例。

急性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保守治疗;病例报告

急 性 自 发 性 脊 髓 硬 膜 外 血 肿( acute spontaneous spinal epidural hematomas, ASSEH)在临床上较少见,多数报道均以手术治疗为第一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7月我院共收治2例急性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均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1.1 病例1 患者女,41岁。胸背部疼痛伴双下肢活动障碍4 h于2010年10月22日3:30入院。4 h前患者出现胸背部刺痛,持续性加重,1 h后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不能站立,否认有外伤史。查体:体温及血压正常,胸6~胸9棘突区叩击痛阳性,腹股沟平面以下感觉消失,双下肢膝和跟腱反射、肛周反射未引出,双下肢肌张力减低,肌力0级。Babinski征阳性。磁共振(MRI)检查示胸6~胸9椎管内硬膜外占位(图1)。诊断:胸椎脊髓硬膜外血肿。入院后建议患者手术治疗,但患者拒绝,遂给予营养神经药(神经节苷酯等)和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脱水(甘露醇、七叶皂苷钠)治疗。5 h后患者双下肢感觉部分恢复,左下肢肌力1级,右下肢肌力约2级;10 h后左下肢肌力3级,右下肢肌力3+级。2010年10月23日,患者双下肢肌力4级,双下肢感觉略有迟钝。2010年10月28日,复查磁共振(MRI)示血肿较前明显吸收。2010年10月31日,患者下肢感觉、运动完全恢复正常,但排便困难,结合针灸治疗后,2010年11月9日患者排便恢复正常。2010年11月12日复查磁共振(MRI)示硬膜外血肿已完全吸收(图2)。出院后跟踪随访约18个月,患者无复发。

图1 治疗前磁共振(MRI)检查图

图2 治疗后磁共振(MRI)检查图

1.2 病例2 患者女,56岁。胸背部疼痛伴双下肢活动障碍4 h于2012年1月3日入院。4 h前患者在家人给其拍背后出现胸背部疼痛,持续加重,渐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不能站立。查体:体温及血压正常,胸2~胸3棘突区叩击痛阳性,胸4平面以下感觉消失,双下肢膝和跟腱反射、肛周反射未引出,双下肢肌张力减低,肌力0级。Babinski征阳性,伴尿潴留。磁共振(MRI)检查示胸1~胸4椎管内硬膜外占位。诊断:胸椎脊髓硬膜外血肿。入院后给予营养神经药(神经节苷酯等)和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脱水(甘露醇、七叶皂苷钠)治疗,适当应用止血药物。2 h后患者双下肢恢复部分感觉,双下肢肌力1级,因见患者有早期恢复迹象,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继续保守治疗。12 h后患者双下肢肌力2级。2012年1月4日,患者双下肢肌力3级,双下肢感觉部分减退。2012年1月5日,患者双下肢肌力4级。2012年1月10日复查磁共振(MRI)示血肿较前明显吸收。2012年1月12日,患者下肢感觉、运动完全恢复正常,二便正常。2012年1月20日复查磁共振(MRI)示硬膜外血肿已吸收。出院后跟踪随访约14个月,患者无复发。

2 讨论

ASSEH是指原因不明的急性硬脊膜外自发出血,是一种少见的疾病。首次报道于1869年,发病率为百万分之一。本病发展迅速,后果严重,神经障碍的发生率较高。目前,ASSEH病因尚不清楚,通常认为有自发性和继发性两种。赵沃华等[1]报道的3例急性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患者有2例合并血管畸形。有报道指出椎管内自发性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血管畸形,少部分与血友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脊髓空洞症、蛛网膜炎和肿瘤有关[2,3]。如对ASSEH认识不够,往往会延误诊断和治疗,留下难以恢复的神经功能障碍。ASSEH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数发病部位在胸段或颈胸段。其首发症状为无明显诱因的突发性出血部位剧烈根性痛,其后出现病变部位以下的感觉、运动及大小便功能障碍。临床上运动障碍较感觉障碍出现得早。ASSEH一般根据症状、体征即可作出诊断。对于病史中有血液病的患者,或有用抗凝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要与硬膜下血肿相鉴别[4]。磁共振(MRI)检查是诊断ASSEH最可靠的手段,其可以明确血肿的发生部位及大小,而且可以与硬膜下血肿相鉴别。ASSEH在磁共振(MRI)上通常表现为梭形、椭圆形,位于脊髓的侧后方或后方的硬膜外腔,血肿范围多在2~4个椎体。

由于目前ASSEH病因尚不清楚,>50%的患者是自发性出血,很难进行预防性治疗。本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非常重要。各种文献报道中均提出,本病一旦明确诊断且患者有神经症状时,应及时采取血肿清除、脊髓减压术[5]。手术时机一般在发病后12 h内最佳。术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取决于距脊髓减压手术的时间、术前血肿对脊髓的压迫程度,以及脊髓损伤的严重程度[6]。本病在国外曾有保守治疗成功的报道,但国内鲜见有保守治疗的报道,或虽有报道,但多数治疗效果不佳。本组2例患者均为女性,发病前身体健康,无其他合并症病史,发病后就诊时间较早,且诊断及时,入院后均及时对症治疗,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和营养神经药及脱水药物,以减轻脊髓水肿和促进脊髓功能恢复,短期适当应用止血药物;后期结合针灸治疗及系统的康复治疗,恢复均良好。因此,笔者认为,如发病后患者就诊时间较早,早期可予以保守治疗,给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和营养神经药物、脱水药物;如患者在治疗12 h后无明显恢复,则应及时行手术治疗,如患者存在早期恢复迹象,则建议在磁共振(MRI)的动态观察下继续保守治疗,可以避免手术造成的一些严重并发症及术后再出血。

[1] 赵沃华,赵洪洋,朱贤立,等.急性自发性椎管内出血的诊断和手术治疗(附3例报告)[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4,21(3):266-267.

[2] 施增儒,陶晓峰,刘和平.脊髓血管畸形磁共振成像研究(附15例报告)[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4,28(7),466-468.

[3] Kulkarni MV, Narayana PA, McArdle CB, et al. Cervical spine MR imaging using multislice gradient echo imaging: comparison with cardiac gated spin echo[J].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1988, 6(5): 517-525.

[4] 孙俊,王善松,李明.自发性椎管硬膜内血肿[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3(13):1039-1040.

[5] 朱旭,陈学明,于振山.颈胸段自发性硬膜外血肿1例报告[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16(1):56,61.

[6] 王少波,蔡钦林,党耕町,等.颈椎椎管扩大术后硬膜外血肿[J].中华骨科杂志,1999,19(2):86-88.

1672-7185(2014)09-0057-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4.09.034

2014-02-09)

R74

A

猜你喜欢
双下肢自发性椎管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自发性冠状动脉螺旋夹层1例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
请您诊断
放射学实践(2016年6期)2016-12-15 21:55:30
4例自发性肾破裂患者的护理
天津护理(2016年3期)2016-12-01 05:40:00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在足部手术中的应用
西南军医(2016年1期)2016-01-23 02:22:13
以呼吸困难、双下肢不对称性水肿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1例
椎管内原发Rosai-Dorfman病的MRI表现(附4例报告)
磁共振成像(2015年3期)2015-12-23 08:5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