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七台河市市长韩立华:资源型城市亟需财税优待

2014-03-19 10:31陈沙沙
民生周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七台河七台河市棚户区

陈沙沙

“好多任务和矛盾,在一个叠加状态里可能很难找出一个完全破解的路径,但我们要有信心把路走下去。”

“2013年是设市31年来最难的一年,全年生产总值增长是负14%。”全国人大代表、七台河市市长韩立华说道。七台河是东北最大的优质焦炭生产基地、黑龙江省唯一的无烟煤生产基地,该省面积最小的地级市。

早在2012年底到七台河市履职之初,市长韩立华对于这一资源型城市转型将面对的困境早有预期。

七台河,因煤而兴,因煤而困……因煤种优质,1983年11月,国务院批准七台河晋升为省辖市,从此“新兴煤城”的名字开始叫响全国。然而,经过多年“有水快流”的挖掘,资源枯竭的现实,粗放开采的后遗症,正越来越挑战着施政者的智慧,考验着百姓民生的切实感受。2009年3月,七台河被确定为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按照资源保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属于衰退型。

“好多任务和矛盾,在一个叠加状态里可能很难找出一个完全破解的路径,但我们要有信心把路走下去。”韩立华说。

转型迫切

据了解,历史上,七台河先有矿区后有城市。新中国成立时,这里只是黑龙江省勃利县的一个区,以农业生产为主。这里曾经只有一个铁匠铺,还有个烧缸的作坊。七台河矿区的煤炭就发现在缸窑沟。

1954年冬,七台河缸窑沟原发村的烧缸窑工在打猎时发现一只狐狸,一直追到狐狸洞,在狐狸洞发现了露头煤。自此,老一代旷工开始了“头顶蓝天,脚踏荒原”的挖煤岁月。而关于“火狐出洞,乌金问世”的故事也一直在七台河流传。

因煤而生后,1965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七台河特区,1970年七台河特区改为七台河市。20世纪80年代中期,七台河矿区开动了一业为主、多业并举发展的引擎。1983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七台河晋升为省辖市,当时全市总人口还不足30万。

有报道称,2011年,七台河煤矿和相关产业创造的GDP占到规模以上工业的78.3%,税收占全部税收的82.3%,就业占到了城镇就业的88.1%。

然而,转瞬之间,新型煤城迎来了枯竭,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末,全市煤炭资源探明储量只有18.5亿吨,可采储量仅有6.7亿吨,支撑着煤城发展的龙煤集团七台河公司只能维持20年左右,地方煤矿则平均开采能力不足10年。

“平均算起来不到20年的时间就是要耗尽了。对于一个需要转型的城市来说,20年是一个不长的时间。”韩立华说,在20年煤炭资源枯竭大限面前,七台河能做的只能是“只争朝夕”,“紧迫性非常强”,由于2013年整个煤炭市场的下行趋势,国内煤焦市场持续低迷,七台河的经济形势更是雪上加霜。

民生困局

谈到衰退型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阻力,韩立华最担心的是百姓的就业问题。

“仅去年我市地方煤矿就有近3万工人下岗,近10万人口的家庭受到影响。而且越来越多的煤矿工人失业是我们转型的必然趋势,这些矿工长期从事煤炭行业,劳动技能单一,文化水平不高,再就业十分困难。”

理性的数据揭示了七台河所经历的阵痛。为了保住就业这个民生之本,2013年,七台河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 200多期,培训下岗失业人员近万人。同时,出台《鼓励非公经济发展促进全民创业的若干意见》,设立中小微企业发展种子基金。

而棚户区改造也是韩立华的一大心病。

原来,像许多资源型城市一样,由于煤炭开采的特点,城市大面积地段下沉、塌陷,迫使城区另选新址建设。

“七台河的煤矿开采历史已经50多年了,工矿区的棚户区非常多,生活基础设施也不完备,我们就想把棚户区的居民逐渐地搬迁出来,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据了解,七台河煤矿棚户区改造工程总建设任务为360万平方米5.7万套,完成建设任务需要资金100余亿元,除了国家和省配套资金18亿元外,其余资金都需要地方政府自筹,要实现棚户区居民“住有所居”,存在着巨大的资金压力。

除此之外,多年資源开采遗留的城市基础设施老化和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长期累积,造成城市整体承载功能严重滞后,尤其是城市供水、供热、供气、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改造压力巨大。

“我市已发生两次重大供水危机。”韩立华忧心忡忡地说。如何解决这些民生难题,他认为其根本在于资金瓶颈,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成功地实现经济转型,经济发展上去了,民生困境自然迎刃而解。

搭建框架

“我履职的一个核心就是如何让城市发展一些替代产业。”谈到建立如何建立产业格局,韩立华坦言压力不小。“从世界范围来看,资源型城市转型成功的例子屈指可数,失败的例子却比比皆是。”

他介绍道,近两年,七台河市委市政府提出“依托煤、延伸煤、不唯煤、超越煤”的发展思路,坚持做好“煤”和“非煤”两篇文章。

“继续在煤上做文章,挖掘主导产业的潜力,把煤炭精深加工产业链做长。比如转冶金焦为化工焦,开发煤焦油、甲醇下游筑路沥青、醋酸、二甲醚等精细煤化工项目,以链条的延伸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据悉,2013年,七台河推进了两个3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项目,2014年将继续推进30万吨芳烃、煤气制天然气项目。

与此同时,在“非煤”这篇文章上,根据七台河的条件和优势,依托经济开发区、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园区、木制品产业园区、绿色食品产业园区等四个非煤工业园区,大力发展新材料、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木制品、机械制造、绿色食品等产业,不断壮大非煤替代产业集群。目前,伊普润滑油、双叶家具、嘉寓门窗、德彩光电等一批节能环保、市场前景好的非煤项目。

“这些新的现象会立竿见影提升七台河整体经济走势、改善百姓吗?”

面对记者的提问,韩立华说,“一个具有支撑作用的替代产业体系的形成决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不在任内’,我能做到的,就是出发好,搭建好转型的框架,然后一棒一棒接下去。”

他认为,按照七台河非煤工业比重平均每年上升两个百分点的形式,到2020年,将基本形成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非煤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空间布局集约优化,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谈到期盼的政策扶持,韩立华建议,如果国家在资源型城市的财税体制改革上考虑到这些城市的特殊性和今后发展的资金需要,在税收分成上,能给予资源型城市更多的一些留成比例,对城市转型发展上、改善民生上会更加有利。

“这是我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的市长所期盼的一个方向。”韩立华说。

猜你喜欢
七台河七台河市棚户区
中共七台河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乐享冰幸福童年
七台河市红旗镇:学党史悟思想 强素质促工作
七台河市“放管服”改革成效及对策
棚户区改造被设限
绿色中国行将三进煤城七台河播绿——绿色中国行重走美丽七台河“引领新时代·万人唱响七台河大合唱”启动
浅谈企业报如何突破无新闻可采误区——以《七台河矿工报》采编实践为例
关于鼓励企业自主进行棚户区改造的探讨
棚户区改造方案——PPP模式初探
浅谈企业报短评的魅力——以《七台河矿工报》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