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礼旸
老浦东鸡
“九斤黄”是上海人记忆中的一个符号, 往往会在前面加上“浦东”两字。因为这正是在浦东川沙、南汇、奉贤乡间散养的绝佳食材, 黄嘴、黄脚、金红色鸡毛,有时皮也会有点黄。由于乡下放养,吃谷吃虫,吃野草,喝清水, 个头长得大,肌肉紧实,无论公鸡、新母鸡、老母鸡、镦鸡(阉鸡)、童子鸡,味道都非常好。往往一家炖鸡汤,整条弄堂皆香。
重提这个记忆符号,是因为记忆又变为现实。不久前收到一封信,用牛皮纸制作,中间的方框内有一只剪影鸡。鸡上从右至左横写“老浦东鸡”四字,鸡下有英文“AUTHENTIC SHANGHAINESE CHICKEN”, 据说这是161 年前在纽约世博会上得奖的“九斤黄”的英译。方框内还有四行竖写的字:“养鸡纵鸡食·鸡肥乃烹之”、“主人计固家·不可使鸡知”, 以及“圣华出品,必属精品”。原来,这是“浦东‘鸡忆,老浦东鸡产品发布会”的邀请函。开会那天,会场上放着九斤黄标本,真是可爱至极。由此知道,这是浦东一家鸡繁育公司恢复此鸡后,由圣华副食品有限公司(加工经营冷鲜鸡)出品的。我在会上讲了自己的感受, 还有一位自称市民代表的朋友说没尝过,不知道是不是老浦东鸡。圣华公司副总经理姚轶轶告诉他,每位来宾都能带只冷鲜镦鸡回家,慢慢品尝。临走时我告诉姚总,有位大厨在我家等鸡下锅。他马上说:“再送您一只,回家好好尝尝。”
小友顾先生的“快马”在高架上飞奔,李强来电说,已快到我家了。到家一看,李强已等在楼下,马上提了鸡上楼。李强出手很快,不多久几道菜都已做好。先喝(因为太滑,近似入口即化)云吞,云吞皮是李强从广州飞回上海时买的,肉馅是李强在广东自制的,冷藏了两天,真所谓“广东人不吃冻肉”。第二道菜是鸡排,李强称之为“姜葱煎焗九斤黄”,鲜香有嚼劲,是鸡带骨头的部分加上李强带来的鲜猴头菇以及我家的鸡枞菌烧汤,非常鲜,好似用桂圆、荔枝所炖的那种香味。喝第二碗汤时, 煎焗对虾也已上桌。李强用广东年糕在平底锅里两面略煎,再打几个鸡蛋下去,在年糕外层也两面煎黄,叫它“鸡蛋葱花煎年糕”, 那香、鲜和糯,真是“呒没闲话”!
李强第二天打来电话说,这鸡用上海人传统做法,烧熟后焖一焖,真比西塘的“白切油鸡” 还好吃,因为鸡肉质好,咬口比西塘的土鸡还好。其实,剩下的一只鸡我也同时烧汤,那汤黄灿灿的,入口一点不油,肉是鲜、香、嫩,又有嚼劲。浦东“鸡”忆又回来了。
偶尝南宋菜
那年,我在报社的国内记者部工作,奉命前去杭州采访,画家谷安兄同行。一日正在“知味观”吃饭,只见服务员穿梭往来,却不是往我们这桌上菜。郁闷中只见一位服务员端着一盘菜,那是码得齐齐整整的一盘鸡腿,但鸡腿上怎么会有红红绿绿的一团纸花呢?
我截住服务员问:“师傅,这是什么菜?” 服务员笑盈盈地答曰:“炸鸡腿。”我说:“菜单上怎么没有这道菜?”她笑着说:“这可不是卖的,这是开封北宋菜来杭州交流的。”开封古称“汴京”, 系北宋故都。杭州古称“临安”,是南宋故都。近年来,两地分别对北宋菜和南宋菜进行大量发掘、研究工作,并相互交流。是时,开封的9 位特级厨师和领队一行10 人来杭回访,这天是在表演北宋菜和开封名菜。
正说着,有服务员又送去一道北宋菜“熘鱼焙面”。南方人多不知鲤鱼可做菜(可能西湖鲤鱼有泥腥味),而黄河鲤鱼肥嫩,又讨口彩,深得北方人青睐。那黄河鲤鱼烹得恰到好处, 又香又嫩又甜。面呢,抻了又抻,拉得长长、细细的,放到热油锅里去炸,炸得细如发丝,又香又脆盛出,再将刚烹好的糖醋黄河鲤鱼连卤浇上去,那个好味道真没法说。这时,炸鸡腿撤下来了,饭店的胡经理告诉我,红绿纸花除了装饰外,还可用以捏着鸡腿,以免手上油腻腻的。
那天的交流宴席极为丰盛,除了北宋菜外,还有10 来道开封名菜。可惜我无福得尝一脔,胡经理叫我们两天后再去, 他要亲手做两道南宋菜让我们上海来的客人尝尝。
两天后,我们二赴“知味观”,在座还有当地烹饪界的几位老前辈。
一道“酒蒸鳜鱼”,是将洗净的鳜鱼放上葱姜、火腿片等调料, 用上好的绍酒代水蒸。此鱼鲜、香、嫩,色泽也很好。还有一道“五味焙鸡”,是将鸡块加上等绍酒、葱、姜、酱油腌渍后,炸至八成熟,盛起,并用砂仁、豆蔻、桂皮、茴香、草山五种香料及葱、姜、酒、酱油烤,再将鸡块拼成整鸡形,淋上麻油即成。这两道菜都盛在仿宋碎瓷釉食器中,色、香、味、形、质、器俱美。
出得门来,谷安兄说:“江兄总得说上两句概括这一宴席吧 !”我说:“套一句《红楼梦》中形容贾雨村妻娇杏的话说‘偶因一回头,便为座上客。我们不虚此行了。”
请你改错
解 读
1.“蛰”指动物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时的状态,如“入蛰”、“惊蛰”。“蜇”指腔肠动物“海虫宅”,其伞部隆起呈馒头状, 胶质较坚硬,可供食用。故“海蛰”系“海蜇”之误。
2.“杨州”系“扬州”之误。风鹅是腌腊制品,“凤鹅” 系“风鹅”之误。
3.“罗卜”系“萝卜”之误。
4.“鸭珍”系“鸭胗”之误。
5.“皮旦”系“皮蛋”之误。
6.“莴笋”是“莴苣”的俗称, “乌笋”系“莴笋”之误。
7.“缸豆”系“豇豆”之误。
8. “烤”是在明火上加热, “” (kào)指小火慢慢收干汁水。“葱烤”系“葱”之误。
9. 基围虾是在海水、淡水交界处围起来所养之虾,跟“尾巴”没关系。“基尾虾”系“基围虾”之误。
10.“墨鱼”之“墨”是因为它有“墨袋”,会放出墨汁以迷惑天敌。“目鱼”系“墨鱼”之误。
11.“豆鼓”系“豆豉”之误。
12. 宫保鸡丁系清代山东巡抚(后调任四川总督)丁宝桢首创,丁宝桢人称“宫保”, 故“宫爆”系“宫保”之误。
13.“昌鱼”系“鲳鱼”之误。
14.“里脊”是猪脊背上的肉, “里肌”系“里脊”之误。
15. 炒木樨系鸡蛋炒肉丝, 色如桂花。“木樨”系桂花之别称,故“木须”系“木樨” 之误。
16.“面巾”系“面筋”之误。
17.“鱼园”系“鱼圆”之误。
18.“盖浇面”是“浇头”盖在面上的意思。故“盖交面” 系“盖浇面”之误。
19.“哈密瓜”系新疆甜瓜的概称,那是因为当年哈密王辖地就是甜瓜集散地。故“哈蜜瓜”系“哈密瓜” 之误。
长期以来,餐饮店菜谱中错字、别字屡见不鲜。甚至于许多文化人参与编写的烹饪书籍中也有不少明显的错字。例如脍炙人口的青鱼尾巴叫“划水”,但很多我很尊敬的前辈也爱写成“甩水”。仔细想一想,水怎么“甩”?“划水”则比较形象地描述了鱼尾巴划水的情景。不管如何,坚持不懈地纠正错别字,总是可以慢慢见效的。
改错答案
菜 单
冷盘
陈醋海蜇 扬州风鹅
松脆萝卜 五香鸭胗
皮蛋豆腐 凉拌莴笋
酸辣豇豆 葱 鲫鱼
热炒
椒盐基围虾
雪菜墨鱼 豆豉扇贝
宫保鸡丁 干烧鲳鱼
糖醋里脊 炒木樨
冬菇面筋
汤
白菜鱼圆砂锅
点心
风味盖浇面
水果
哈密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