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颀++侯强
一次见到周伙荣,我们很难把眼前这位身体健壮、面色黝黑、留着短发的广东汉子与金融专家的身份联系在一起。他的形象实在是太普通了,如果摘掉眼镜,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他更像一位长期在海上与风浪打拼的渔民。然而,在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员工心里,周伙荣却是个了不起的传奇人物。四年来,他带领中国华融广东分公司全体员工所创造出的骄人业绩,让所有人都感到惊讶并由衷地敬佩。
金融界习惯用数字说话:
2006年至2008年,也就是周伙荣担任中国华融广东分公司总经理之前的三年,广东分公司连续三年亏损,效益排名处在中国华融系统最末位;
2009年,周伙荣来到广东分公司的第一年,实现商业化收入5600万元,一举摘掉了亏损的帽子;
2010年,广东分公司实现利润1.33亿元,成为中国华融首个利润突破亿元大关的分公司;
2011年,实现利润2.74亿元;
2012年,实现利润5.62亿元;
2013年,创纪录地实现利润8.8亿元。
广东分公司的巨大变化,引起很多人的好奇:这位搅动中国华融一潭春水的周伙荣究竟是什么人?他有怎样的过人本领,竟能够扭转乾坤、创造奇迹?咱们还得从头说起。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干部
2009年元月的一个傍晚,天上飘着小雪。正在中央党校中青班学习的新任中国华融公司总裁赖小民,踏着薄薄的积雪走在校园的小路上,冰凉的雪花时而飘到他的脸上,凉丝丝的,但他却丝毫感觉不到。他的心情有些沉重,刚刚接到从中国银监会转来的一封群众来信,反映中国华融广东分公司的有关问题,时任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同志还在批件中写了一段措辞严厉又语重心长的批示。
又是广东分公司!赖小民到中国华融没几天,但已经多次听到关于广东分公司的负面反映了:连续亏损,案件频出。广东分公司资产在全系统占比很大,这里的问题解决不好,就很难实现中国华融的腾飞。
赖小民掏出手机,建议公司党委立即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调整广东分公司领导班子和在公司系统全面引进高端人才的问题。就在那次公司党委会召开后不久,周伙荣等一批金融精英就列入了中国华融人力资源部引进人才的名单。
那时的周伙荣在广东金融界已经是一位声名显赫的人物了,面对中国华融的盛情邀请,他既兴奋又有些犹豫。
周伙荣的妻子劝他:“在深圳工作得好好的,为什么要跑到广州去?你身体不好,一个人到那边工作,谁来照顾你?”
周伙荣仔细研究了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资料和成立十年来的业绩,非常看好中国华融商业化转型后的美好前景,他看重的是资产管理公司在中国金融界特殊的地位、诸多的经营平台和灵活多样的经营手段。周伙荣认为,这是个难得的机会,难得的舞台,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周伙荣对妻子说:“我五十多岁了,中国华融这个大平台对我很重要,我真的很想去打拼一下!”
就这样,周伙荣带着他的雄心壮志,踌躇满志地加入到中国华融的行列之中。
业绩才是硬道理
刚到广东分公司的周伙荣似乎并没有给员工们带来什么惊奇,他很少发表意见,而是花了大量时间,埋下头去搞调查研究。他找班子成员和业务骨干谈心,了解各项业务的进展情况及遇到的主要困难。
两个月后,周伙荣出手了。在参加北京总部的一个会议上,他诚恳地对大家说:“以前广东分公司确实没有干好,很对不起公司,今天我做个承诺,今年我们一定摘掉亏损帽子,完成2000万元商业化收入。”
周伙荣的表态引起了一阵骚动,参加会议的多数人都不大相信这个意外的承诺,但赖小民总裁当即代表党委表示了坚决的支持,伙荣同志今天做出这样一个承诺是很有勇气的,中国华融开拓创新就需要这样的勇气。我相信广东分公司,相信伙荣同志,公司党委坚定地支持你们!
消息传到广州,员工们炸了窝。对于连续几年亏损的广东分公司来说,2000万那是个天文数字,而且现在已经是七月份了,还有五个月时间,怎么可能完成?周总这个牛吹大了!有人甚至说:“公司领导引进人才,怎么给我们引进了一个疯子?”
周伙荣没有过多地解释,在他心里已经找到了完成任务的突破口,那就是结合中国华融不良资产处理的传统优势和自己丰富的金融工作经验,依托自己多年精心培育的客户群,开拓出一条以资产管理为平台、投资银行及金融服务为手段、提升资产价值为核心的发展模式。他开始四处出击,寻访客户、商谈合作机会。凭着他独特的商业理念和在广东金融界积累的丰富客户资源,很快就谈成了几单大的业务。他利用一切机会向员工们传授他开拓市场的经验,调整劳动组织,带领大家以崭新的姿态走向硝烟弥漫的金融战场。
到了年底,广东分公司真的扭亏为盈,上交商业化收入5600万元,远远超过了周伙荣向公司承诺的2000万元。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令人惊叹不已,欣喜的笑容回到了广东分公司员工的脸上。
但没过多久,“疯子”周伙荣就又作出了一件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事情:
2010年是中国华融完成政策性任务开始向商业化转型的关键一年,公司第一次给各分公司下达利润指标。一些分公司的总经理觉得压力很大,有人悄悄找到公司领导,希望能够把给自己的利润指标减下一些来。
周伙荣也去找领导了,但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他找领导的目的不是要求减少利润指标,而是要求增加。
那年公司给广东分公司的利润指标是2000万元,应该说已经很高了。但周伙荣觉得2000万元的任务与广东省在全国国民经济所占的比重不相符,完成这样的任务没有挑战性。他主动请缨,提出要把广东分公司当年的利润指标从2000万元增加到4000万元。
赖小民总裁心头一热,周伙荣的这个举动对公司党委是多么大的支持。中国华融太需要这样敢于向更高目标挑战的气魄了!他握着周伙荣的手诚恳地问道:“伙荣同志,你真的有把握吗?不要勉强啊。”
周伙荣用广东人那种特有的豪迈语气说:“困难肯定是有的啦,但我们有信心!如果完不成,总裁你就摘掉我的乌纱帽好啦。”
周伙荣主动要求增加任务的行为,在广东分公司的员工中又一次引起震动,但这时大家对周伙荣有了信心:既然周总说能做到,我们就一定能做到!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儿。实际上,在周伙荣向公司党委请求增加任务的那一天,他的心里就有了一套周密的工作计划。
在党委会上,他提出了超额完成利润指标、进入公司创利先进行列的一系列措施。他提出要牢牢抓住“业绩才是硬道理”、“风险是第一责任”和“探索自身发展模式”三条主线。以新为魂,以勤为径,以快补晚,以巧克难。
周伙荣同志带领员工不等、不靠、不要,从广东市场实际出发,创造出以资产管理为平台、投资银行及金融服务为手段、提升资产价值为核心的盈利模式,以及“智力经济”、“打组合拳”、“借船出海”、“做效益链”和“杠杆撬动”等五种操作秘诀。在他的带领下,广东分公司频频出击,连打胜仗。
那年十月份,广东分公司就完成利润8000万元,比年初计划翻了一番。赖小民总裁非常高兴,他带着总部一些部门负责人再次到广东分公司现场办公,给周伙荣鼓劲打气。
赖小民同志真诚地代表公司党委向广东分公司全体员工鞠躬致意:“我要衷心地感谢你们啊,是你们辛勤的努力,为中国华融创造了奇迹,为国家做出了新的贡献。”掌声过后,赖小民话锋一转,笑着问道:“你们今年能不能努把力,争取完成一个亿啊?”
大家都愣住了,心想:总裁您是来给我们庆功的啊,怎么还要加任务?
周伙荣没有马上表态,他不是个动不动就拍胸脯的人,他在迅速地计算着,筹划着,几分钟之后,他庄重地表态:“总裁,您放心,我们可以完成一个亿!”
赖小民同志的眼睛有些湿润了,连连加码,公司给周伙荣压的担子太重了。然而,面前这个坚毅的广东汉子没讲任何困难,没提任何条件,再一次昂首挺胸向公司党委立下了军令状,愿意为公司的发展挑起更重的担子。
这一年的年底,广东分公司实现利润1.33亿元,扬眉吐气地站在了公司超额完成利润的最前列。
靠“三种精神”打硬仗
周伙荣刚到广东分公司的时候,对广东分公司员工那种安逸的工作状态颇有些惊讶:在竞争已近乎白热化的广东金融市场上,这种状态怎么能够生存啊?
他向员工们提出了“发扬三种精神”的要求,即“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五加二、白加黑”的精神、“苦干实干加巧干”的精神,他不仅要求员工做到,自己首先带头做到。正是有这种“玩命”的三种精神,拼出了广东分公司超常规的业绩和发展速度。
周伙荣刚到广州时得了一种怪病:工作一累舌头就会出问题,烂的不能吃饭,甚至不能说话,只能喝点东西,但他照样加班加点工作。不能说话,就用手机短信和员工们沟通,一点没有影响分公司的工作。
一次到外地出差,他发起高烧,脑袋昏昏沉沉的,同志们劝他去看看病,他说不行,跟客户商定的工作日程一点不能耽搁。他一边打着点滴一边赶路。到了目的地,就马不停蹄来到企业进行调研,还冒着烈日跑到项目工地,摸清项目的具体情况后才肯离开。晚上,他召集项目人员对方案设计和风险点进行反复的研讨和论证,直到凌晨才结束。第二天一早,他又带领大家开始下一个项目的考察。
周伙荣工作起来有一股不要命的劲头,他不仅自己“白加黑”,带领员工“白加黑”,就是公司总部来人了,也经常被他拉着一起“白加黑”。
有一次总部资产经营部的负责人带队来广东分公司谈业务,从下午一直谈到晚上十二点,周伙荣还在兴致勃勃地跟总部的同志讨论着。综合部负责人小声提醒他:“都十二点啦。”他瞪着眼睛说:“十二点怎么啦?工作还没谈完啊。”稍后,他又小声嘱咐道:“那就搞一点方便面给大家吃一吃吧。”
辛苦归辛苦,但广东分公司员工的心情是愉快的,他们说:“现在虽然很累,但我们的业务上来了,业绩上来了,公司有了希望,再累也值得啊。”
创新!创新!创新!
周伙荣认为,打仗是要靠智慧的。照本宣科、墨守成规必然会失败,只有根据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创新,才能取得战役的最后胜利。他提出了广东分公司发展创新的三条主线:业绩是硬道理;风险是第一责任;探索自身发展模式。而要抓好这三条主线的核心,就是要坚持创新。
为了给员工们打开新思路,周伙荣带着大家到深圳去考察学习,带员工去见他过去在深圳打拼时的那些老客户,交流金融市场信息和银企合作的经验。他还经常用他那浓厚的家乡口音给员工们讲“戏场和系长(市场和市长)”的关系:“过去计划经济,有事就知道找市长,不知道找市场,那是不行的;后来我们只知道找市场,忘记了找市长,那也是不行的;只有既找市场,又找市长,那才是正确的。不要忘记,政府手里掌握着巨大的商业资源噢。”
赖小民董事长听了周伙荣的这些观点后,做了更加精彩的总结:“我们要听党的话,跟政府走,按市场规律办事。这样我们就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周伙荣鼓励员工敢于跳出原有的思维,给员工详细讲解怎么才能拿到项目,怎么才能解决问题,怎么完善项目方案,大家听了确实觉得是耳目一新:噢,业务还可以这样做啊!
“打组合拳”是周伙荣提出的一个新口号。他说,做单项业务我们可能比不过一些金融公司,但中国华融能够经营的金融种类比较多,我们的优势是打组合拳,打好组合拳我们就可能争取到那些优质的客户。
周伙荣业务创新的一个经典战役,就是盘活珠海时代广场项目。
位于拱北商业中心的珠海时代广场是珠海市一座五十多层的标志性建筑,由于种种原因,十八年前停止施工成为了一座烂尾楼。由于债权关系复杂,困难重重,虽然这些年有不少人打听过、研究过,但始终没有人敢碰这个项目,因为启动这个项目需要巨额资金投入,稍有差错,新投进去的资金就有可能在这个“黑洞”里消失得无影无踪。这座巨大的烂尾楼,成为了压在珠海人民心头长达十八年之久的一块大石头。
在众多金融机构不敢啃的情况下,周伙荣带领中国华融广东分公司和深圳分公司毅然接下了这个“烂尾楼项目”。
有人对这个项目感到担心,不赞成去碰。周伙荣说:“我们中国华融不光要考虑利润,还要考虑社会责任。这个大楼前期投入30多亿元,烂尾十八年,这么大的存量资产没人盘活,我们作为国有金融机构能无动于衷吗?”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确实是难上加难。周伙荣带着他的团队和众多债权人反复谈判,执行处置方案。与司法部门深入沟通,解决法律程序上的障碍。逐个与业主讲道理,做工作,唇枪舌剑,据理力争。有时还要应对一些利益相关方的无理取闹甚至恐吓威胁。经过艰苦努力,中国华融终于成功地将这个沉积多年的“老大难项目”盘活了。周伙荣以“四两拨千斤”的高超手法,用5.6亿元的资金投入,撬动了这块价值30亿元、沉淀了十八年的巨额不良资产,不仅盘活了存量,还为中国华融至少赚了两个亿!
新年伊始,赖小民董事长再次到广东分公司调研,在分公司员工大会上他动情地说:“当年周伙荣带领广东分公司实现利润超过一个亿的时候,简直是在中国华融系统放了一颗大卫星啊!这几年,在广东分公司这个突击队的带领下,中国华融突飞猛进,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公司系统利润过亿的分公司已经有26个。广东分公司更是创下了8.8亿的好成绩。周伙荣同志功不可没,我相信,中国华融有了一个周伙荣,一定会有更多的周伙荣。我们的金融事业一定能迎风展翅,一飞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