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贤德 邱小健
(赣南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根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学靳希斌教授提出的教育投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研究两个一级评价指标:教育投入总量与生均教育经费[1]。依照《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与《江西省统计年鉴》等权威文献的统计,对2007-2010年江西省近四年的中等职业教育投入状况进行分析,发现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投入存在如下问题。
1.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投入比重不高,总量偏低
2007-2010年数据显示,四年来,虽然江西省教育经费投入总量逐年增加,但是其与江西省GDP总量的增加并不相对应;四年来,江西省教育经费投入总量占地方GDP的比重逐年下降(见表1)。在这样的投入形势下,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投入必然不高。就中等职业教育经费而言,2007到2010年,其投入绝对额有上涨,到2010年,投入总额达到21亿元;从相对值来看,中等职业教育占教育总投入的比重都只有5%左右,2010年投入百分比还有所下降,且低于5%的水平。据江西省财政厅消息,从2010年秋季学期起,江西省财政将安排1.96亿元助推中职免费教育,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困难学生、城镇低保家庭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除学费[2]。根据2010年的政策,那一年度的中职教育投入相对于前一年应该有较大幅度的上涨,才符合实际,然而数据显示当年涨幅并不高,投入总量仍处于较低水平。
表1 2007-2010年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投入等相关情况
2.中等职业教育预算内教育经费不高,占教育财政投入比例偏低
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可以作为衡量和判断教育投资比例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准,是判断政府对于教育投入的努力程度[3]。2007-2010年,江西省预算内教育财政投入逐年增多,但是教育财政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并不稳定,总体上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见表2)。2010年降至15.59%低于15.8%的全国平均水平。在此财政形势下,中等职业教育预算内经费投入的绝对数额也不高。2007年到2010年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预算内教育经费涨幅不大,2008年达11.37亿元,2010年为11.62亿元,四年来呈无规律变化态势。根据《江西省统计年鉴》(2009、2010和2011年),2010年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约24万人,2008年、2009年招生人数都约为23万人。2010年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约70万人,按照与2009年的比较,在同样投入水平下(不考虑物价的变动),2010年相比2009年应该有大幅上涨才相对合理;如果按照生均2000元的经费拨付计算,至少需要14亿元的预算经费,从实际预算来看,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预算内教育经费不足。
3.中等职业教育生均经费较低,不利于此项事业发展
数据显示,2007年、2008年,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生均经费支出约为北京市的30%;而2009年、2010年,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生均经费支出均不到北京市的1/4(见表3);地域间投入差距明显,不仅如此,二者的差距有越拉越大的趋势。中等职业教育地域间投入差距,必然出现地域间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学生待遇、教师福利等方面的差异。另外,从横向的比较分析来看,中等职业教育与相当层次的高级中学相比,2007到2010年,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生均支出增长了约20%,高级中学增长了约53%,到2010年,江西省高级中学的生均经费支出高出中等职业教育的水平。可见,近年来江西省教育财政投入偏向于高级中学。但是,一般情况下,由于设施设备投资较大等因素,职业院校的教育成本高于同类学校,同等规模的中等职业学校所需经费投入应是高中的3倍左右[4]。不仅如此在2010年秋季部分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免费的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更应该高于高级中学,然而2010年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却不及高级中学,这样一种投资状况、投资水平,是不符合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自然不利于该省中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因而,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还需切实考虑到生均教育经费水平的提升。
表2 2007-2010年度江西省教育经费投入程度
表3 2007-2010年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生均经费支出的比较分析
1.政府财政预算的思维定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忽视
一直以来,我国教育都有着重高等教育轻初等教育,重学历教育轻非学历教育的传统,江西省也是如此。一方面,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国家教育系统的一部分,此类教育重在技术工人的培训,不少属于非学历教育的行列;在人才培养上,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相对薄弱,缺乏能力突出的社会精英人才,很少能够出现对社会产生巨大贡献的卓越人物。政府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资不能产生明显的收益,不易形成政府政绩,因而政府在财政预算中不会优先考虑中等职业教育的需求,更多的是放任自流;在财政投入上,相对靠后。另一方面,政府的财政支出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方面,地方政府还要承担义务教育的巨额负担,然而政府财政能力有限,仅有的教育经费预算,要考虑到本地区所有方面教育的投入,做到全部的均衡与公平是非常困难的。尤其首先去满足地方高校及义务教育的巨额需求之后,地方教育经费所剩无几,最后几乎就无暇考虑到中等职业教育。政府在财政预算上的习惯偏见,将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等学历教育放在首位的习惯性预算,直接导致更多的教育经费预算安排在义务教育及高等教育等事业,甚至是不断缩减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比重。因而考虑中等职业教育经费问题,首先应该追溯到政府的预算动机,这一动机是直接产生中等职业教育一连串预算不足的基本缘由。
2.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财政投入能力的制约
近年来,江西省GDP总量虽然逐年攀升,但是与国家平均水平相比差距却很大。2010年我国GDP总量是397983亿元,各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平均水平是11705.4亿元。然而,同年江西省GDP总量是9451.26亿元,仅约为国家平均水平的4/5;2010年我国人均GDP约4736美元,同年江西省人均GDP约3133美元,江西省人均GDP水平仅是国家的66%。可见江西省经济实力略显薄弱。在此种经济状况下,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水平必然受到影响。与有些省份相比差距显著,据统计,2006年,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生均经费,大约是同期江西省的6倍之多。
申家龙通过研究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的相关数据,发现城市中的技工学校和普通中专学校,无论是办学硬件设施还是师资条件都远远好于农村职业学校,即使是县城的重点职业学校办学条件都是相对薄弱的,尤其是中西部地区[5]。因此,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是导致中等职业教育财政不足的关键因素。中等职业教育经费的地区拨款对中等职业教育财政公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不仅有先天的差距,还存在着不断拉大的后天差距。有什么样的地方经济就决定了其能够承担多少的教育,以及能够办什么程度的中等职业教育,未来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政策的均衡、公平发展,与地方经济实力的崛起仍将休戚相关。
3.中等职业教育生源不足,不利于形成稳定的财政投入
生源不足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先天缺陷。2011年《江西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0年江西省普通初中毕业生为536759人,普通高中入学人数为256536人,因而中等职业学校有约28万的生源,而在当年普通初中毕业生中,约19万人选择了中等职业学校,即有约9万的生源流失。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学校生源不足,招生困难,出现教育资源闲置,甚至是浪费的现象。政府部门为了合理利用有限的教育经费,再结合中等职业教育的入学状况,自然不会给予较大数额的财政拨付。因而,中等职业教育生源不足、生源流失等问题,使得中等职业教育呈现生源不稳定的现状,进而会影响学校的规划建设,不利于形成稳定的财政投入。
1.提升中等职业教育投入的比重
未来几年,江西省应更加关注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努力提升中等职业教育投入占教育总投入的比重。以2010年在校人数作为统计基础计算,70万在校生,按中职免费政策最低标准计算投入,每人最低3000元(2000元学费,1500元补助金),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投入不能低于21亿元,约占当年教育投入的8%;外加中职学校建设、教师工资及福利等的开支需要,至少要再增长2个百分点。因此,在中职教育逐步免费化的大潮下,其投入占教育总投入的比重至少要达到10%的水平。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繁荣发展,建议甚至要跨越这一水平,进而从根本上保障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
2.逐步推动校企合作,适当吸纳社会捐助
江西省政府应积极鼓励和推动中职学校的校企合作,不仅要促进本省中职学校与本省企事业单位的合作,还应该促进与外省、国际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既要为学生的实习与就业提供便利,也要不断引入新技术、新技能,以提高中职教育的水平,还要为学校开辟更多的筹资渠道,以减轻政府对中职教育的财政负担。社会捐助资金也应该部分用于中职教育,2010年江西省中职教育社会捐助资金约152万元,只占中等职业教育总投入的0.13%,有待进一步提升,政府与学校应多方面采取措施,广泛吸纳社会捐助。政府应给予更大的政策扶持,完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历授权制度,提升中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学校本身也应该内生增长,在提升自身地位的同时,吸纳更多的社会捐助。
3.规范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建立稳定的生源保障
中等职业学校作为高等教育的有效补充,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有效途径,对于提升社会群众的整体素质也发挥着关键的作用。现今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往往都只是重视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基本素质的培养,基础课程的安排不充足,教学秩序混乱,因而,不被社会看好。在此种情况下,中等职业学校本身应该努力规范教育教学,结合教育方针政策及社会需求,建立独具学校特色的培养目标体系,明确学校教学目的,充分发挥学校人、财、物的作用,努力实现学校教学目标。做到不仅要提升学生的技能,还要促进其基本素养的培育,追求高素质、高技能的更高目标,争取赢得社会的关注。在建立广泛社会影响的基础上,形成中等职业学校稳定的生源保障,并不断扩大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规模,促成建立中等职业教育稳定的财政投入。
4.规范中等职业教育经费的合理分配,提高其利用率
职业教育经费在短缺的情况下,经常得不到有效的利用,职教经费被挪用和教育腐败使有限的职教经费不能真正用于职教,也直接影响了职业教育资源的进一步整合以及整体优势的发挥[6]。解决中等职业教育财政不足的困难,不仅要从投入的源头上关注它,还应该关注财政的分配与使用。2010年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的财政支出个人部分与公用部分之比为1.13∶1。在当时情况下,个人部分明显偏高。针对此情况,政府应该准确统计中等职业教育人员及各种公用支出,在做好预算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分配,争取每一分钱都切实用在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上,做到财政投入使用的合理化与高效化。
5.完善中等职业教育经费监督体制,建立其经费使用的群众监督
中等职业教育经费不足,往往只能在研究中才被社会发现。究其原因,是因为中等职业教育本身缺乏经费使用的公众监督体制,在封闭办教育的情况下,自然也会丧失社会的关注,最终可能会导致无人问津的结果。提升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关注度及其社会地位,首先要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的对外开放化程度,积极呼吁更多的社会人士关注,并参与到对其监督上来,尤其是对其进行财政监督。政府应在网站上设置中等职业教育专栏,及时统计学校的财政分配,客观地进行公布;学校本身也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及时在校园专栏上对其财政使用给予公示,进而建立公正、公开、完善的中等教育经费监督机制。
[1]靳希斌.教育经济学:修订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23.
[2]江西1.96亿推动中职免费教育 三类学生免学费[EB/OL].新 华 网,http://news.163.com/10/0908/08/6G20J3M600014JB5.html,2010-09-08.
[3][4]邱小健.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成人教育,2008(11):262.
[5]申家龙.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是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J].职业技术教育,2011(27):20-23.
[6]方 芳.中等职业教育财政制度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J].继续教育研究,2007(1):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