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12年数据分析及可持续发展思考

2014-03-19 04:50杨继成王玉梅
关键词:载文学报栏目

杨继成, 王玉梅

(1.石家庄铁道大学 学报编辑部,河北 石家庄 050043;2.石家庄铁道大学 图书馆,河北 石家庄 050043)

高校的学报是体现高校教学和科研成果的窗口,是高校教师进行学术交流的园地。石家庄铁道大学随着学科建设和科技工作快速发展,由单一的理工类院校向综合性大学转变,人文社科方面的科研教学成果越来越多,在人文社科领域已形成了一支精干的科研队伍和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因此,2007年8月,石家庄铁道大学创办了《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以下简称《学报》)。创刊至今,该刊已出版了7年多,对该刊进行深入分析,全面评价,客观定位,查找问题,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学报》统计数据源的选择

CNKI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简称CAJD)是国内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学报》的论文信息齐全,且在各高校中影响较大,使用较多。因此,在对《学报》进行统计分析时,本文以CAJD、CNKI引文数据库和CNKI个刊影响力统计分析数据库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对缺省的统计项目进行手工补充,完善缺失的期刊研究指标。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分析,体现《学报》的办刊特点及发展趋势。

二、《学报》特征分析

(一)《学报》载文分析

1. 《学报》载文指标分析

期刊载文是期刊进行学术交流和知识传递的信息基础。期刊载文量反映了刊物所容纳的信息量,是衡量期刊吸收和传递知识信息量大小的重要指标之一。由载文量扩展出的指标有期均载文量、篇均页数、篇密度等指标,从不同的方向反映期刊的一些基本问题。《学报》载文量、基金论文数和出版时滞的指标统计如表1所示。

(1)《学报》在控制信息量和载文质量两者间达到均衡。《学报》6年时间载文525篇,除2007年因创刊原因仅出版2期外,其他年份则稳定出版4期。从表1中可以看出,《学报》每年的载文量也较为稳定,只有2008年和2009年的载文量稍高。如果载文篇幅过短,则影响论述问题的深度,从某种程度上影响载文的质量。《学报》篇均页数2008年最低,为4.32,2011年最高为4.78。总体来看,《学报》的篇均页数和篇密度都比较稳定,表明《学报》在控制信息量和载文质量两者间达到均衡。

表1 载文量及其相关指标统计

(2)基金论文比逐年提升。基金论文由于有经费支持,人力物力都有保障,所以研究条件良好,而且从申请到结题鉴定的过程中,都有严格的审核、检查、验收程序,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基金项目的主持人与参与者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严谨务实,因此项目研究成果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都较高,且创新性很强,在此基础上产出的学术论文的学术水平也会相对较高[1]。《学报》基金论文数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2012年,基金论文比达到最高,为57.24%。这也说明《学报》载文的学术质量正在逐步提高。

(3)出版时滞较长。出版时滞是指期刊的载文从收稿日期到出版日期之间的时间差。出版时滞一方面反映了期刊稿源情况,另一方面又反映了期刊传递信息的速度,甚至有时还会影响到作者的研究成果是否获得首发权,因此出版时滞也是对期刊进行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学报》的出版时滞2009年最高,2012年最短。近两年,《学报》把平均出版时滞控制在了3~5个月之间,说明注重了载文的时效性,但仍然时滞很长。

2.《学报》栏目分析

期刊的栏目设置及其各个栏目载文量多少可以反映出《学报》的发文重点和办刊特色。稳定栏目是指具有研究导向的栏目,《学报》的栏目设置主要针对本校的社会科学类的专业设置的。创刊初始,栏目名称还不太稳定,2007—2012年,共设置栏目25个。稳定栏目有经济管理、高等教育、语言文学、哲学研究、社会历史研究、思想政治、法学研究。其中,经济管理为《学报》的重点栏目,稿件质量和数量比较稳定。语言文学艺术研究方面在逐渐加强,哲学研究、社会历史研究的文章在缩减。同时,为增加《学报》的影响力,《学报》还对专家学者设定了访谈和热点研究的栏目。

(二)作者情况分析

作者是载文内容的生产者,决定着载文学术水平的高低和学术的质量。作者群的基本情况从侧面能够反映出期刊载文质量,因此,基于作者分析的一些数据也是评价期刊的一项重要指标。

1. 第一作者年龄分布

2007—2012年《学报》总载文525篇。将这些数据按5年一组进行分类汇总后可看出,31~35岁年龄段的作者人数最多136人,其次为36~40岁135人。这两个阶段的作者精力充沛,同时具备一些科研经验,正是进行学术研究的黄金年龄,有发表论文的强烈需求。

2. 第一作者职称分布

对第一作者的职称进行统计,初级24人,中级182人,副高139人,正高80人,博硕士研究生95人。《学报》的作者群主要是中级或副高级职称的群体组成,分别占35%和26%,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正高级职称的群体,相比较而言,初级职称和正高级职称的作者人数较少,副高和中级职称较多,这说明《学报》作者群的职称分布比较稳定。

3.第一作者机构分布

对《学报》发文第一作者单位情况统计,按发文数量排序,前10名作者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159篇)、河北师范大学(31篇) 、河北经贸大学(18篇)、河北大学(10篇)、中国人民大学(9篇)、燕山大学(8篇)、河北科技大学(7篇)、河北农业大学(6篇)、河北工业大学(5篇)、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5篇)。在《学报》发文数量第一作者单位是本校师生的最多,占30%。其次为河北的其他几所高校,说明《学报》在河北省高校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在全国的知名度还有待提高。

三、《学报》影响力分析

(一)论文被引频次情况

被引频次是引文分析用于绩效评价中最具代表性的指标,通常被看作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标志,它会受到学科领域、文献类型、出版时间等因素的影响[2]。因《学报》创刊于2007年,所以没有2007年的被引频次。从图1数据可以看出,2008—2012年被引频次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说明《学报》学术影响力在缓慢提升。

图1 《学报》论文每年被引频次情况

(二)网络传播

1.网络下载量和浏览量

统计分析《学报》在CNKI中网络传播的各种情况,进一步了解《学报》在网络中的影响力。从图2可以看出,寒暑假是网络下载量和浏览量的谷底,而学期的中部则是高峰期。2007年网络下载量和浏览量均为0,这是因为创刊初始,CNKI未收录《学报》的论文。2008年以后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说明《学报》的网络传播影响力在逐渐提升。

图2 2007-2012年网络传播趋势图

2.个人和各单位用户对《学报》下载量统计

表2为前20名的单位从中国知网下载统计。从表2可以看出,《学报》论文主要是被各高校图书馆下载使用,说明《学报》的主要读者是高校师生,分布在全国各地。另外,《学报》网站提供摘要和全文免费下载和浏览,各单位读者摘要或全文下载量已经超过3万次。

表2 各单位《学报》下载量统计

四、《学报》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一)影响学报发展的主要因素

1.优秀稿源少

目前,受国家科研政策影响,一般情况下,一流的学术论文写成外文投国外被SCI或EI检索期刊,二流学术论文投国内有影响力的核心期刊,三流学术论文投国内专业学术期刊,最后投地方高校学报。《学报》2007年创刊,办刊时间短,缺乏一定的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从作者分布数据看,《学报》大部分为本校作者和中高级职称的作者,基金项论文数量虽然每年都有提高,但所占比例偏少。这直接影响了《学报》的下载频次、被引频次、学科影响因子等数据的提升。

2.栏目特色不明显

从《学报》的栏目统计结果看,经济管理管理栏目虽然是《学报》的重点栏目,稿件质量和数量相对稳定,但栏目内容宽泛,缺少持续的名篇佳作,在国内本学术领域没有产生学术影响力。学术访谈栏目从创刊起,连续做了5年,刊登访谈文章17篇,针对目前国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每期访谈一位当代名家学者,对其学术思想和成果进行研究和传播,针对性强,便于追踪社会学术热点。通过对名家学者的全面报道,引起这一学术领域其他学者的关注和共鸣,起到树立典型和榜样的作用。[3]产生了一定的学术影响力,2009年该栏目被评为河北省高校学报优秀特色栏目。但因编辑部人员变动,没有持续下来。

3.稿件出版时滞长

《学报》为季刊,平均稿件时滞在150天左右,最短时滞为82天。作者投稿都想早发表,赢得论文首发权。有的作者,尤其是博硕士研究生作者一稿多投现象严重,在优秀稿源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学报》在竞争中明显不占优势。

(二)《学报》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明确办刊定位,为本校科研教学服务

高校学报不同于其他专业期刊。学校投入人力、物力和场所,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本校学报发展(如在本校教职工考核、职称评审、研究生评优中,学校一般都对学报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其目的是使本校学报发挥学术交流和传播的作用,促进本校的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的提升,培养本校年轻教师和研究生在学术研究上尽快成长。这些举措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本校作者向《学报》的投稿积极性。地方高校学报主要反映本校的科研水平和学科建设情况,是本校老师发表学术成果的重要平台。地方高校学报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是与本校的总体科研实力和相关领域的学科建设密不可分的。地方高校学报应有自己的办刊定位和服务宗旨[4]。既不可好高骛远,也不该妄自菲薄。《学报》在创刊之初,明确其办刊宗旨为“促进学术交流,发现培养人才,服务本校教学科研,为我校人文社科领域的教师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学报》编辑部应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反映本校人文社科领域的学术发展水平,促进学科建设发展,培养青年教师的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能力。编辑部要加强与科研骨干尤其是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的负责人联系,跟踪他们的科研发展动态,重点向新引进的博士、校优青约稿,在主动获取优秀稿源的同时,发挥学术交流平台的作用。学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也为《学报》的发展丰富了稿源。《学报》编辑应充分利用在校研究生这作者群,正确引导,积极扶持和培养[5], 在稳定学报的作者队伍的同时,促使研究生在论文写作能力方面得到训练和提高。

2.依托学校重点学科建设和地域文化优势,打造特色栏目和重点栏目

(1)打造“河北地域文化建设”特色栏目。2013年,学校新增2个河北省人文社科类研究平台:河北省生态环境和发展环境研究基地与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为开设河北地域文化建设特色栏目提供保障。河北省是一个文化资源丰富的大省,历代名人、文物古迹众多,有三处世界文化遗产,五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十分厚重。而且河北省也高度重视文化资源开发[6]。因此,《学报》在开发历史文化资源上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结合学校自身情况的基础上,重视地域特色,充分挖掘和利用河北省的文化历史资源,特别是结合河北省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资源强省的奋斗目标,开设此特色栏目是提高《学报》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2)打造“工程建设管理”重点栏目。学校的管理科学与工程被批准为学校博士点立项支撑学科和河北省重点学科。“工程建设管理”研究基地被认定为河北省第一批软科学实验基地。学科建设的核心是学术人才梯队建设。评价学科建设的成果之一是看其是否培养和造就了一支在国内外有一定学术地位和影响的学术人才队伍。[7]由于学报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这些学术人才必然成为学报一支稳定的作者队伍。为《学报》开设“工程建设管理”特色栏目提供稿源保证。

3.依托《学报》网站实现网络化数字化发展

网络化技术的发展已经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方式和信息获取方式。由原来的“给什么你就看什么”的传统传播方式到“你要看什么自己找”的搜索方式,进而发展到“你关注什么就给你什么”的聚合方式。[8]《学报》作为学术交流的平台,其信息传播的方式是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而不断演进的。目前网络化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对纸质版期刊的冲击越来越大,高校学报已经开始步入数字化、网络化传播的时代。[9]

《学报》编辑部从2007年起就自办网站,经过7年多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已经实现了网络在线投稿、审稿、编辑、主编定稿、信息发布,资源下载、OA免费开放,过刊免费检索、读者互动等功能。点击率超过12万次。《学报》已全文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并提供相关链接,这提升了《学报》影响力和知名度,为纸质学报树立品牌形象。编辑部要继续充分挖掘和利用好网络平台。

首先, 编辑部从战略高度认识《学报》网络出版的重要性, 提高网络适应能力, 尽快了解网络发展, 关注网络变化, 研究网络应用。编辑人员应有意识地提高相关网络素养。对网站及时维护和更新,通过网络平台提供互动式服务, 吸引作者和读者的关注,提高《学报》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其次, 利用《中国知网》数字化平台和本刊网站平台,实现《学报》数字化优先出版,为作者赢得论文首发权。学报要与作者签版权转让协议,保护作者著作权和本刊权益。录用的论文可优先在《学报》网站、中国知网、手机终端等媒体上优先发表和传播。缩短发表时滞。读者可随时通过本刊网站免费获取,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报》的学术媒介作用。

4. 培养业务素质过硬的编辑队伍

《学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必须有业务素质过硬的编辑队伍。编辑服务的对象是作者、读者和审稿专家。编辑对作者发表的论文进行评审、编辑、校对、出版、传播等,使作者的论文学术质量更高,表达更规范,可读性更强。编辑人员发现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策划特色栏目,跟踪科研团队,在审稿编辑过程中促成某些重要观点的发挥和完善,挖掘论文的亮点。优秀的编辑会吸引优秀作者向《学报》投优秀论文,优秀的编辑会让《学报》充分发挥学术引领、学术传承、学风养成、培育新秀等作用。优秀编辑队伍也是《学报》整体质量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代俊秋,王慧兰,杨屹,等. 高校科技期刊载文相关数据统计分析——以河北工业大学学报》为例[J].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8(6):107-111.

[2]陈仕吉,史丽文,李冬梅,等.论文被引频次标准化方法述评[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2(4):54-60.

[3]杨继成.学者访谈特色栏目的策划与实践[J].新闻爱好者,2011(10):130-131.

[4]杨继成.地方高校学报职能定位及可持续发展路径[J].衡水学院学报,2012,14(2):123-125.

[5]杨继成.论高校学报对在校研究生作者群的培养[J].编辑学报,2005(1):60-61.

[6]刘燕.河北省高校学报影响力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1):49-52.

[7]李穆,王士忠,杨继成,等.地方高校学报与重点学科建设的互动作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4):706-708.

[8]杨继成,孙素梅,车轩玉,等.学术期刊依托自办网站网络化的发展路径[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1,3(2):78-83.

[9]杨湘华,袁天峰,王睿,等.高校学报网络化及其编辑对策探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4):709-711.

猜你喜欢
载文学报栏目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文以载道与道以载文
关于栏目的要求
致敬学报40年
栏目主持人语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