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明
(茌平县供电公司 山东 252100)
嵌入式技术已经成为最有发展力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目前涉及到的行业有电子、通信、汽车、航天、工业、仪表等,嵌入式系统的销量逐渐增多,已经成为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产业。我国教育大量培养计算机技术人才,毕业生增多,就业难成为了社会问题。经研究发现,我国培养的计算机人才专业性差并且人才过剩,尤其是嵌入式技术的人才及其稀少。
嵌入式软件开发已经成为行业中发展前景最为突出的产业。随着3G网络的展开,4G网络也逐渐渗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嵌入式软件产业无疑能够为通讯网络带来更大的商机。通过前程无忧网站的搜索,嵌入式软件开发职位共有1500个左右,招聘的人数1-10不等。按照每家企业的需求平均人数在3人左右,那么仅前程无忧网站发布的招聘岗位就有4500人。薪水方面,一位具有8年工作经验的高级嵌入式软件工程师年薪在20万左右,初级嵌入式软件开发人员月薪也可达到4000-6000左右,中级嵌入式软件开发人员平均月薪上万。这种薪资标准对于软件设计工程师的月薪3000左右相比,可以看出社会急需嵌入式技术人才。在职位要求描述中,嵌入式人才必须具有C语言、嵌入式应用程序开发和操作系统的实际工作经验。
嵌入式软件开发的发展前景一片大好,目前,部分高校也在计算机专业开设此类课程。但是,由于目前国内从事嵌入式软件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部分软件开发人员对于其中出现的问题束手无策,计算机专业设计人员对系统整合的能力较差,国内的嵌入式应用软件技术人员的技术和教育培训水平还有待提高[1]。
我国高校一直将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专业放在首位,但课程的设计通常只有 NET、JAVA、C语言类,导致学生只能够学习计算机表面内容,毕业生中低端技术人才过剩。部分高校已经将嵌入式技术课程设置到专业课内,但无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空间。教材内容质量不高,不能及时更新最新技术,对于操作系统的原理都只在乎表面形式,没有理论基础,也没有实践操作,并且,根据教材讲授知识,教材内容经常是固定在一个开发平台,不具备通用性,造成学生对嵌入式技术的学习效果不佳,无法利用到实际繁杂的嵌入式软件开发领域[2]。
嵌入式技术是一门新技术,嵌入式系统教学中,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处理能力,对处理器、汇编语言、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开发、应用程序开发等方面具有超强的丰富知识。但在目前各高校中来看,嵌入式技术的师资力量薄弱,大部分教师只精通一门或两门专业,无法对计算机全面整合,嵌入式课程的要求较高,教师如果没有能力,那么对学生的培养也无从说起。
高校中对嵌入式技术教学的方法无法满足学生对嵌入式技术学习的需求,实验设备缺少、简陋,没有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理论性强,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并且没有实践机会,达不到应有教学效果。嵌入式系统的内容非常广泛,对计算机其他的编程、设计等多方面知识进行学习,才能很好的掌握嵌入式教学内容。但目前的高校中,实践课程基本都是教师在试验性实验,学生无法参与其中,学生缺少学习积极性,导致学习的效果不强,学生没有实践能力[3]。
嵌入式技术的综合性非常强,需要学生具备一系列与计算机编程方面有关的知识作为基础。因此,高校在设立嵌入式教学课程时,需要在课程前先安排微机原理、单片机、接口技术、C语言编程、操作系统等课程,课程一般设立在大三课程中比较合适。
嵌入式技术教学具有非常强的综合性,对系统的总体设计、硬件设计、软件设计、软件编程、操作系统等内容的结合,这些内容从开始授课到学习完成大约需要40课时。实践课可以灵活安排,使嵌入式技术教学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适当的加入计算机技术内容,让学生通过实验完成每一个完整的技术开发,感受在此之间的开发过程[4]。
嵌入式教学的综合性带动了教学的实践性,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中出发,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组建实验小组,形成相互合作的学习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带动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科研报告、技术服务工作等方面的实践形式,并鼓励学生帮助教师对嵌入式系统教学的科研工作,使学生得到科研方面的实际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嵌入式系统的实践过程是教学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授课过程中,根据学生学习的四大模块(基础实验、综合试验、设计创新实验和参加工程实践)来完成设计实验的内容,通过综合能力训练,使学生能够对嵌入式技术的表面或深层、简单或综合、设计或实验进行系统学习。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方面进行竞赛评比,加深学生对嵌入式学习的兴趣[5]。
综上所述,社会中对嵌入式技术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但高校输出的此类专业人员却及其缺少。学校应该注重嵌入式技术人才的培养,利用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性,通过对系统的总体设计、硬件设计、软件设计、软件编程、操作系统等内容的结合,灵活的学习嵌入式技术,再根据学生的基础实验、综合试验、设计创新实验和参加工程实践来完成课程内容。高校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要保证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努力为社会输出更全面、更专业的嵌入式软件技术专业人才。
[1]王庆承.工学交替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J].福建电脑,2012,11:174-175+163.
[2]曹文梁,胡选子.CDIO理念在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08:18-19.
[3]何丹辉.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南昌大学,2013.
[4]黄樱,刘卉.以就业为导向的嵌入式系统专业方向的教学体系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9:52-53.
[5]陈麦莉.“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下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新课程(下),2013,0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