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如何炼就的?——论朱自清美文的艺术特色

2014-03-19 02:54孔祥立
语文学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修辞格情思美文

○孔祥立

(上海理工大学 外语学院,上海200093)

朱自清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尤以散文创作见长,在他众多的散文作品中有许多可归于“美文”之列,如《荷塘月色》、《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春》等。这些优美的散文如一块块流光溢彩的珍宝吸引着一代代读者,滋润着他们的审美心灵,撩拨着他们的艺术情思,让他们沉浸在美丽的文字里,吟诵不已,欲罢不能。那么,朱先生的美文之美是如何炼就的?我们不妨从艺术的角度做一番探讨。

一、巧妙的修辞运用

修辞是提升语言魅力、增强表达效果的重要手段,优秀的作家无一不是修辞运用的行家里手,朱自清先生显然更是个中翘楚、卓然大家,在修辞的运用上已达到出神入化、踏雪无痕之境。下面我们从朱先生的美文中撷取几则佳例以作鉴赏,并分析探寻其美之源:

上面一段文字的最大特点是出现了一连串比喻,比喻运用之密、运用之妙让人叹为观止,无论“婷婷舞女的裙”、“碧天里的星星”,还是“渺茫的歌声”无不让人感受到清奇脱俗之美,而诸个比喻镶嵌在段落当中毫无生硬、突兀之感,整段文字晓畅洗练,自然优美,非大家手笔所能尽也。

写作《匆匆》一文时,朱自清年仅24岁,但对广大读者来说,该段落恐怕已成为朱自清所有散文中最有名的段落。三句话都普普通通,但连用在了一起,便升华出一种非同寻常的效果。另一个典型例子便是美文《春》最后的三个排比性设喻:“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排比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强文字的气势和表现力,朱自清散文中随处可见的排比句昭示着他对该类句式的青睐及运用上的娴熟。

上面这段话运用了三个拟人修辞格,“海棠”的“妩媚”、“好鸟”的“双栖”和“各梦”、“八哥儿”“撑着眼皮儿不肯睡去”,还有什么比这更生动、更鲜活的描述吗?朱自清散文中的拟人句极其丰富,几乎随处都可找到其曼妙奇丽的身影,给文章增添了无穷魅力。

朱自清散文中除了较多地运用上述修辞格外,还经常用到其他一些修辞格,如夸张、借代、对偶、通感等,本文无法一一展开讨论,但管中窥豹,从上面的论述我们已能看出作者在修辞运用上的非凡功力和高深造诣。

二、灵活的词语、句式变通

朱自清的散文清新细腻、鲜活灵动举世公认,这跟他巧妙灵活的词语、句式变通有着重要关系。在朱自清散文中,这类用法随处可见:

上面两个例句均出自《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一文。第一句话中的状声词“汩”字的运用历来被人称道,“领略”一词也很巧妙,但真正让人激赏的乃是“晃荡”一词。“晃荡”本是日常口语词,但在这里用在了色彩“蔷薇色”之前,“晃荡着蔷薇色”充满着无限的韵律和动感,那是多么美妙的意象啊!第二句中的“袅娜”用得也颇为不凡,“袅娜”本来是指树木枝条或女子腰身的轻盈柔美,但在这里,它用来形容声音的柔和飘忽,这是多么大胆而新奇的用法呀!

如果直接说“太阳”“挪移”自然不太确切,但前面采用了拟人法“他有脚啊”,“挪移”一词的运用就不仅变得准确,而且巧妙合理了。这样的文字总能给人以深刻印象,久久难以忘却。

这段文字有一显著特点,即大量使用单音节词,短短两句话竟出现了六个单音词:“挤”、“疏”、“影”、“波”、“空”、“静”,使整个段落显得独特、新颖、别致,而且行文节奏更加明快。应该说,这种表现方法是非常罕见的,充分体现了朱自清高超的语言驾驭力及下笔成文时的那份自信和潇洒。

除了词语上的灵活运用,朱自清的散文在句式上也表现得极富创造力,如:

汉语中极少出现“聪明的”这类呼语,就一般作者而言,更可能表述为“聪明的你”或者“聪明的人”之类,而朱自清却匠心独运,灵活变通,创造出了新奇、洒脱的表现方式。后面的层层设问则反映了作者清晰缜密的逻辑思维和紧凑有力的行文特点。

三、善用语气助词

朱自清的散文还有一个大的特点,但往往被人忽略,即非常善于使用“了”、“呢”、“着”等句尾助词,对“了”字的使用到了随心所欲、天然无痕的地步。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一文中,我们就可以读到这样的句子:

“了”字一般用作语气助词,并无实际意义,但朱先生对“了”字显然青睐有加,在文中大量使用该词,显然不应把“了”字仅仅当作普通的语气助词看待。其实在朱先生笔下,“了”字除了常规用法如表达“完成”、“结束”之意外,还赋予了更多涵义,如表达一种心态、一种情绪,甚至一种姿态等。上面两个例子中,第一个例子出现了三个“了”字,第二个出现了四个“了”字,第一个例子中前两个“了”字和第二个例子中前三个“了”字,属于常规用法,但到最后就有了不同:“都比我们高了”、“这使我踌躇不安了”,此处的“了”字既有“结束”之意,同时也蕴含了些微的“无奈”,甚至“委屈”,这是否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孩童般纯真可爱的心境和情绪呢?

除了“了”字句,作者对其他语气词的运用也颇为成功,如:

以上两个例句中出现了三个语气助词,分别为“呢”、“呀”、“哩”,如果说“呢”字较为普通的话,“呀”字和“哩”字就用得极好,“呀”字带出了“惊讶”和“感叹”,“哩”字则将作者的“欣喜”和“淘气”充分表现出来。需要指出的是,语气助词带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个性色彩,朱自清散文中大量语气助词的使用使文中密集的景物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变得轻松起来,节奏缓和下来。这是作品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融情于景,两相生辉

朱自清的美文除了清新优美的景物描写,还融入了诸多情思,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如果仅仅是单纯的景物描写,朱自清的散文断然不会吸引、打动如此众多的读者,这也是其美文之美不可或缺的要素。

为何“颇不宁静”?作者并无提及,但从心理和情绪上给全文铺上了一个调子,即作者是在如此心境下去的荷塘,并发现、描写其美的。作者会在情绪饱满、兴高采烈的心境下前去观看荷塘吗?也有可能,但即便去了,欢快欣喜的内心还装得下荷塘月色的美丽吗?恐怕未必。正是这种心境和情绪融合在了那片溶溶月色、田田荷叶和疏疏柳影之中,一篇绝妙美文便诞生了。

短短几行字便将作者的喜悦之情展现无遗。读到此处,读者的内心是不是也会跟着快乐起来呢?

梅雨潭就在眼前,瀑布飞舞在襟袖间,满眼的碧绿和鲜润让作者怎样感叹和喜悦呢!作者内心的无限情思融入了优美的景色当中,这样的文字无疑也打动着每一个读者和鉴赏者的心,让他们身临其境,感其所感——那一瞬间的心灵交融和贯通是人之为人的一种幸福吧?

朱自清美文的“美”不是凭空产生的,这里面涉及因素很多,既有作者娴熟高超的语言技巧,也有作者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的敏锐和灵感,更有无限的情思溶于其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最终结出了美丽果实,这是中国文学的幸运,更是广大读者的幸运。

【注 释】

①本文的引文均出自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的《月光下的人生——朱自清人生随笔录》

猜你喜欢
修辞格情思美文
美文欣赏
论修辞格的本质
美文阅读
当归寄情思
丝路情思
现代汉语反饰修辞格新探
初中语文修辞格教学初探
浅谈陕北民歌歌词中常用修辞格的英译
拗九粥情思
动漫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