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鲜花
“时间都去哪了”?从一首春晚歌曲开始,时光终将永逝、价值却会留存的感概与感动击中了国人,时间之问也随之成为眼下的流行发问。
追问时间,其实就是追问生命的价值。事关生命意义的哲学追问,这从来都不是一道浅显的发问。
时间的车轮已经将一个国家带到一个发展的紧要节点,当下的中国亟须以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国家社会发展,时不我待。身处这样的时代,显然非常需要我们发出关于时间的追问。
“我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当然是都被工作占去了。”2月初,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媒体专访时晒出自己繁忙的时间表。据记者根据官方媒体公开报道所不完全统计,自中共十八大至今的近15个月里,习近平国内考察调研、出访、参加各类会议共80余次,足迹遍及国内三分之一的省份和世界五大洲。工作繁重到没有个人闲暇时间,但是再忙依然会阅读,阅读是他的生活方式。
一国领导人如此繁忙的工作时间表,正是与眼下中国所处的发展节点极度相关。
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表,让全国百姓吃了一颗定心丸,日渐清晰的中国梦就在时间那头,等待吾国吾民靠行动去获取。根据这份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时间表,到2020年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紧迫的时间表将严峻考验这个国家的智慧和行动力。
有媒体总结道,从去年3月18日新一届政府第一次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至今,在同一间会议室,李克强总理已经主持召开了38次常务会议。梳理38篇国务院常务会议新闻通稿,中国青年报记者发现,“改革”一词总计出现了191次,在所有有效词汇的出现频率中排名第一。这38次常务会议所讨论过的100个左右的议题中,涉及“改革”的议题数量同样排在首位。“改革真的来了!”在解读这38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时,一位参会工作人员由衷感叹道。
当下中国,反腐、治霾、简政放权、转方式调结构等等齐头并进,环环相扣,铺陈开来。一种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改革气息在正向传递。坚定地照此走下去,已经可以透过时间,眺望充满希望的未来。
网络上雾霾版《卷珠帘》唱得辗转迷离,现实中治霾也已成当务之急。“雾霾现在成了网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已成为民生改善的当务之急。这个问题,政府决不能回避。”2月12日,本届政府的第38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连续就治霾问题数十次追问环保部长周生贤。现实的雾霾不会在一天散去,但时不我待的治霾决心会有力涤荡那些笼罩在心头的阴霾。
台湾作家林清玄诗意而极富时间跨度地写道:“二十岁时,我是站在桥头看风景,三十岁时是站在楼头看风景,四十岁时是站在山头看风景,五十岁时是站在云头看风景。到了八十岁,就是在天上看风景。”
一个国家时不我待的改革时间表就是要为每个个体营造更好的风景。而每个个体,只有不断成长不断追寻人生更好的境界才不枉时问的流逝。
在朋友家,小朋友房间的墙壁上贴着莎士比亚关于时间的名言:“我荒废了时间,时间便把我荒废了”。一个小孩子选择的座右铭在瞬间击中了一个成人的内心。即便人类无数次想象时光倒流、构思历史穿越,时间依然如子在川上所言的那般不舍昼夜如斯逝去,而唯有时间的有心人会赋予流走的时间以价值。
就从这一刻起,宛如孩童般,认真制定自己的时间表,珍惜这构成生命的材料,时常追问时光流逝,努力将价值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