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为赛金花写作口述传记的北大教授刘半农更是认为,在晚清历史上,赛金花是和慈禧太后地位对等的重要人物。
小标:15岁的清倌人和50岁的状元郎
清同治年间,一名女婴出生在苏州的一个贫苦家庭里,给人担水为生的父亲给她起了个乳名,叫彩云。13岁时,彩云做了清倌人,在苏州河的花船上“出条子”(出面迎客)。跌入娼门的女子为了体面,一般都不会暴露自己的真实姓氏,她给自己取了一个假姓:“傅”,和“富”同音。
那时苏州河上花船很多,都是四面带着玻璃窗的宽敞大船,里面陈设着字画和光洁的红木家具,窗下悬着彩灯花篮。夜幕垂下,各船点起灯火,晕出一片朦胧烟霭。水波黯黯,桨声悠悠,船上姑娘们的笑语声、划拳声、环佩叮当声响成一片。
这让状元洪钧深深沉醉,常召彩云姑娘入府中陪侍。1889年服孝期满,便立即把傅彩云迎娶进门,做了第三房姨太太。从照片上实在看不出这位眉眼平凡的姑娘有什么迷人之处,但考虑到那年彩云还不到15岁,而洪先生已经整整50岁,也许青春就是一个女人最大的本钱。
当年5月,洪钧被任命为出使欧洲四国的钦差大臣,按惯例出访是要带夫人随行的,正房王夫人听说老毛子会生吃人肉不肯出洋。于是彩云自告奋勇,以公使夫人的名义大开了一回眼界,会晤德皇威廉二世和首相俾斯麦,游历柏林、圣彼得堡、巴黎和伦敦。这段出使欧洲的经历是彩云一生中最为风光的回忆,直到后来她重操旧业之时,这段经历也成为她坐镇北京八大胡同的资本和身价。
好景不长,5年后洪钧不幸去世。由于种种原因,彩云被迫离开,丈夫留给她的5万块钱也被洪钧家人独吞,一分未剩。她辗转到天津,顶下一家妓院,取名“金花班”,自名“赛金花”,也出来接客。算来不过也才20出头的年纪,因为有状元夫人的名头,生意很是红火。
小标:莲花舌尖上的护国往事
小字
“那女子披着孔雀毛的围巾,下身穿一条六幅湘绫裙,群上有二十四个飘带,每条带都悬住一个小银铃,走起路来叮叮当当响得雅致有趣,步履过处,步步生花。乐队奏出悠扬的音乐,女子轻启檀口,唱出一段媚态横生的《十八摸》。围观众人中有一位年轻俊美的德国少年,让女子心动,于是她故意将头上戴的一对价值千金的钻石簪子抛到美少年的脚下,这位少年便是瓦德西。此后两人便你来我往,暗中相会。而到了八国联军打进北京烧杀抢掠的危急时刻,赛金花凭借和瓦德西的交情,多方周旋,凛然成为了苍生百姓的庇护者。”
这是清末曾朴的小说《孽海花》中,对于赛金花和瓦德西私情的描写。
然而现实远没有想象来得浪漫。据当时的京剧大师齐如山回忆,庚子年间,赛金花在北京开着妓院,一些德国官员得知她“状元夫人”的名头,常去光顾,喝一次茶是8块钱,过夜是20块钱。而同时代人丁仕源也回忆说,据他所见,赛金花交往的都是下级军官,即使见过联军统帅瓦德西,也不过短暂的一二次,绝对不会有委身之举。
关于“赛二爷为民请命”的传闻,据她自己讲,不过是联军进京以后,老百姓都关起大门,不卖东西给洋军吃。因为曾在德国生活过几年,赛金花学了德语,于是联军便来请她帮忙。她敲开老百姓的门,告诉他们要是不卖给洋兵吃,他们就要抢了,才解决了矛盾。当时八国联军最恨的是义和团,进京后不分青红皂白,见国人就以义和团之名进行杀戮,此时赛金花勇敢地出面说:“我担保,这人不是义和团!”才救了不少人的性命。
于是,赛金花利用语言的优势和曾经有过国际交往的背景,建立起一个沟通外国侵略者和中国官员、商人、百姓的人际关系网络,名噪一时。国人当时的守旧心理作祟, 以为一个漂亮女人和外国人办交际,就说是有染。其中的事迹虽没有后来文人所描述的那么传奇,但因为她在中间沟通,使洋人和国人之间少了许多的误会和纠缠,也算是功德一件。
小标:“花开花落无南北,邯郸旧梦绕燕津”
1904年,赛金花已经30 岁了,她花1200 两银子买了一个姑娘,没想到这姑娘早在家里有了相好的,进了金花班后思念旧人,吞金自杀。赛金花被判虐待妓女罪,坐了牢,最后被赶出京城,遣送原籍。红颜弹指老,她再不是昔日力挽狂澜的奇女子,迅速还原为一个渐渐人老珠黄的妓女。赛金花34岁和40岁时先后两次嫁人,第三任丈夫去世以后,回到北京,住进了贫民窟,日子江河日下。
到了1932年,一篇题为《请求额免赛氏房捐》的声明刊登在北京的《实报》上。这个“赛氏”,正是曾经显赫一时的赛金花,因为生活太穷苦,请求警察局免收她住屋的房捐,有人替她写了一个呈文,历述她在庚子年怎样救过人,强调她有免捐的资格。
呈文偶然被一个报馆记者拿去登报,立刻震动了北京社会,并传播到全国各地,随后各方名人纷纷前去看她,犹如欣赏出土的古玩。这时,樊樊山等文人写成的《彩云曲》、曾朴的小说《孽海花》也陆续再版,赛金花在风烛残年之际竟然再度爆红。此时在内忧外患的政治背景之下,赛金花已经不仅仅是赛金花本人,更不仅仅是八大胡同里的花国状元,她成了一面多棱镜, 照见了她自己,也照见了当时的政治与历史。
但她的命运并没有改变,1936年的冬天,赛金花在一间狭窄凌乱的屋子里孤独地死去了。她死后身无分文,所赖京城名流纷纷捐款捐物,总算为她办妥了后事,葬在京郊陶然亭,然而时光荏苒,如今连墓地都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