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三、四年级的学生习作要求有: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然而,在现实中,学生习作多为“流水账”。究其原因,是学生在写文章时过于偏向“叙、记”,而忽视了叙事作文中的“情”和“法”(即写作方法),自然文章也就成了干枯的秃树,无法体现出新奇、有趣等特点,也就无法感动人、吸引人了。怎样才能让学生习作达到叙事清楚、情感真挚、表达生动的目标,吴勇老师在武汉执教的小学四年级作文指导课《调皮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这节作文课,开课简洁,吴勇老师直接抛出本节课的任务。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上一节作文课,作文课的题目是《调皮的故事》。(课件出示,学生朗读)
师:今天我们有一个共同的话题,聊聊各自调皮的故事。
没有过多的铺垫,老师就把学生带到了作文内容(写调皮的故事)中来。
四年级的孩子,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但观察之后的“概括”(即抓住事物的特征)、概括之后的“再现”(即突出特征的再现生活)能力还很弱,这一认知特点导致学生不知道如何将看到、听到、想到的东西有选择地、巧妙地运用到作文中,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吴老师的整堂课就是紧紧围绕“写什么”和“怎么写”来展开,着力点放在“入境、生情、得法”这三方面。
一、感知入境
师:今天有一个外国小朋友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大卫。(课件出示图画)
师:请问,大卫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生:大卫在客厅打棒球。
师:紧接着有一个声音响起,同学们听听,“嘭!”是什么声音?(课件显示声音)
生:打碎花瓶的声音。
师:你们在客厅做过调皮的事儿吗?
生1:我曾经在客厅打篮球。
……
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似乎太过老套,然而吴老师并不是简单地声像并举,他把课件做出了层次:先用图片从视觉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再用声音从听觉上激起学生的兴趣。因此,那简单的一声“嘭”恰恰在学生心底激起了波浪,让他们的心跟着“怦怦”狂跳起来。以至于学生在有意无意之间、自觉与不自觉之中被深深吸引到老师的问题中来:你们在客厅也做过调皮的事情吗?你们在餐厅也做过调皮的事情吗?……学生一扫开课时的拘束,表达的情绪完全被调动起来了。因此,注重感知的主体性,提供有价值的、开放的感知表象,是本节课最成功的入境手段。
二、体验生情
师:你们在家里还干过哪些调皮的事?
生1:我把书撕了塞进马桶冲下去。
师:那本书一定是你深恶痛绝的,估计是语文书或数学书。(生笑)
生2:我破坏了蚊帐。
师:为什么?
生2:不懂事,好玩。
师:你可能是把蚊帐当渔网了。武汉在长江边,你想练习打渔不成?(全班大笑)
……
生活是一切艺术创造的源泉,它是丰富多彩的。因此,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抓住了生活,也就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然而,如果只是贴近生活、观察生活,这还不够,还需要老师引导学生感受生活,感受生活中的情趣,才会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与作文交融一体的新鲜感。如果吴老师只是让学生停留在对大卫的关注上,那样的作文训练只是空中楼阁,因为完全是想象的内容。如果吴老师只是让学生停留在对真实事件的简单叙述上,那样的作文训练会空洞无物,因为缺乏情感的浸润。所以,吴老师引导学生由大卫联想到自身,挖掘学生个性的生活体验,并用巧妙的评价语言给学生的叙述增添一份快乐的情感,如 “可怜的小金鱼啊,你毁了它的家”;“你把水洒在客厅,想作写意中国画吧”“你这个调皮很危险,但很有技术含量啊”,机智风趣的点评语言充满了课堂,使学生蓦然发现:原来自己的这件事并不简单啊,竟然这么有趣!怀着一份感情去联想,也就很容易把情感诉诸笔端。
三、提炼得法
(课件出示图画)
师:同学们请看,你认为大卫在做什么?
生1:我认为大卫拿着平底锅和勺子在唱歌。
生2:我认为大卫想当皇家乐队的打击乐手。
师:从哪里可看出他想当打击乐手?
生3:他拿着平底锅。
师:哦,你是从他的动作看出来的。大卫还有哪些动作?
生4:握着勺子。
……
师:大卫有哪些连贯的动作?他先干什么,再干什么?
生4:先戴着锅盖,再拿起平底锅
……
师:同学们再想想,他还有哪些动作没画出来?来,我们像大卫那样试试看,起立,戴锅盖,左手拿着平底锅,右手举起勺子,动起来!
师:下面有哪些动作?
生5:我想是摇动勺子。
生6:我猜会扭动屁股。
……
师:同学们把画面变活了。由此可见,调皮的故事是由一些连贯的动作组成的。(板书:连贯的动作)
作文是一种技能。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作文最难的技能是“怎么写”。一位大师说:“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然而,写作技能又不能像操作机器那样,由老师一步步一条条地灌输给学生,那样的做法是僵化的。吴老师采用了“充分想象、自由表达、随机小结”的方法,让学生在“看、想、说、演”的过程中提炼出本次习作的写作技能:场面复活法——需要有连贯的动作、夸张的表情、开心的语言、调皮的心理。
综观吴勇老师的这堂课,走的是“感知——体验——提炼”的过程,教师多方式地为学生提供感知的形象,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渠道地诱导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让学生体验独特的情感;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个性表达,提炼写作技能。让学生入境,生情,得法,写作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