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保护政府补贴与经济增长

2014-03-18 05:46张书琴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补贴知识产权成本

张书琴,张 望

(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6; 2.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3.江苏农业现代化研究基地,江苏 南京 210095)

知识产权保护政府补贴与经济增长

张书琴1,张 望2,3

(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6; 2.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3.江苏农业现代化研究基地,江苏 南京 210095)

文章构建了三部分模型,分析了知识产权保护、政府补贴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不确定的,根据本国自主创新的程度而异;政府补贴份额的增加有助于放大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或减缓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增长的负面效应;政府补贴与经济增长休戚相关,政府补贴份额越高,越有利于经济增长;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会放大或消弭政府补贴对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技术应用成本与经济增长呈现反向关系,技术应用成本越高,越不利于经济增长,较高的政府补贴份额会减缓技术应用成本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会放大或减缓技术应用成本对经济增长的负面效应。

知识产权;产权保护;政府补贴;产业经济

一、引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二战至今,西方发达国家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逐渐拉大了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南北经济差距加剧。究其原因,一方面源于西方发达国家较为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这不仅塑造了较为有利的创新环境,而且培育了国民崇尚创新的传统,如1787年的《美国宪法》就赋予了作家和发明家在保护期内享有专有的和排他性权利,这一政策促使美国国民向来尊重知识产权,崇尚创新,也为日后美国的崛起和技术的繁荣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政府积极支持各种军用、民用研究项目,新技术、新能源不断涌现,经济增长速度大大加快,如韩国政府为了促进本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推出了“10万户太阳能屋顶计划”、“地方发展补贴计划”等政府补贴项目,极大地增强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市场竞争力。

2008年金融海啸的深刻教训告诉我们,依附型经济增长模式已经走到尽头,自主创新才是未来长期经济增长的出路。目前,我国正处于模仿性移植向自主创新转型的关键时期,但我国无论是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程度还是自主创新的发展状况都面临严峻挑战。为了扭转这一局面,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科研部门的投入,R&D投入在GDP中的占比不断攀升,但总体而言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并不突出,且各区域之间的差异较大。因此,现实的经济发展为我们提出了一个艰巨的课题:根据国外的发展经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政府补贴是鼓励企业创新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利器,那么我国在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如何设定具体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及政府补贴份额。在以往的理论分析中,鲜有将二者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分析二者在长期经济增长与自主创新国家建设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相互关系,文章正是从这一角度展开分析。

二、文献综述

探索经济增长的源泉,一直是宏观经济学近年来的热点,前期的学者将增长的源泉归咎为自然资源、资本、科学技术等方面(亚当·斯密,1776;Harrod,Domar,1939、1946;Solow,1956、1957)。此后,大量学者将自然资源引入新古典增长模型,研究发现只要达到一定技术条件,人口增长率为正,即便遭遇自然资源瓶颈,仍然能够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Stiglitz,1974;Solow,1974;Dasgupta,Heal,1974、1979)。至此,学术界便确定了技术水平是经济增长决定力量的主流观点。

纵观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我们可以看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与技术水平的差距是在扩大,这主要是因为:

第一,实施技术模仿(引进)战略本身需要承担一定的成本,而这一成本的大小将直接决定区域间能否实现经济收敛,即经济收敛是有一定条件的。技术模仿成本的大小是由技术选择所决定的(潘士远,2008)。Lin(1999,2001)技术选择说认为,如果发展中国家想向发达国家经济收敛,应该以促进要素禀赋结构升级为目标,而不是以技术和产业结构升级为目标。发达国家所研发成功的世界前沿技术,是与发达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相适应的,并不一定适合发展中国家(Basu&Weil,1998;Acemoglu&Zilibotti,2001)。在现实中,诸多南方国家为了实现经济收敛,甚至经济赶超的目的,人为地盲目追求世界前沿技术,往往却事倍功半。潘士远(2008)研究发现,技术模仿的成本取决于技术选择,发展中国家可以选择适宜的技术,实现与发达国家的经济收敛;若总是追逐世界前沿技术,致使模仿成本过高而日益拉大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林毅夫等(2004)通过对1970-1992年间41个国家的跨国宏观数据分析发现,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了实现赶超发达国家的经济目标,在政府“有形之手”的大力支持下,发展了许多与世界前沿技术相关的技术与产业,这种违背比较优势的技术选择对经济增长率与TFP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第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更是横亘在诸多发展中国家面前的一道障碍,因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大小将直接决定发展中国家可供模仿和学习的技术集合。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层面,一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于不同的经济主体的不同作用。Falvey等(2004)通过对80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分析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对于低收入水平国家和高收入水平国家产生积极的正面影响,但对于中等收入水平的国家却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知识产权保护的日益严格,可供中等收入水平国际选择的技术模仿集却在缩小。韩玉雄与李怀祖(2004)通过寡头竞争模型分析发现,在世界工厂模式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会降低经济增长率与工资福利水平。Mondal and Gupta (2009)通过内生化创新行为,分析发现在均衡增长率下,南方国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将激励北方国家进行技术创新。二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形式及条件。Park(1997)通过对1960-1990年跨国数据分析发现,知识产权制度并不能直接促进经济增长,而是通过促进诸如R&D资本与物质资本等要素积累而间接促进经济增长。学界比较一致的观点在于知识产权对于经济增长的增长效应并不是无条件的,必须满足一定的基本条件。张亚斌与易先忠(2006)通过三部门模型分析发现,南北技术差距必须在一定的临界值范围之内,否则南方国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难以达到南方国家向北方国家收敛的目的。王林与顾江(2009)以85个发展中国家的面板数据分析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知识产权的增长效应取决于一国技术与世界前沿技术的差距。也有部分学者认为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Chen等(2005)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创新行为,但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应该根据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而定。刘勇与周宏(2008)根据中国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分析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

在新古典经济学中关于技术外部性的假定使得其研究结论备受质疑,内生增长理论不仅使技术内生化、动态化,而且诠释了经济增长的真正源头。由于技术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外溢性成为其突出特征,享受技术外溢好处成为广大发展国家发挥后发优势,缩短与发达国家差距的捷径。马歇尔(1898)在其经典著作《经济学原理》中指出,由于集聚经济带来的技术外部性,使得从事相关联行业的人能从中获益,“方法上最重要的改良,经过试验阶段之后,很难成为长久保守秘密”。这一观点得到Tor(2000)实证分析的证实,研究发现在政府出资的研究项目中,由于技术溢出的存在,受到政府资助的企业与没有受到政府资助的企业在技术上并无实质区别。技术外溢无处不在,即便严格的专利保护制度也无法完全隔绝这一情况的发生,Mansfield(1985)通过实证分析发现,60%的专利产品在4年之内出现大量仿制品。在这一观点虽然历史性地刻画了技术外部性的存在意义,但并没有深入研究这一外部性对经济主体行为的影响。庇古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拓展性分析,将外部性作为影响企业技术投入影响因素之一纳入模型分析,研究发现:由于外部经济的存在,厂商的边际私人成本与边际社会成本存在差异,若没有政府干预,竞争性厂商不会选择取得社会最优量的技术投入水平,进而分散化经济的竞争均衡是一种社会次优,Romer(1986)的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D'Aspremont and Jacquemin(1988)建立了一个存在技术溢出的双寡头模型,结果表明,由于存在技术溢出,竞争型研发模式存在研发投入不足现象,合作型研发采取了研发投入外部成本内部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由于外部效应而导致R&D投资不足的问题,但仍然低于社会福利最大化时的最优研发数量。霍沛军、陈继祥、宣国良(2002)研究发现,每个企业都试图通过减少给予另一个企业的信息来增加自己的利润,但最终每个企业的利润都降低,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也随之降低。家庭和企业都可能成为技术外部性的受益者,但由于正外部性无法通过市场得到有效补偿,个人将减少对技术研发的投资,这成为加大政府补贴额度的重要原因。因此,依靠适当的政府补贴能消除个体边际私人成本与边际社会成本的差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与提高社会福利(Romer,1986;Lucas,1988;Pradhan,1996)。加大政府补贴额度的另一重要原因在于,政府补贴能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与投资者信心,加快企业技术升级改造。Arrow(1962)通过比较垄断与完全竞争情况下的创新活动,可以看出,单靠市场为个人提供创新激励,整个社会的创新投入是不足的,因此政府要加强技术创新补贴,增强创新激励。这一研究成果开创了政府补贴与企业技术创新激励的先河。后续的大量学者证实了这一结论,Martin(1995)认为,政府创新补贴比专利保护制度与合作研发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创新激励,在研发竞争的压力下纷纷采用新技术,生产新产品。Marryann(2006)研究发现,政府补贴研究项目,有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有利于未来企业吸引到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技术创新中来。张春辉、陈继祥(2011)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分析R&D补贴对企业创新模式的影响,发现当R&D补贴标准提高将导致企业选择颠覆性创新模式的可能性增大,选择渐进性创新模式的可能性减小。这些理论分析的结论得到了国内外大量实证分析结论的支持。Xulia(2008)以西班牙制造业企业为例,研究发现小企业由于受到自身规模、技术、资金的局限,在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无力开展技术研发活动,政府补贴具有较大的示范与激励效应,激励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且不存在挤出效应。Eui(2010)分析了政府补贴对韩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效应,发现政府补贴能降低企业的创新风险或融资成本。郑绪涛(2009)以1995-2006年中国医药制造业16个行业的数据分析发现,R&D折旧、税收优惠与政府的R&D投入都会对私人R&D活动产生激励效应。王俊(2010)运用我国28个行业大中型企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表明,R&D补贴对企业R&D投入存在明显的正向激励作用,但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却具有不确定性。韩民春、樊琦(2010)通过自主创新评价指数、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了R&D补贴与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关系,研究表明R&D补贴政策对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具有显著正向激励作用。

通过先前诸多学者研究成果的梳理,我们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既是技术进步前行过程中难以逾越的一座大山,又是技术进步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制度环境,而政府补贴政策的推行将有助于“润滑”二者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这是因为,政府补贴的实行,一方面有助于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开展,保护创新者的热情与积极性;另一方面有助于经济主体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取新技术,加快科研成果与生产力的结合。文章接下来的部分将以如下的线索展开分析:第三部分构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各个经济主体的理性行为选择;第四部分求解一般均衡解,以及通过比较静态分析知识产权保护、政府补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得出相关结论;第五部分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三、理论模型

在整个经济中存在着无数个同质的个体,经济中每个个体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为了分析方便,不考虑人口增长,假定经济由连续同质的家庭组成,每个家庭具有无限寿命。经济中人力资本(H)的供给缺乏弹性,人力资本可以有两种用途:HY部分直接从事最终产品的生产;HN部分直接进入R&D部门从事技术创新。R&D部门运用投入的人力资本(HN)和已拥有的知识资本存量在知识产权法的保护下(φ)进行技术创新,即研究开发出新的产品种类或新的产品设计方案(N),然后将新研究开发出来的设计方案注册为永久专利,并出售给下游的中间产品生产商。中间产品部门,在区间[0,N]上存在着无数个同质的中间产品生产商,第i个代表性中间产品生产商通过金融市场筹集与政府补贴创办企业所需的启动资金(Ω),随之以此购买新的中间产品设计方案(N)生产新的中间产品(xi),然后将新生产的中间产品出售给最终产品生产商。在最终产品部门,存在着无数个同质的最终产品生产商,代表性生产商使用其购买来的中间产品(xi)和雇佣的人力资本(HY)生产最终产品,其产量用Y来表示。

1.最终产品部门

最终产品部门由无数个同质企业构成,为了简化分析,我们用一个超大型的企业代替。厂商投入人力资本和中间产品来进行生产,假定人力资本与中间产品投入规模报酬不变,人力资本的供给缺乏弹性,最终产品部门的总量生产函数如下:

其中,Y表示最终产品部门的产出;A表示生产力参数;N表示中间产品的种类数,N越大意味着技术水平越高;xi表示第i种中间产品数量。

假设劳动力市场和最终产品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为1,厂商可以通过在产品市场上购买中间产品(xi)和在劳动力市场上雇佣人力资本(HY),则最终产品生产商的利润函数为:

其中,wHY表示投入到最终产品部门的人力资本报酬率;Pxi表示第i种中间产品价格。

由式(2),根据最优化一阶条件及厂商利润为0的条件可得:

我们假定xi=x,(3)式可改写为:

2.中间产品部门

假定中间产品市场是垄断竞争的,在中间产品部门,在区间[0,N]上分布着无数个中间产品生产商,每个厂商只生产一种中间产品,而且这些中间产品之间是不完全替代的。由于各中间产品生产商提供的产品是不完全替代的,各厂商拥有有限的垄断势力,因而市场中允许经济利润的存在。当R&D部门开发出一种新的产品设计方案后,中间产品生产商通过购买这种产品的专利开始这一新产品品种的独家生产,享受由此带来的垄断利润。根据Barro(1995)假定,中间产品市场是垄断竞争的。任一新的产品设计方案被R&D部门开发出来后,一单位任一类型的中间产品xi(i∈[0,N])的生产正好消耗一单位最终产品投入,即生产函数为:

由于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中间产品生产商可以根据新技术的应用成本选购最终产品投入决定最优的中间产品供给数量,从而实现自身的利润最大化。这里,我们假定新技术的应用成本为生产成本的μ倍,即中间产品生产商运用某一新技术生产一单位任一类型的中间产品xi(i∈[0,N])要消耗μ单位(μ>1)最终产品均为新技术的应用成本,则中间产品生产商的利润函数为:

根据公式(5)和(7)可以得到中间产品生产商的垄断定价为:

再根据公式(5)和(8)可得中间产品的需求量为:

将式(9)代入式(7)可得中间产品生产商的最大化利润水平为:

一个中间产品生产商引进一项新的中间产品或设计方案的收益(Vt)等于它生产这种中间产品所能获得的垄断利润的贴现值,即:

其中,φ表示知识产权保护强度。

公式(12)表明当资本投资的报酬率与利率相等时,资本市场便处于均衡状态。

3.R&D部门

我们的模型遵循Mondal&Gupta(2006),张亚斌、易先忠(2006)的假定,研发部门所能开发的新设计方案的数量取决于人力资本投入和知识资本存量。研发部门的总量生产函数为:

其中r表示市场利率。

根据资本市场无套利原则可知:

式(13)中,N为技术知识增量;δ为研发部门的生产率参数;HN为研发部门的人力资本数量。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知识资本存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国内已拥有的技术知识资本存量φN+λ(1-φ)N,φ表示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力度,1-φ表示由于知识产权保护不利导致技术外溢的程度,λ表示旧技术对新技术进步的贡献。这一部分知识资本存量的获取是依靠国内企业自主研发以及对国内先进企业的技术模仿。二是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模仿(1-φ)B(H)(N*-N),B(H)表示学习能力;N*-N表示国外已经研发成功而目前国内尚没有掌握的新技术,这可以理解为国外相对于国内的技术优势。这一部分知识资本存量的大小与技术溢出的程度直接相关。特别是当φ=1时,由于知识产权保护空前严格,技术溢出完全不可能,技术进步完全靠自主研发,靠模仿国外先进技术所得的知识资本存量为0;当φ=0时,由于知识产权保护不利,技术知识完全溢出,国家的技术进步完全依靠对国外的技术模仿,靠模仿国外先进技术所得的知识资本存量为B (H)(N*-N)。

假设研发部门人力资本报酬为WHN,中间产品的专利价格为PN,则研发部门的总收入为:

本模型遵循Barro(1995)的假定,研发部门是充分竞争的,因此经济利润为0,即TR=TC。由公式(14)、(15)可以得到研发部门人力资本报酬率为:

由于研发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因此研发部门一项专利的价格应该与中间产品生产商所能获得的垄断利润的贴现值相等,即:

4.家庭

我们假定经济中的代表性家庭是具有无限寿命的Ramsey家庭,其通过优化选择最终产品的消费数量来最大化其一生效用。效用函数为:

其中,C、ρ、σ分别表示居民的个人消费,时间偏好率,相对风险规避系数。居民消费的约束条件可表示为:

由上述约束条件,我们可以解得消费增长率的一般表达式为:

5.新产品的引入与政府补贴

Mckinnon(1973)认为,完善而发达的金融市场是学习和实践新技术的充要条件。由于实践新技术,开创新领域必然要面临一定的资本门槛,而资本门槛的高低将直接决定科研成果商业化的速度。这里我们假定创办一家中间产品生产企业所需的最基本的资本投入为Ω,表达式如下:

式中,Ω0表示中间产品生产的启动成本,包括购买产品专利、厂房、材料和雇佣人力资本等。由式(21)可知,,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品种类越高,引进新产品所面临的资本门槛越低。这主要是因为,若一地区的品种种类较多,本行业的生产技术基础较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创业者的搜寻成本,从而降低了新进入者的资本门槛。

假定引入新产品的新进入企业需要通过外部融资与获取政府补贴来创办企业和组织生产。在这种情况下,国内金融市场的效率如何,将直接决定引入新产品的难易程度。在一些地区,金融市场效率低下,这直接反映在贷款利率(i)明显高于存款利率(r)(King& Levine,1993)。因此,由于外部融资而必须支付的利息费用的贴现值为:

这里我们假定i=φr,φ>1。φ表示金融市场效率系数,其值越大,金融市场效率越低。则公式(22)可以改写为:

由于中间产品市场是垄断竞争的,当φ(1-t)Ω0N-γ>V时,创业者将没有进入投资实业的冲动;当φ(1-t) Ω0N-γ<V 时,由于受到利润激励,将有无数的创业者涌入这一行业。但金融市场在一定时期内所能提供的资金量是有限的,从而这一情况是不可持续的。因此,创业者愿意引入新产品的均衡条件是:

由公式(24)可知:

将公式(25)代入公式(12),可得:

四、均衡分析

1.经济的最优路径

假定人力资本在经济体系中可以自由流动,当最终产品部门和研发部门人力资本报酬率相等时,人力资本分布处于均衡状态,即当WHY=WHN时,人力资本停止流动。

由公式(4)、(16)、(17),可得:

联立公式(13)和(26)可得:

将式(28)代入(13)可得:

在均衡状态中总消费、总产出与技术具有相同的增长率:

2.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增长

由公式(31)可得:

由式(32)可知,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不确定的,的符号与1-λ-B(H)(M-1)的大小直接相关,即知识产权保护保护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与自主创新的程度与技术进步的方式休戚相关。即当经济中自主创新程度较低时,知识产权保护越严格,越有利于经济增长。这主要是因为,当经济中自主创新程度较低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可以保障R&D部门收益与提高人力资本报酬率,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人力资本投入到R&D部门,从而提高R&D部门产出,为经济起飞提供技术支持。同时,由式(21)可以看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产品种类N越大,创办实业的资本门槛越低,新的科研成果的产业化速率越快,经济增长加速。,即当经济中自主创新程度较高时,知识产权保护越严格,越不利于经济增长。这是因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虽然有助于保障科研工作者及R&D部门收益,但由式(13)可知,随着知识产权保护的日益严格,后进国家或地区能够从先进国家或地区那里获得的技术外溢以及可选择的模仿集(N*-N)减少,这减少后进国家的知识资本储备数量与缩小了其能够进行自主研发与自主创新的领域,直接导致R&D部门新产品开发速度下降,收益减少;由于产品种类N较少,新进入企业能从其他企业那里获取的技术外溢效应及技术信息较少,这增加了新进入企业从R&D部门那里购买专利及创办实业所需资本(Ω0),资本门槛陡增,极大的削弱了企业家的创业热情,科研成果的市场化、商业化速率下降,经济增速放缓。

命题1:当经济中自主创新程度较低时,知识产权保护越严格,越有利于经济增长,政府补贴份额的增大会进一步放大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当经济中自主创新程度较高时,知识产权保护越严格,越不利于经济增长,政府补贴份额的增加会减缓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增长的负面效应。

3.政府补贴与经济增长

由式(31)可得:

由式(34)可知,政府补贴份额越大,越有利于经济增长。这主要是因为,政府补贴份额的增加降低了企业家将科研成果市场化、商业化所面临的资本门槛,各大企业竞相购买R&D部门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此成为运用该专利技术生产相应中间产品的唯一生产商,获取垄断利润。在利润的驱使下使得各大企业竞相购买专利技术,从而对原创科研成果的需求空前增加,科研成果市场化、商业化的周期明显缩短,R&D部门产出的速率与数量都大大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将加快。

命题2:政府补贴与经济增长息息相关,政府补贴份额越高,越有利于经济增长;当经济中自主创新程度较低时,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会进一步放大政府补贴对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当经济中自主创新程度较高时,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会消弭政府补贴对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

4.技术应用成本与经济增长

由公式(31)可得:

由公式(36)可知,技术应用成本与经济增长呈现反向关系,即技术应用成本越高,越不利于经济增长。这主要是因为,新技术、新产品的引入成本不仅取决于该专利技术价格的高低,更取决于对该项技术消化、吸收以及将其运用于生产过程之中等技术应用成本的高低。在专利价格一定的情况下,技术应用成本越高,将各项技术引入经济所需的资金也越多,这一方面对企业的外部融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企业运营的风险,稀释了企业的利润,使得对该项技术的需求者较少,该项技术往往被束之高阁,难以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经济增长。

由(36)可得:

由式(37)可以看出,政府补贴份额越高,技术应用成本对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越小,也就是说,较高的政府补贴份额会减缓技术应用成本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这主要是因为,高企的技术应用成本往往令大量的企业家望而却步,而政府补贴份额的增加可以减轻企业购买专利的费用及技术应用成本,降低了企业的运营风险,保障了企业的利润水平,缩短了科研成果市场化、商业化周期。同时,由于新科研成果的市场化、商业化价值较快地得到实现,这有效提高了R&D部门收益及科研工作者的报酬率,使得R&D部门能够正常运转,推动经济平稳发展。

由(36)可得:

命题3:技术应用成本与经济增长呈现反向关系,技术应用成本越高,越不利于经济增长,较高的政府补贴份额会减缓技术应用成本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当经济中存在着自主创新,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会进一步放大技术应用成本的负面效应;当经济中缺乏自主创新,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会减缓技术应用成本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

纵观命题1、命题2和命题3,由于各国自主创新程度与技术应用成本的差异,相同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政府补贴份额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当经济中自主创新程度较高时,经济增长依赖于宽松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度来促进技术外溢及技术信息的流动以加强本国知识资本的积累,以及政府补贴份额的增加来降低新进入企业创业过程中所遭遇的资本门槛与技术应用成本,加速R&D部门科研成果市场化、商业化进程;当经济中自主创新程度较低时,经济增长依赖于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来保障R&D部门收益和人力资本报酬率,以及政府补贴份额的增加来加快R&D部门科研成果市场化、商业化进程,加速生产率提高。于是,我们可以得到命题4。

命题4:当经济中自主创新程度较高时,知识产权保护强度越宽松,政府补贴份额越高,技术应用成本越低,越有利于经济增长;当经济中自主创新程度越低时,知识产权保护越严格,政府补贴份额越高,技术应用成本越低,越有利于经济增长。

五、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1.根据自主创新的程度与技术应用成本的大小确定机动灵活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由前文的分析可知,由于自主创新程度的差异,相同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也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同的效果,因为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与技术发展水平所需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度是不同的,相同的资源禀赋及技术进步方式也会在不同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下有所区别。另一方面,在将科研成果市场化、商业化的进程中,各企业不仅会遭遇资本门槛,而且高企的技术应用成本也是阻碍这一进程不能忽略的因素,因为其直接决定企业家将该项技术运用于生产,引入经济意愿的强弱,因而它不仅关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实施效果,更直接关系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战略的实施。所以,我们在设定各个区域具体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度时,应综合考虑各区域在自主创新的程度与技术应用成本的大小方面的差异。

2.建立完善而统一的政府补贴体系,不仅加大对原创技术创新研究的支持力度,而且重视对技术应用研究的扶持力度

在前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加大政府对技术创新的补贴份额对于保障R&D部门收益及科研工作者收益与加快新科研成果市场化、商业化进程意义深远,因此加大政府对技术创新的补贴份额是建设创新型国家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条件。二战后,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究其原因除了日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政府对技术创新的扶持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各项政府研究基金都加大了对原创技术、基础理论研究的扶持力度,这必将激励R&D部门的研发热情,加快技术进步。另外,我们也不能忽视技术应用方面的研发,因为技术成本成为决定该项技术运用前景及可获取垄断利润多寡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技术成本越高,越难以运用于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往往会被束之高阁,难以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这也将危及经济增长与技术创新的步伐,政府加强对这一方面研究的扶持力度也是有效规避这一弊端的重要举措。

3.加快金融市场建设,搭建企业融资平台,加快R&D成果市场化、商业化进程

虽然政府补贴能有效降低企业家在创业过程中所面临的资本门槛,但是随着技术更新速度的加快,尤其是自主创新活跃的地区,政府能够提供的资金毕竟有限,企业能否顺利将新技术、新产品引入经济更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外部融资能力的强弱。外部融资能力的强弱与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息息相关,我国目前金融市场发展尚显稚嫩,融资渠道不畅通,一方面社会存在着大量的闲散资金;另一方面大量好的项目因为资金匮乏而搁浅。因此,政府在加强对技术创新补贴的同时,应该搭建企业融资平台,拓宽融资渠道,广纳社会闲散资金,降低金融因素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制约,缩短新科研成果市场化、商业化周期。

[1]韩玉雄,李怀祖.论世界工厂模式下知识产权保护对工资水平及经济增长的影响:一个简单的技术扩散模型 [J].中国软科学,2004(7):53-57.

[2]刘勇,周宏.知识产权保护和经济增长: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 [J].财经问题研究,2008(6):17-21.

[3]王俊.R&D补贴对企业R&D投入及创新产出影响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0(9):1368-1374.

[4]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5]张春辉,陈继祥.两种创新补贴对创新模式选择影响的比较分析 [J].科学学研究,2011(8):9-16.

[6]Acemoglu D,Aghion P,Zilibotti F.Distance to frontier,selection,and economic growth[R].NBER Working paper No.9066,2002.

[7]Eui Young Lee,Beom Cheol Cin.The effect of risk-sharing government subsidy on corporate R&D investmnet:Empirical evidence from Korea [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2010,6:881-890.

[8]Ginarte,Park.Determinants of patent rights:A cross-national study[J].Research Policy,1997,26(3):283-301.

[9]Lin J,G.Tan.Policy Burdens,Accountability and the Soft Budget Constraint[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9,(5):426-431.

[10]Lin J.Development Strategy,Viability and Economic Convergence[R].https://www.bus.umich.edu/KresgeLibrary/Collections/W-ork-ingp-apers/wdi/wp409.pdf.

[11]Martin,S..R&D Joint Ventures and Tacit Product Market Collusion[J].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5,11.

[12]Maryann P.Feldman,Maryellen R.Kelley.The exante assessment of knowledge spillovers:Government R&D policy,economic incentives and private firm behavior [J].Research Policy,2006,35:1509-1521.

[13]Mckinnon R.Monetary and Capital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M].Washington:Brookings Institute,1973.

[14]Mondal,Debasis,Gupta,Manash Ranjan.Endogenous imitation and endogenous growth in a North-South model:A theoretical analysis[J].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2009,31.

[15]Paul M.Romer.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Run Growth[J].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6,94(5):1002-1037.

[16]R.F.Harrod.Essayin Dynamic Theory[J].The Economic Journal,1939,49(193):14-33.

[17]Robert M.Solow.A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Economic Growth[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56,70(1).

[18]Robert M.Solow.Technical Change and the 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 [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57,39(3):312-320.

[19]Robert E.Lucas.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88,22:3-42.

[20]Rod Falvey,Neil Foster and David Greenaway.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Economic Growth [R].Internationalisation of Economic Policy,Research Paper 2004:12.

[21]Solow.Intergenerational Equity and Exhaustible Resources[J].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74,41:29-45.

[22]Tor Jakob Klette,Jarle moen,Zvi Griliches.Do subsidies to commercial R&D reduce market failures?Microeconometric evaluation studies[J].Research Policy,2000,29:471-495.

[23]Xulia,Consuelo.Do public subsidies stimulate private R&D spending?[J].Research Policy,2008,37:371-389.

(责任编辑:FZ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Protection,Government Subsidies and Economic Growth

ZHANG Shu-qin1,ZHANG Wang2,3
(1.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choo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Nanjing Jiangsu 210016,China;2.The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ing Jiangsu 210095,China;3.The Research Center for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Nanjing Jiangsu 210095,China)

This article establishes a three-sector model,in order to analyze the rol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and government subsidies imposing on economic growth.As the findings show,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exerts ambiguous effect on economic growth,in accord with the extent of self-innovation.The increase of government subsidies contributes to lessening the negative effect or highlighting the positive effect the stri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protection imposes on the economic growth. Government subsidies have much to do with economic growth,the higher the ratio of government subsidies is,the more rapid the rate of economic growth is.The stri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will lessen or highlight the positive effect government subsidies imposing on the economic growth.The 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 cost exhibits adverse relationship with economic growth,the higher the 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 cost is,the lower the rate of economic growth is.The higher rate of government subsidies will make up for the adverse effect the 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 cost imposing on economic growth.The stri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will lessen or highlight the negative effect the 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 cost imposing on the economic growth.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Property protection;Goverment subsidies;Industrial economic

F415.2

A

1004-292X(2014)04-0062-010

2014-12-31

张书琴(1979-),女,湖南安仁人,博士,主要从事经济法与经济刑法研究;

张 望(1981-),男,湖南安仁人,博士,主要从事产业演化与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猜你喜欢
补贴知识产权成本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三清一改”农民能得到哪些补贴?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晏平要补贴有多难
知识产权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