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朴,王燕虹,赵 超
(桂林市卫生学校,广西 桂林 541002)
巧妙利用动物器官提高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效果
王 朴,王燕虹,赵 超
(桂林市卫生学校,广西 桂林 541002)
将动物器官应用于中职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不仅能弥补实物标本的不足,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动物器官;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学科,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随着中职卫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用人体解剖标本日趋匮乏,加上部分学生存在胆怯、厌恶甲醛气味等现象,导致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人体解剖学教学质量,近几年我们尝试在中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增设动物器官解剖实验,将动物器官补充运用于部分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取得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
“脉管系统”是人体解剖学的重点章节,与后续的生理学、病理学、内外科护理学联系密切,而心脏作为脉管系统的“动力泵”,是整个章节中学生最难理解与记忆的内容。传统的心脏解剖实验教学主要借助于经过防腐固化的人体心脏标本,而人体心脏本质比较僵硬,虽然能够显露表面冠脉分支及内部腔隙等大体构造,但不能有效展现出入心脏的大血管、房室间隔位置、心脏瓣膜数量及形态、心腔内血流方向,而这些结构需要学生准确掌握;放大心脏塑化模型虽能部分显示上述结构,但其质地较硬,结构易损坏,与真实心脏差别较大,也不利于解剖教学的应用。我们发现猪心大小与人体心脏的体积相近,结构相似,且来源充足,因此在教学中我们用猪心替代人体心脏标本,以弥补标本来源的不足。实验前先与屠宰场联系好,要求提供尽可能完整的猪心,须带有出入心脏的大血管(上下腔静脉、主动脉弓、肺动脉、肺静脉),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实践发现,带有新鲜血凝块的猪心比固化后的人体心脏标本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更容易在猪心上辨认相应结构。观察、辨认结构是学生掌握解剖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学生观察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其观察心脏外形及心腔内部各形态结构。可先从心脏的外形进行观察与描述:“一尖、一底、两面、三缘、三沟、四腔、五瓣”[1],然后辨认心底部进出心脏的大血管,识别心耳、心房、心室等结构,最后用器械剖开心壁,暴露内部结构,观察心脏各腔的位置、内部结构及瓣膜形态。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比较心脏四腔的不同,如心室肌和心房肌的厚度,房室瓣与动脉瓣的不同,并探究心脏四腔之间是如何相通的。在观察二尖瓣、三尖瓣、动脉瓣闭合情况及血液在心脏四腔中的流动方向时,可采用猪心灌水实验,即于右心房、肺静脉及肺动脉、主动脉处分别注水,观察水流的方向,进而使学生深刻理解生理情况下血流的单向性与不可逆性。通过猪心解剖实验教学,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了人体心脏的形态结构及功能,不仅加深了对心脏结构的印象,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重要器官之一,其内容涵盖了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且术语繁多,内容枯燥,尤其肾脏剖面结构,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在传统教学中,由于缺乏恰当形象的媒介,学生很容易混淆各结构,为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引入了新鲜猪肾标本,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真实器官巧妙结合,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实验前选取被膜及肾蒂尽可能完整的猪肾,引导学生观察肾脏的外形和颜色,通过触摸感知肾脏的质地,区分脂肪囊、肾筋膜,辨认肾蒂中的肾动脉、肾静脉与肾盂,然后将猪肾矢状切开,结合尿液的产生过程,教师示教肾皮质和肾髓质、肾锥体、肾乳头、肾小盏、肾大盏和肾盂结构,学生边用耳听,边用心找,在各组的肾标本上识别辨认肾内面各结构,最后教师总结各小组辨认肾标本的情况,解答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问题探究中,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在小组合作中,给予学生表达、沟通的空间。
视器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是执行视觉反射活动的主要结构。由于真实人眼标本体积较小且结构细密,往往不能很好地展露,解剖教学效果往往不佳。为此,我们选择牛眼标本进行实验教学。虽然牛眼球与人体眼球存在差异,但大体解剖结构与人体眼球相同,且体积较大,作为标本及实验用物,是不可多得的好材料[2]。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回顾人体眼球解剖的相关内容,然后与新鲜的牛眼球标本结合教学,使学生更加真实全面地掌握人体眼球结构。在具体实验操作中,先切开角膜,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眼内房水流出的情况,引导学生回忆房水的循环路径,然后将角膜剪开,直观观察角膜形态结构;最后正中矢状切及水平切开眼球,引导学生认识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观察眼球壁的3层结构。整个教学过程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意识很强,通过牛眼的矢状切及水平切讲解眼球的结构,加深学生对房水、虹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脉络膜、视网膜、视神经等基础知识的理解,为后续眼科学等课程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借助于图片、模型、标本讲解,而现有实验室资源无法全面体现各系统、各器官的位置与毗邻关系,学生往往以观察辨认固定、离体的标本或模型为主,由于缺乏整体性和层次感,学生对活体器官的位置、毗邻认识不足,无法建立起人体组织层次及器官结构直观准确的印象,严重影响理论水平的提高及其与临床实践的结合。而家兔是医学科研中常用的实验动物,与人的组织器官具有很多相似之处,特别是对其腹腔内脏的观察效果较好[3]。家兔解剖能展现鲜活的组织器官,提供类似于临床的逼真情境,学生亲自动手麻醉、解剖及观察家兔活体状态下各器官的形态与位置,促进了其对人体层次结构、各器官结构的位置及器官间相互关系的理解,同时还提高了其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在家兔解剖过程中,教师可不设定具体的操作模式,只需说明操作注意事项,做到放手不放眼,给学生尽可能大的发挥空间,教师只负责点拨、答疑。这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教学实践证明,合理运用多种媒介,开展实物教学是提高人体解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之一,人体解剖学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室标本的数量和质量[4]。但是,我国国情和传统观念限制了尸体标本的来源,加上甲醛的刺激性和毒性,以及防腐固化后人体标本存在皱缩现象,失去了正常的解剖结构,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将新鲜动物器官应用于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替代人体标本,是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这些新鲜动物器官接近人体组织,材料来源丰富,贴近生活,弥补了经固定液作用后人体标本外形变化、颜色改变、质地变硬等脱离活体状态的缺陷。猪心、猪肾及牛眼虽然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但很少有人仔细观察其结构。新鲜猪心瓣膜柔软又富有弹性,比固化的人体标本更能真实地反映活体形态;猪肾表面的被膜,冠状切开后的肾脏内部结构都大大加深了学生对相关解剖结构的理解;切开牛眼时内容物的溢出与残留,视网膜和视盘的真实感都是固定后的人体标本所不具有的。但需要注意的是,人类是由古代类人猿经过长期进化发展而来的,教学中一定要强调以进化发展的观点来学习动物器官,切忌喧宾夺主。同时应注重对比观察法的应用,帮助学生辨认标本,侧重于对人体标本的观察,引导学生正确想象、理解活体时的状态,从而掌握与理解人体形态结构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打下基础。
教学实践发现,大部分学生由原来不愿接触标本转变为乐于动手,操作能力及学习效果大大提高。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也表明,动物器官解剖教学模式深受其欢迎,学习兴趣也大大提高。实践表明,恰当利用动物器官进行人体解剖学教学,不但可以改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人体器官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对人体解剖学的认识,有利于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1]李文明,李占生.解剖学教学中心脏实验教学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1):101-102.
[2]赵俊权.动物眼球应用于眼科教学与实践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4):73-74.
[3]陈小蒙,叶华.家兔活体解剖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临床与实验医学杂志,2007,25(6):186.
[4]宋永红,张素芬.运用多种教学技能 提高解剖学实验课教学质量[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6):54-55.
G424.31
B
1671-1246(2014)13-0093-02
2010年度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中职护理专业医学基础课程推行PBL教学法的实践研究”(2010 B-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