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培辉
(桂林市卫生学校,广西 桂林 541002)
中职语文课堂戏剧教育的必要性
梁培辉
(桂林市卫生学校,广西 桂林 541002)
中职语文课堂戏剧教育是形势所趋,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有效方法。戏剧教育糅合中职语文文学性、实践性、操作性特点,使学生在角色扮演中领悟语言艺术,在虚拟情景中完成自身形象的塑造。
中职;语文课堂;戏剧教育
易卜生说过:“人生不是演戏,但不能没有戏剧意识。”在中职教育中戏剧意识尤其不能缺失,这与中职学校讲究职业性、操作性和规范性教学密切相关。然而在传统中职语文教学中,大部分语文教师以身示范,用语言和肢体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在课堂上记录知识要点,课后再对知识进行消化、内化。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教学要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语文教学“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因此,中职语文“教师教、学生学”的单线式教学模式应该给戏剧教育的多线条教学模式让路,戏剧教育进入语文课堂成为必然。
当下社会是读图时代,各种图像信息裹挟着大众,人们置身于某一情境中学习和工作,也习惯了这种模式。学生经常利用网络或其他电子信息通道学习,他们尤其喜欢通过看电影、看戏、读剧本来提高自身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因此,重视和加强戏剧教育,通过戏剧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观,增强其辨别是非、美丑、善恶的能力,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就显得特别迫切和必要了[1]。但是我国当前戏剧教育发展相对缓慢,中学几乎没有剧社,大学剧社也往往是比较松散的学生自发的社团组织,学校缺乏对剧社的业务指导、资金投入和演出支持,大多数剧社处于自生自灭状态[2]。戏剧是文学、音乐、舞蹈、表演等多项艺术的综合,是最形象化、最易感动人的艺术形式,是提升审美修养的重要途径[3]。因此,开展戏剧教育是形势所趋。
近年来,中职教育涌现出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这些方法的使用目的是变传统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表达个人看法,而不是教师先入为主地进行“满堂灌”。戏剧教育就是要让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让学生站上去,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智慧。戏剧注重情感的展示和生命体验的抒发,能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强化其感受力与表现力,提升其审美趣味与生命价值,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并通过对人类活动的观照,激活学生内在的生命力,使其感受到人性的魅力、真理的价值,从而促进其精神成长[4]。戏剧教学构建了一个情景,学生扮演不同角色,通过自己的语言和肢体把思想表达出来。戏剧表演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运用语言升华思想感情的过程,这也是近年来语文教育中课本剧出现的一个重要驱动力。戏剧注重情感的展示和内在生命体验的抒发,在课本剧营造的氛围中,学生能够品尝人生的酸甜苦辣,体会生活的喜怒哀乐,从而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在真善美的熏染下,净化情感,陶冶情操;在与假丑恶的斗争中,明确是非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5]。目前开展语文课堂戏剧教育的中职学校还比较少,改编和排练课本剧者更是凤毛麟角,因此,要改变传统语文教学模式需要更多努力。
在中职学校,语文属于文化课,其作用是配合专业教学,因此语文教学不需要很高的文学性,其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对将来的职业有更多的情感认识,能够更快地适应社会;而中职语文戏剧教育是一种很好的手段,既能让学生学到文学知识,又能在戏剧的虚拟情景中扮演生活中的各种角色,对即将踏入的社会和从事的职业做好心理准备。有研究者认为:在高校里接受过戏剧教育、参加过戏剧活动的学生,其社会适应能力要比其他学生强很多。这是因为他们有清醒的角色意识、较强的角色观念,能够依据环境、身份的变化,迅速调整自己,以最快的方式满足公众对他们所担任的新的社会角色的期盼[2]。中职语文教学中,再也没有哪一种体裁能像戏剧一样具有这种功能。戏剧把人生的舞台缩小放到语文课堂中,学生按照剧本精准到位地做好每一个动作,说好每一句台词。戏剧就像一把刀,修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雕琢和升华他们的思想。戏剧教育可以内化学生的思想品德,为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引导学生编演课本剧,既能使学生根据作品的描写唤起对文中景物和情景的想象,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理解,又可以使学生在独立或集体创作中展示个人潜能,充分享受创造的快乐,培养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6]。
中职语文教育往往被要求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让学生掌握文字技能,比如学会书写求职信等日常应用文。但语文教材中文学性内容占更大比例,需要学生慢慢地阅读、欣赏和领悟语言文字艺术。语文是一门艺术性而不是科学性学科,然而当前语文教育被强制性地附加了太多职业性内容,使语文独特的文学性受到冲击。既体现语文文学性特点,又满足职业性要求,戏剧教育正好使这两方面得到有效统一。人们有了观剧意识,才能洞悉人生真谛,把握人生底色;才能满腔热情地去赞美自然角色,讴歌人间豪杰;才能明智而犀利地去鞭挞丑陋、铲除罪恶。有了戏剧意识,才有集人生美好情态、精睿智慧于一瞬的强烈要求,才会有完成具有美学价值的自身形象的实践动力[7]。中职语文课堂如果能够培养学生对戏剧的兴趣,使学生被戏剧所吸引,体会其中美好的思想情感,那么语文固有的文学性也就得到了体现,而一旦学生爱上了戏剧,他们就会把各种智慧应用到课堂实践中,真正把理论知识转换成现实能力。
戏剧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文化形式,是一种群体性的艺术活动。学生可以通过这种艺术活动来了解认识的文化、规范的文化、艺术的文化和社会的文化[7]。中职生可以通过戏剧这个管孔窥视社会种种文化现象,并从这些现象中反观自己,调整心态,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
[1]万斌.对戏剧教学的冷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0(16):192.
[2]郭海洋.浅论当代大众文化语境下的戏剧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12(4):112-117.
[3]邓京.“表演式戏剧教学”的探索与成效[J].文科爱好者,2009(6):54.
[4]黄爱华,徐大军,陈漪.中小学戏剧教育的三种实践模式[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31(5):106-110.
[5]陈漪,黄爱华,李燕.课本剧的理念背景和人文价值[J].教学月刊,2010(3):22-23.
[6]钟演.课本剧的编演[J].语文世界,2011(10):51-52.
[7]娄小霞.课本剧——语文课堂的一道独特风景[J].读写算,2010(28):39-40.
G421
B
1671-1246(2014)13-00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