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正常人体学实用型教学的探索与构建

2014-03-18 19:28尹史帝宋友琼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实用型调节人体

尹史帝,孙 杰,宋友琼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宜春 336000)

护理专业正常人体学实用型教学的探索与构建

尹史帝,孙 杰,宋友琼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宜春 336000)

根据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对护理人才的定位要求,现行的正常人体学课程从内容、学时、表现形式等方面没有真正体现综合、整合、实用和精简的教学改革宗旨,有必要进行重新设计[1]。为帮助学生掌握正常人体学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突出护理专业特色,为后续医学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应构建护理专业正常人体学实用型教学体系,对理论和实践教学模块进行改革。

护理专业;正常人体学;实用型教学

目前护理专业普遍使用的《正常人体学》教材将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细胞学、胚胎学及组织学融为一体,虽在内容上有一定的缩减融合,避免了上述学科间部分知识的重复,整合了学习内容,减少了教学时数,但由于课程本身的容量、客观条件的限制及学生的主观因素等原因,教学效果并不理想[2]。我们尝试从理论和实践教学模块对正常人体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现阐述如下。

1 理论教学模块的改革

在现行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护理专业特色,以“理论够用、实用为度,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为原则,增减相关内容,调整教学内容顺序,构建护理专业正常人体学理论教学体系。

1.1 调整授课内容和授课顺序

根据人体学知识梯度的衔接,调整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打破传统的“细胞—组织—系统—功能调节”的知识传授顺序,以“形态—结构—功能调节”为主线,对系统解剖学和生理学中过于“全面”的内容作删减和整合。如将血液与循环系统整合为“血液循环”,使血液循环的概念与知识体系更加清晰和完整;将细胞学和组织学内容大幅度压缩和删除,以了解为主,形成以系统解剖学和生理学为主,细胞学、胚胎学及组织学为辅的知识体系。

另外,《正常人体学》教材中神经系统内容在第12章讲授,内分泌系统内容在第13章讲授。但是第1~11章的很多内容涉及神经—体液调节的知识,如体温的调节、呼吸运动的调节、消化系统功能的调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调节与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尿的贮存与排放等。如果按照教材编排顺序授课,学生还没有接触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知识就先学习神经—体液调节内容,教学难度大,学习效果不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将“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单列一章放在内分泌系统之后讲[3]。调整后的授课顺序为:第一部分,系统解剖学和胚胎学;第二部分,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第三部分,细胞学;第四部分,组织学。

1.2 课堂教学灵活运用典型病例

为了与护理临床知识衔接,我们设计并实施护理专业“教、学、用”递进反馈式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应用知识能力。

我们编写了与教材配套的临床典型案例和护理临床知识链接,将常用的护理操作(如注射、插管、穿刺、热敷等)和正常人体学紧密结合起来。章节内容教学以典型病例导入,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讲授的过程中联系临床知识(如手术入路、护理技术操作注意事项及神经损伤症状的人体学基础及失误防范等),让人体学知识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如讲授刺激和反应的关系时,以肌肉注射为例,提问:注射时如何减轻患者疼痛?得出应减少刺激,做到“二快一慢”(即进针和拔针要快,推注药液要慢)就能使患者疼痛减轻,反之,疼痛就明显。这样可使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思考,提高学习兴趣,拓展知识面;章节内容教学结束后返回课前导入案例,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加深理解和记忆。各系统学习结束后,再选择2~3个典型案例进行分组讨论,增强知识的理解,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2 实践教学模块的改革

结合护理职业特点,我们采用实用型实践教学方法,优化重组实践教学内容,编写配套的《人体学实验大纲》和《人体学实验指导》,使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内容有机整合。通过增加实践课学时,采取多种实践教学形式,完善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等一系列措施,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构建护理专业正常人体学实践教学体系。

2.1 科学有效地开展实验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

每次实验课根据班级人数进行分组,一般每组7~8人,每组配发相应的实验器材(如模型、标本、组织切片),必要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加以辅助。教师布置实验内容和要求后,首先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动手、自己辨认,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观察一段时间后每组随机抽出一两名学生作为代表给其他学生讲解标本、模型或组织切片,其他学生加以补充,并纳入实践考核,最后教师做总结点评。这样做变教师示教为学生自己动手,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实验效果[4]。

2.2 充分利用活体,倡导活体教学法

正常人体学研究的对象是正常人体,每个学生都能利用自身或者同学来学习解剖学知识。活体教学法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才能找到相应的解剖结构或者体表标志,使得原来那些比较抽象的结构变得触手可及,学生不仅能在课堂上进行学习,还能在课后进行复习。以测量脉搏和血压为例,学生首先按照教材的描述在自己身上寻找并且触摸桡动脉和肱动脉的搏动,才能确定测量脉搏和血压的位置;又以臀大肌注射为例,学生通过在活体上触摸臀大肌和坐骨神经的体表标志,就能够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臀大肌注射部位应在臀大肌的外上1/4处[5]。

2.3 丰富第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依托学校现有资源,我们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提升教学内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应用知识的能力,从而培养实用型人才。具体做法为:(1)各系统章节内容学习结束后,选择2~3个典型案例进行分组讨论、反馈和总结,并要求以书面形式上交案例分析结果;(2)观看正常人体学和临床护理操作教学片(如灌肠、穿刺、插鼻胃管、导尿术等),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3)积极开展人体学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4)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区卫生服务、义诊等活动。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技能,深受学生欢迎。

2.4 建立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完善学生考核评价体系,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行为素养3方面,三者所占比例分别为50%、40%、10%。(1)理论知识考核以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2)操作技能考核包括标本或模型考核、实训报告考核和实验课提问考核等。其中标本或模型考核分两步,第一步全体学生采用抽签的方式进行集中考核,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借助活体、模型、标本等完成人体结构的指认,重点考查学生对人体重要结构、体表标志的掌握情况;第二步是各班选出3名优秀学生组队,参加正常人体学知识竞赛,重点考查对人体学知识的应用情况。(3)行为素养考核包括课堂纪律、学习态度和仪容仪表等职业素养方面。这种综合考核评价体系,重视学生学习态度,强化操作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一考定论的模式,符合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同时,通过实践考核也能使教师及时发现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加以修正、完善。

综上所述,我们对正常人体学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模块进行了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探索,旨在构建护理专业正常人体学教学体系,更好地服务于护理职业教育。

[1]于晓谟,张培芬.中职护理专业正常人体学课程的优化策略[J].中华护理教育,2007(3):72-73.

[2]郝玲,刘辉.正常人体学课程教学的过程设计[J].考试周刊,2012(56):155.

[3]花先.对《正常人体学基础》内容编排的建议[J].解剖学杂志,2005,28(2):126.

[4]曾穗珍.正常人体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井冈山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75.

[5]周鹰,刘洪,郝玲,等.活体教学法在护理实用人体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23),3281-3282.

G420

A

1671-1246(2014)05-0069-02

猜你喜欢
实用型调节人体
方便调节的课桌
人体“修补匠”
人体冷知识(一)
2016年奔驰E260L主驾驶座椅不能调节
转动式中频电磁脉处理焊接应力方法及实用型装置研究
人体可笑堂
建立网络信息安全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奇妙的人体止咳点
可调节、可替换的takumi钢笔
创新教育下高校大学生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