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晶晶
(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北京 100053)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药物制剂技术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探索与实践
郝晶晶
(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北京 100053)
通过对药物制剂技术课程考核评价方法进行改革,努力做到以职业能力和职业意识考核为核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最终使学生满足药品生产企业的用工要求。
工作过程;药物制剂技术;考核评价方法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是近年来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重要方向,越来越受到我国职教界的重视。所谓“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1]。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针对药品生产企业制剂生产岗位,以“强化一个能力、培养一个意识”为目标,进行课程实施。“一个能力”指操作制药设备生产合格药品的职业能力,“一个意识”指具备药品生产管理规范(GMP)意识。本门课程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理念,除了完成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外,还加强了对考核评价方法的探索研究,在以“体现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考核方法基础上探索“三个转变”,即由选拔考试向达标考试转变,由考“记住什么”向考“会做什么”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以下从3个方面论述药物制剂技术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改革情况。
课改前的药物制剂技术课程采用重选拔的考试形式,将学生分出“优”“良”等若干个等级,教师是考试的主体。这种考试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符合药品生产企业制剂生产岗位要求。故在高职药学专业探索将职业标准与职业意识考评相结合的“达标”考试形式,即以药物制剂工(中级)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编制课程教学大纲及课程评价方案。在考核中结合药品生产企业特点、药品的质量及GMP的执行程度,仅划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档,故凡符合药物制剂中级工技术要求的学生记为技术合格,符合本岗位GMP执行标准的学生记为意识合格。在技术层面,考评中我们制定针对学生技术标准的“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等多个项目的考核标准。在职业意识层面,我们依据制药企业工作程序和工作要求,模拟GMP工作情境,制定“GMP职业意识评价表”,从工作质量、工具使用管理情况、工作态度、责任心等方面进行考核,采用百分制,60分以上记为“意识合格”。在考核方法上,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考核形式,鼓励学生参与评价和考核,运用教师与学生质检员(QA)结组考评、课程考核小组考评、班级学生集体进行记名或不记名评分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考评方式,让学生既作为被考核者又作为考核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基于药物制剂技术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我们以培养生产合格药品的职业能力强化为终极目标,加大实践性考核力度。如在“片剂的生产”项目考核中,我们编制了“压片机操作业务技能考核配分及评分标准”及“片剂成品质量检查评价表”等多个考核标准,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片剂成品的生产任务,以压片机的操作技术与产品的质量综合评价学生技术水平。
为了能更加真实地评判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摒弃了传统的“一份报告定分数”的考核形式,在考核中将学习态度与递进任务考评相结合,突出考试的过程性。学习态度的考核项目为出勤、在团队中的作用、职业素质表现。其中出勤考核根据课程教学总时数依比例折合,每迟到、早退一次扣0.1分,每无故缺勤一节课扣0.2分,该项考核累计扣6分。出勤考核扣分高于5分时,该项考核得分按零分计算。缺课时数超过总学时的1/3者,按学校学籍规定取消参加本门课程考核的资格,成绩按零分处理。在团队中的作用考核,组长满分6分,组员满分5分。职业素质表现得分等于分组活动表现得分之和/分组活动次数,其中每次分组活动得分的确定办法为:各项目小组在活动结束后由各小组成员按照优秀占30%、良好占40%、合格占30%的标准投票表决该小组成员的表现情况,优秀者6分,良好者5分,合格者4分。另外,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中,将课程内容设计为多个教学项目和任务。我系按照由简到繁的教育规律设计教学项目,并在每个项目中设计3个难度递增的工作任务。在考核中注重过程考核,将考核表细化为5个部分,即准备过程、操作过程、结束过程、卫生意识、安全意识,以综合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药物制剂技术课程采用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制药企业对我系学生的满意度较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和职业意识均达到了企业的要求,大部分学生已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1]姜大源,吴全全.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47-54.
G424.74
A
1671-1246(2014)05-00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