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俦
(甘肃农业大学附属中学,甘肃 兰州 730070)
学校文化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和教育实践活动中创造并遵循的价值观、思维与行为方式,以及承载这些价值观、思维与行为方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学校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外在标志,是学校中具有文化意义、承载文化内涵的物质环境,包括校园校舍、校容校貌、图书室、实验室、功能室、宣传栏、书本教具、各类设施、花草树木等。
美国教育家布莱森曾说:“任何一所学校环境都在默默地对孩子们发表演说,而且孩子们的确会注意它,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影响。”环境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心理与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人创造了环境,同时又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对人的行为、心态具有一定的导向和约束作用。学校的物质环境既是学校文化运作的客观结果,它体现着学校业已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道德风尚,同时校容校貌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师生员工的活动。
近年来,我校对校园整体布局做了科学合理的规划,划分出教学与活动功能区。“U”型教学楼墙面以70%粉红色调装饰,白色横条搭配,配合铝合金玻璃窗,浑然一体。粉红色代表着温馨、害羞、甜蜜、可爱、温暖如春,既温柔又不失热情。操场由绿色足球场和蓝色跑道组成,充满活力,使人胸襟开阔。学生在这样的校园内读书、运动,心情舒畅,热情高,有利于培养其积极、健康向上的品质。
我校绿化面积达30%以上,校园内各种树木达120多棵,两面围墙下种植了互相缠绕的藤本植物,形成一道绿色屏障。学校东侧建有生态园,园内有桑树、樱桃、葡萄、国槐、菊花、芍药、月季、三叶草、吊钟等近20个品种的花木;西侧开辟了占地近100 m2的“开心农场”,学生自主选择种植蔬菜。我校校园建设实现了“五化”——净化、美化、硬化、绿化、亮化,为学生创造了成长的乐园。
我校根据教育现代化的标准和要求,建造了各种实用美观的功能室,如图书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书法室、科学探究室、实验室、科技活动室、陶艺室等,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奠定了物质基础。我校还配备了校园音响设施,根据学生特点选择了不同的钢琴曲和提示语,每天上学、放学、课间、下午习字时进行播放,给学生带来一种愉悦感和归属感。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我校不仅注重自然环境的优化,更注重人文环境的创造,力争使校园内的每个字、每幅画、每块墙壁都成为陶冶情操、启智育能的教材。如绿化带里关于环境教育的标牌,教学楼楼梯用线和左右脚丫标识的安全路线,楼道里展示的“科学篇”“读书篇”“养成篇”“劝学篇”“方法篇”等标语,楼外墙面的“安全篇”“传统文化教育篇”“个性化班牌”,各教室内的布置等,使校园内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陶冶着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积极进取、茁壮成长。
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学校整体精神面貌的体现,是学校发展的原动力。研究表明,创建良好的学校精神文化是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有效的方法。
回顾我校办学历史和办学过程,展望其发展的愿景,我们将“乐成”确定为学校核心理念,坚持“快乐学习、幸福成长、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精神,以“崇德、笃志、勤学、力行”为校训,以“文明、守纪、勤奋、健美”为校风,以“爱生、敬业、敦品、启智”为教风,以“亲师、乐群、善学、多思”为学风,从不同方面凸显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引领学生思想和行为。
我校利用每天20分钟的晨读时间,让学生诵读《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唐诗》《宋词》《古代散文》等,传承中华文化,并通过诵读、表演、说唱等形式揭示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的做人处世的道理,让学生接受浓厚文化氛围的熏陶。
我校常规教育制度化,以制度约束、规范学生行为。如《农大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农大附中学生一日常规》《农大附中学生荣誉申报制度》《农大附中班级管理细则》《农大附中流动红旗评选办法》《农大附中学生文明行为三字歌》《农大附中学生安全手册》《农大附中学生健康教育手册》《升国旗制度》等。
另外,我校活动开展常态化,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读书节、英语节、纪念日活动、主题队会活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入队入团仪式、退队仪式、表彰仪式、军训、学生两操及大课间活动等,寓德育于各种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成长。
我校利用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优势和学校教师的特长,开发了许多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校本课程,如高尔夫球课、素质拓展与心理团体辅导课、专家讲坛课、文学创作课、科技实验课、竖笛课、2+1体艺项目、健康教育论坛、研究性学习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符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创造性地培养其个性品质,完善其人格,培养其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