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淑莹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广东 肇庆 526020)
临床血液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其内容主要涉及血液中细胞的检验、病理形态分析、各种血液系统疾病的检验分析以及目前临床和科研中常用血液分析方法的介绍等。本门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与临床血液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有着紧密的联系[1]。随着我校招生数量的逐年增加,高等教育已经呈现普及化趋势,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课堂教学质量往往得不到保证,甚至有下降倾向,再加上本门课涉及内容丰富而且广泛,教师很难在有限的课时内全面系统地介绍所有内容,师资相对不足,授课效率相对较低。在这种状况下,如何提高临床血液学检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关系到医学检验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2]。鉴于此,我校对临床血液学检验实施了课程改革,现将改革具体措施及成效论述如下。
选取我校2012级医学检验专业所有在读的9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所开设的临床血液学检验课程实施教学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多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使得临床血液学检验的发展范围越发广泛,内容涉及面逐步拓宽。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这对作为知识传播者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事实表明,一支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的师资队伍是搞好新时期临床血液学检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为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生物医学技术,我校鼓励教师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注重对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团队的专业素养;选拔优秀青年教师赴国内外高校进修或继续深造;引进高水平的专门型人才,为我校医学检验学教学团队注入更多新鲜血液;鼓励教师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强英语的学习,主动学习英文原版教材内容及关注国际临床血液学检验研究的最新进展,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将双语教学逐步纳入常态化教学模式中。
2.2.1 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功的训练 现代循证医学的发展对医学检验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上检验报告单在辅助诊断中的作用和地位逐渐上升,这对于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是极大的挑战[3]。我校医学检验专业教师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对学生严格要求,从入学的第一个学期、第一次课甚至第一次课的第一分钟,就帮助他们建立注重基础的思维方式,为实验教学打下坚实基础,教育学生将每次的实验标本看作真正的临床标本,认真分析各项实验结果,做到融会贯通,真正将知识点学透学精。
2.2.2 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资源,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 我校为使学生更加直观明了地学习有关知识,特加大了实验室的开放力度,使实验室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学生参与实验操作的机会增加,在掌握了理论知识的同时又具备了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习自觉性大大提高,学习热情也得到极大满足。我校斥资购入了一批新的实验教学仪器,积极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加大实验课的课程占比。为使学生能够牢固掌握相关知识,延长了实验室开放时间,学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到实验室观摩学习。
2.2.3 增加理论知识与临床联系的指导,将病例式教学运用其中 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到我校合作医院的检验科、血液科参加见习与实习,并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多穿插实际病例的教学指导,这样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联系起来,在与患者的直接接触中,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认识血液疾病的各种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从而弥补单纯实验教学的不足。
2.3.1 熟悉教学大纲,实现教学内容合理化 我校临床血液学检验授课教师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研读教学大纲,提炼其中的精髓,将知识点主次归类,便于讲课的条理化。避免课堂“填鸭式”教学,鼓励学生课前预习,养成自学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选择课本中相应的实验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主能力。
2.3.2 跟随现代科技步伐,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为了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授课效率,我校适时采取网络授课的方式,将本门课的教学资源放在校内公共网站上供学生下载学习,优化了教学资源,使学生针对自身特点进行选择性学习,事半功倍。此外,我校还引进了显微数码互动系统用于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实时交流,实验课教学质量大大提高。
2.3.3 实现考核方式的灵活性,重视实际操作与运用 我校不再将期末笔试成绩作为学生成绩的唯一衡量标准,而是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全面合理地设计实验考核方式。
2.3.4 根据教学进展随时反思,促进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 教师应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找出其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促进了我校临床血液学检验课程教学系统的日臻完善。
实施改革后1个学期,统计我校2012级医学检验专业所有在读的96名学生的临床血液学检验期末成绩。结果显示,成绩优秀者(≥85分)为79人,优秀率为82.3%,比实施改革前的2011级医学检验专业在读学生的成绩优秀率(共89名学生,成绩优秀者54人,优秀率60.7%)有明显提高(P<0.05)。此外,我们也给研究对象发放了教学改革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满意人数为94人,满意度达到97.9%。
医学检验专业正朝着技能更细化、创新和实践操作技能要求更高的方向发展,所以未来检验专业的学生面临的现实仍是残酷的。因此,各所高校检验专业课教学需要转变教育理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4]。针对我国医学教育现状,国家应大力发展医学检验基础教育,严格落实师资力量建设,提高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整体水平。
在临床血液学检验这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改革和创新,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主要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我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医学检验专业人才而努力奋斗。
[1]许文荣,王建中.临床血液学与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张巍,张昆,斗章,等.构建师生共同发展的医学检验学科课堂教学监控体系的思考[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9):1301-1302.
[3]马芳,郝艳梅,殷平鳌,等.临床血液学与检验实验教学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9):856-858.
[4]郑磊,张继瑜,王前.我国检验医学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5):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