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陈琴老师学教语文

2014-03-18 20:42邓锦芸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心灵读书语文

邓锦芸

我遇到陈琴老师,是在2007年。她提出的“素读”教学法,不是在一本语文书上精耕细作,而是在几百本课外书上鲸吞海纳,重大量记诵经典文本,完全颠覆了我们常态的语文课,这让我很痴狂。

我下定决心跟着陈琴老师学教语文,虔诚地复制、移植,带着“素读”教学法坚实地在语文课堂的土壤上默默实践。六年多过去了,“素读”教学法让我的语文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开学第一天,经典诵读神圣启动

新学期我一般接中、高年级的班。在新班级推行经典“素读”这一项艰巨的“工程”会碰到很多困难。人们说“万事开头难”。有了一个好的开头,事情就成功了一半。所以开学第一天至关重要。每个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我总是在孩子们到校之前就已经整理好桌椅,清扫好地面,用温馨、舒适的环境迎接每一个孩子的到来。

第一个孩子走进教室,我把早已准备好的诵读资料发给他,带他诵读。第二个孩子走进教室,看到这样的情景,受了感染,很有默契地接过诵读材料也跟着读下去。孩子们陆陆续续都到齐了,几十个孩子齐声诵读。朗朗书声,是这世间最美妙的音乐。

开学第一天,学校一般不排课,充足的时间里,可以带孩子们诵读一个大的篇目,比如《滕王阁序》《琵琶行》《长恨歌》。孩子们的读书声驱赶了假期的慵懒散漫,激情高昂地踏上了经典诵读的康庄大道。放学时分,为每一个孩子来一段诵读录像,拍几张诵读照片,并颁发诵读奖状,孩子们脸上溢满了兴奋、激动。这是一学期诵读活动神圣的启动仪式。

二、读经典,遵循“从难到易”的原则

在语文课堂里进行经典诵读,我是零基础起步。开始,我只是跟着陈琴老师走。陈琴老师的学生读什么,我也让孩子们跟着读什么;陈琴老师带学生读《长恨歌》《琵琶行》这样的长篇巨制,我也跟着来,亦步亦趋,边学边教。我慢慢地有了一个重大的领悟:原来经典诵读遵循“从难到易”的原则,上路快,成就高,行动才能持久。

我是一个方向盲,在我们南昌的小小火车站都经常迷路。可是,有一次我独自到上海,站在上海宽广的火车站广场,按照指示牌终于搞清了线路,方向感瞬间就在脑子里建立起来了。起初我带孩子们诵读经典,其实也是一个方向盲,总觉得应该从易到难,应该从《静夜思》《回乡偶书》这样的小篇目入手,孰不知,小的篇章只能永远让你在一个小的平台上徘徊,就像井底之蛙,没有大的视野,是很难有大的进步的。“从难到易”是我在效仿陈琴老师后找到的一个突破口。

孩子们征服了大篇幅的文本,就好像抢占了高高的山巅,美景一览无余,前面的路一马平川,诵读就势如破竹。记得自己最初是带着三年级的孩子们起步诵读经典的,一开始就带他们把故事性很强的《长恨歌》背得滚瓜烂熟,当孩子们看到八百多字的长篇巨制都被自己烂熟于心,成就、胆识、气魄和豪情充盈全身,畏难情绪消失,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我清楚地记得,背完《长恨歌》《琵琶行》之后,拿起《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孩子们一个个自豪地说:“这样的诗,小菜一碟嘛!”我要孩子们看着注释自己读,自己背,两个星期不到,他们竟然轻而易举地拿下了整本书上的诗词。这样的学习效率,如果没有亲身实践,是没有人敢相信的。

三、课堂,孩子经典诵读的训练场

经典文本内涵丰富,读这样的文字,确实要下一番功夫,但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单调、枯燥、乏味的“泥潭”。然而,陈琴老师的“能者领背”“拍手快读”“小组接力”……让孩子们一个个读得兴致盎然,把经典变得让孩子们乐于接受。对陈琴老师的创举,我是全盘照搬。不过,我用得最多的就是全班孩子开火车带读。比如说《弟子规》,第一个孩子读“弟子规,圣人训”,全班同学马上齐声跟读“弟子规,圣人训”。这样有个人、有集体,有起有和、节奏鲜明的读书方式,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了进来。假如带读的孩子读错了,全班同学就会大声地读正确,读错的孩子自然就知道正确的读法了。更妙的是每一个孩子都有站起来读书的机会,老师只要偶尔来一两句鼓励的话语就够了。课堂属于每一个孩子,而且每一个孩子都要全神贯注紧跟“大部队”,否则,分心走神是要露出“马脚”的。

对于经典,我是半路出家,有些经典文本,我还是初次翻开,比如《道德经》,一直都没能坚持读完。用我的功力读完后再教孩子们读,我真的没有底气,因为,我这个当老师的并不会比孩子们高明几分。既然自己学浅难为师,为何不激活孩子们的能量?

陈琴老师主编的《中华经典素读本》上的《道德经》分为37课,我班正好37个孩子,我就让每一个孩子读懂背熟一课,然后举行了一个“《道德经》讲师招标会”。要求中标的要能带读,要能找到最好的白话翻译,要能做出课件。一部《道德经》化整为零,我这个功底浅薄的老师免了很多的备课琐事,也可以认真地跟着“讲师”的教学进度,抓紧时间进行学习了。

孩子的能量是巨大的,不可小觑。一个个小讲师站在讲台上从容镇定,课件做得精美漂亮,有图片、有名家朗诵,还设计了课文“镂空”背诵。因为每天都是全新的“老师”上课,每一个孩子都听得津津有味。期间,我这个老顽童就大胆地“剽窃”小讲师的劳动成果,偷偷地抓紧时间读书、背书。“老顽童”的进步也飞速啊!

“素读”教学法打开了我的教学思路,让课堂成为孩子们互帮互助的乐园,成为施展才华的舞台。现在,碰到难啃的“骨头”,每一个孩子都使出各自的能量,齐上阵,携手克服困难,真是酣畅淋漓。一读书,孩子们就提出要“开火车”,有时提议按座号读,有时提出按学号读。读书成了一种游戏,而且是全班孩子一起参与的游戏。每一次,全班无磕绊地读完一个文本,孩子们都会情不自禁地击掌祝贺,幸福溢满心间。

四、积分卡,经典诵读的动力系统

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为经典“素读”带来了不少乐趣。但诵读是要付出艰辛劳动的,而且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需要打持久战,也是需要毅力的。为了让孩子们保持强劲的诵读热情,我借鉴了管建刚老师作文教学中的动力系统。获诵读积分卡、争诵读小明星是孩子们诵读经典的动力源,还有好玩的“股票市场”,给孩子们的诵读增添了不少刺激。

开学初,我会设计像名片一样大小的各种积分卡,卡的正面印有美丽的彩图,上面写着分值,有10分、20分、50分、100分,背面是各种名言警句。积分卡就是班里的流通货币。当积累到一定数量的积分,并能把积分卡后面的名言警句背下来,就可以用积分卡购买自己的愿望,如,漂亮的文具盒、有趣的图书、五彩斑斓的画纸……有了积分卡,课内诵读延伸到了课外,为孩子们打持久战注入了“强心剂”。

光读书,不检查,模模糊糊一大片,恐怕不行,可要逐一检查又太费时。在这样的矛盾中,背诵检查就变成了登台表演。早读课,能把头一天功课背出的孩子,分组站上讲台表演。每一次,都是整整齐齐一大排。上台的孩子们在卖力背诵,这都是诵读小明星不能错过的镜头,给他们来一段录像!之后,给每一个上台的孩子发放积分卡,这是对他们辛勤付出的肯定。

说到这里,一定有老师会问:这样做是不是有孩子会滥竽充数呢?不用急,还有一个杀手锏,名曰“股票市场”。十几个孩子在上面背书,下面还有几十双眼睛盯着呢。在众目睽睽之下想要蒙混过关,根本没有可能,因为下面的孩子要选择一个自己注意的对象,也就是自己的那支“股票”。当分组背诵结束后,先让孩子们把自己购买的“股票”亮出来,然后把刚才拍的录像投到大屏幕上。如果画面上果真如他所说,购买者就可以得到分值不菲的积分卡,可那个背不熟的孩子就要扣除一定分值的积分卡了。但是,如果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购买“股票”的孩子面前背出,就可以得到一张复活卡。所以,每一次的检查背诵,都是一场精彩的表演,都是一个充满刺激的“赌局”,也是班里最振奋人心的时刻。

五、心灵桥,经典诵读背后的私密空间

陈琴老师在她的书里、博客里、讲座中都提到过家校共读,但我一般是接手中、高年级的孩子,家长管教孩子的热情消退,再加之我所处的学校环境,根本就无法实施家校共读策略。难道让孩子在家里放任自流?那课堂上的诵读不就功亏一篑了吗?冥思苦想后,我说:为什么不让孩子自己帮自己呢?

每一个孩子备一个小本子,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心灵桥”,把每天回家要诵读的题目抄在这个本子上。为了让他们回家后有充裕的时间读书,就不布置什么抄写、做练习册试卷、写日记这样的书面家庭作业了。因为,手上的作业太多,就会挤占了诵读的时间,诵读作业就成了形同虚设的空中楼阁。但是,诵读的作业,布置得合理吗?孩子们在诵读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呢?他们在家读书的情况,没有家长的反馈不得而知,这就只能全靠“心灵桥”帮忙。

每天,孩子们在家读书时得到的惊喜、产生的困惑,如读书的遍数,读书持续的时间是多久,难读的部分是什么,背下了多少字数,还有没有读了白话的课外书等,都用文字写出来,没有字数的规定,只要求真实诉说。没有了难度,孩子们当然乐意写。你看,孩子们在“心灵桥”上写道:

今天背《与朱元思书》很累很烦。我先读了十几遍,合上书,刚才读过的文字怎么就跑得无影无踪了?

老师,我实在背不熟,心急如焚!

老师,我读了50遍《爱莲说》,终于能背诵了,一定敢上台表演。我又能得到漂亮的积分卡了,好期待呀!

老师,您在课堂上读的《狼王梦》这本书太吸引我了,我已经借同学的书开始读了。不过,我要读得快一点,还有几个同学在排队等着读这本书呢。

老师,昨天我上台没有背熟的功课,现在已经背熟,感觉真好!

每天,在“心灵桥”上,我都会读到孩子们这样真实的文字,这些有温度的字句是孩子们的内心表白。每天,每一座“心灵桥”上也都会留下我抚慰、激励、鼓舞的文字。有时,在“心灵桥”上放一张积分卡,小小的惊喜,带给孩子的鼓励是巨大的。理解、唤醒、激励、鼓舞,像潺潺的小溪,通过“心灵桥”不间断地流入了孩子们的心田。在“心灵桥”上,我看到了很多优秀孩子的艰辛付出,对那些内容翔实而且感动人心的话语,我会把小短文打到课件上,在班里,用饱含情感的语气读给全班孩子听,让他们亲眼看到鲜花绽放的背后是汗水在浇灌,成功的背后也有失败的教训。此时,感动会在班里弥漫,信念会在孩子们心间升起。有了“心灵桥”,懒惰、自卑在孩子们身上销声匿迹,强大的自我在内心站立,家校诵读落到了实处,读书、写作成了孩子们每天如吃饭睡觉一样必需的生活。

有了勤奋的品质,孩子们的诵读效果当然不用说。家长会上,孩子们展示诵读成果,整本的《大学》《道德经》流畅背出,几百字几百字的长诗不在话下。孩子们的表现,折服了所有的家长,惊讶、感动、感激写在脸上,记在心间,家长们开始积极支持、配合我的工作。

六年多来,我紧紧地追随着陈琴老师的脚步学教语文。蓦然回首间,发现自己复制移植“素读”教学法的过程,就是自己不间断的读书过程。在书的滋养下,我获得了智慧和灵感,教学成了一件轻松有趣的事。永远感恩陈琴老师,是她让我走出了少、慢、差、费的语文教学误区,是她让我走向讲台的步伐变得轻盈快乐,是她让我找到了语文教学之道——老师读书,再教学生读书。

“‘诵十万言,有诗书气;翔九千仞,作逍遥游。陈琴老师的经典‘素读是语文教育的正道、大道。”来吧,让我们都跟着陈琴老师学教语文,“接续传统,开启未来”!

(作者单位:江西农业大学附属中学小学部)

(责任编辑 张振清)

猜你喜欢
心灵读书语文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冬日苏格兰 震撼心灵的美
美味下饭剧,胃与心灵的治愈
唤醒心灵
我们一起读书吧
心灵小语
读书为了什么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