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之韵

2014-03-18 20:40于永正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滑板老子外婆

于永正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岂弟君子,遐不作人~~。……”

一位远道而来的老师,从富阳永兴学校二(1)班教室门口路过,里面传出低回婉转、悠扬清丽的歌唱般的声音,他以为是音乐老师在教唱歌。陪同他参观的老师告诉他,这是陈琴老师在教学生吟诵古诗。客人不禁驻足聆听,不觉陶醉其中。

这位陈琴,就是闻名遐迩的“素读”的倡导者。

陈者,久也。她的琴里储存着祖国几千年的文化典籍;她的琴弦弹拨出的每个音符,都散发出浓郁而醉人的文气。

琴音悠长,其韵无穷。

陈琴的启蒙老师是外婆。十岁以前,外婆教她背诵了大量的国学经典。外婆的启蒙谈话,她至今记忆犹新:“读了《易经》走天下;读了《增广》会说话。”外婆教她背的第一篇文章是《太史公自序》。随后便是《滕王阁序》《兰亭集序》等古代名篇;接下来是《唐诗三百首》《楚辞》《诗经》《增广贤文》《声律启蒙》《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以及《易经》中的部分文字等等。

1990年,她大学毕业,才发现,读了这么多年的书,还不及外婆教的三分之一;才发现,现在的大学生文化低!

问题,陈琴老师看到了,许多目光敏锐的老师也看到了。

陈琴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她不但看到了,而且作为一个老师,她身体力行去改了。更难能可贵的是,她用她的勇气、远见、智慧、学识和责任感、使命感“改”出精彩来了。

中国不改革开放没有出路;同样,中国的语文教育不改革也没有出路。

陈琴的语文教育理念就是两个字:“素读”。

我百分之百地赞成“素读”!对于小孩子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积累。古人是“先背诵后开讲”,陈琴是先粗知大意再背诵。“囫囵吞枣”,食而不知其味,是有些难为小孩子。我十分欣赏“粗知”二字。有些东西学生“甚解”不了,也无“甚解”的必要。当今,有人把白话文也拿来条分缕析,掘地三尺,寻找微言大义,就更无必要了。

2011年12月,我到富阳永兴学校听了她的课,那时,她刚接了一个一年级的班。小朋友在背《诗经》中的诗,背得神采飞扬。陈琴告诉我,她的学生入学四个月,已经会背《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

“语文课本还学不学?”

“期末考试前的一个月,我让学生读一读,把要求写的字写一写。现在要我的学生去读‘人口手足‘山石土木《乌鸦喝水》,那不等同于喝白开水?”

我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确如此。”

第二学期—— 一年级下学期,我又来到了她的班。她的学生已经能背120多篇古诗文了。课堂上,小朋友背诵《木兰辞》的表情,让每位听课的老师激动不已!陈琴对我说:“一年下来,学生人均识字2000多,能独立阅读《民俗绘本系列》《成语绘本系列》以及自己买的儿童读物了。”

是的,读完“三、百、千”,就能认近2000个字了。认2000多字,基本上就能阅读了。

读完二年级,她的学生已经把《老子》《庄子·逍遥游》《大学》《中庸》《滕王阁序》《兰亭集序》《岳阳楼记》等经典烂熟于心了。

好呀,李白“六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我们今天的孩子为什么不能呀?

陈琴在永兴教的学生,今年已经读三年级了。下面是她三年级的素读课程内容安排:

《论语》《孟子》《笠翁对韵》;《古文观止》《战国策》《史记》中的散文20篇;《诗经》及唐宋诗词60首;国内外当代诗文10篇。此外,还要引导学生读经典儿童文学名著30本。

故事一:

一天,她的读一年级的学生羊昱乘见爸爸下班回家郁郁寡欢,上前问道:“爸爸,什么事不开心呀?”爸爸叹了口气,说:“在公司里遇到点麻烦事。”昱乘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爸爸,你‘为之没有呀?去‘为之呀!”爸爸喜不自胜,脸上的阴霾顿时一扫而光。原来,陈老师刚教完小古文《蜀鄙二僧》,学生引用的正是该文中的话。

故事二:

学完《老子》,有一天,七岁的源源一进家门就说:“妈妈,我告诉您,《老子》幸亏只有81章,要是再多几章,我可就一无是处了!”

妈妈惊讶:“为什么呀?”

“我告诉您,老子可真的是有智慧,他几乎把我所有的缺点都说到了。您知道吗?以前李岚熙用棍子敲我,我就会用更粗的棍子去打他,老子说‘夫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以前班上有人欺负我,我就会想办法以更强硬的态度对他们,老子说‘柔弱胜刚强。我以前洗脚经常只洗右脚,不洗左脚,老子说‘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我昨天悄悄地把左脚洗了好几遍。现在终于把老子的81章学完了,如果还有几章的话,那我的缺点不是还会更多吗?”

这是陈琴的学生徐子琪给饮酒过量、深夜归来的父亲写的一首词:

如梦令

常记天河北路

爸爸饮酒过度

醉眼闯红灯

却被警察捉住

呕吐,呕吐

引来野狗无数

爸爸读后,从此再也不无度饮酒了。看,一个有文化的小学生,写出来的文字多有力量!书能改变人,学生写的文字也能改变人。

下面再看看刚上三年级的陈种民写的一则日记。

玩滑板(2013年9月23日)

吃过晚饭,回家经过秦望广场,老爸忽然说:“儿子,今天在秦望广场玩一会儿滑板,好不好?”我为爸爸的举动感到很惊讶!

广场上很热闹,有跳舞的,有卖玩具的,有玩沙子的,有溜冰的,还有玩滑板的……

一开始,我要爸爸扶着,后来爸爸说:“如果老鹰舍不得把小鹰推下悬崖的话,小鹰永远也学不会飞翔,你也是如此。”于是,我就开始自己慢慢地琢磨玩滑板了。一开始我只能滑一米左右,然后慢慢地增加到三四米,再是十来米,最长一次竟然滑了四五十米。妈妈远远地看见了,惊讶地说:“会滑了嘛!”我一得意,竟然从滑板上跌了下来。

大约滑了一个小时,我已经玩得筋疲力尽、满头大汗了,爸爸说:“差不多了,今天就到此为止吧。”于是我收拾好滑板回家了。

这是原汁原味的日记,老师没改一个字。陈琴的学生到了三年级才写作文(包括写诗)。她没有任何作文指导,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写好了,就发到她的博客上,她浏览一下,加以评点就行了。学生书读多了,语言有了,语感有了,一旦有了对生活的感受(读书也是生活的积累),会写出好文章来的。陈琴的“素读”实践,让我对此观点更深信不疑。

陈琴的教法也很独特,叫“吟诵”,或者叫“吟唱”。她教学生背诗文的调子很好听,是正儿八经的“老古董”。“老古董”在她的课堂上焕发了青春。她的吟诵,其实就是一种信天游式的自由歌唱,就像京剧唱腔里的“散板”。这是她的学生之所以背得快的一个重要的或者说根本原因。正如一首歌词,唱,则易记。京剧《野猪林》中的“大雪飘”,有几十句,我能唱下来,让我背,就难;背不下来,就去哼,一哼,就想起来了。当然,好的朗读也有助于记忆,因为声情并茂的朗读也是有语调的,像优美的音乐。所以人们称优秀的朗读为“美读”。

陈琴的大脑里装着祖国几千年的国学经典,她的琴里发出的音符能不文气冲天吗?

一个文气冲天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能不牛吗?

一个有课程意识的教师,他的学生吸收的营养能不丰富吗?能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吗?

一个会吟诵(会美读)的教师,他的学生的情感能不丰富吗?能没有灵性吗?脸上能没有阳光吗?

琴之韵,韵无穷。

(作者系全国著名特级教师)

(责任编辑 刘忠信)

猜你喜欢
滑板老子外婆
破耳兔
唠叨的外婆
滑板不好滑
外婆的钱
漫画
湖上的滑板
外婆回来了
去玩滑板
智者老子
寻找老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