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英颖+韩叶
摘要:为了解目前我国关于民营企业档案的研究现状,笔者借助于知网,统计分析了1996年至今相关文献的发表情况,包括发文期刊种类、时间、作者、地域分布,接着又对目前文献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概括,最后对研究现状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与建议。
关键词: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档案文献统计
民营企业档案是指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科研、基建及各项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对企业具有查考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电子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1]。近些年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民营企业的发展势不可挡,而作为其发展一部分的档案工作也逐渐得到重视,关于民营企业档案的研究文献也日益增多。本文主要对近年来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目前的研究现状,旨在对其今后的研究与发展有所启发与帮助。
一、文献统计分析
笔者通过对CNKI(http://www.cnki.net/)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特色期刊、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与统计,以“民营企业档案”为关键词,共获得文献342条记录(1989—2013),删去具有新闻报道性质等非学术性文献以及重复发文等,共获得有效文献203条。笔者分别从期刊种类、发文时间、作者机构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
(一)期刊种类及分布
通过统计发现,与“民营企业档案”相关的文献主要发表在52种期刊上,其中与档案相关的有26种(159篇,占78.33%),大学学报9种(9篇,占4.43%),其他17种(35篇,占17.24%),反映了有关民营企业档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档案学界,而其他领域的专家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与关注度比较低。与此同时,在26种与档案相关的期刊中,核心期刊10种,共发文67篇,这说明了有关民营企业档案的论文水平一般,研究层次较浅,质量不高。
(二)时间分布
从CNKI检索情况来看,有关民营企业档案的论文研究最早始于1996年,共有相关论文2篇,分别是陈嫔发表在《四川档案》的《浅谈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以及发表在《档案与建设》的《亟待加强的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具体发文情况详见图1。
由此可以看出,从1996年之后,随着年份的增长,有关民营企业档案的文献不断增加,特别是2005至2007年,发表论文数量达到最高值。这与2005年出台《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有关,同时也说明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体制的改革,民营企业发展迅速,而有关民营企业的关注与研究也随之增多。
(三)作者机构分布
笔者对文献作者的单位进行统计,发现来自学校的研究者有29名(占19%),来自档案局馆的研究者93名(占60%),有关公司企业的研究者14名(占9%),其他20名(占12%),这从侧面反映了有关民营企业档案研究的主要集中在档案学界,公司企业等社会组织对此方面的研究比较少。
(四)地域分布
同样,通过对文献作者的工作单位所在地域进行分析,发现:有关民营企业档案研究主要集中在东部城市,西部以及中部研究较少,这可能与东部经济发达、政策水平较高、人们思想意识较为开放有关,东部的民营企业发展也高于中西部,也可以反映出东部地区对档案重视程度高于中西部。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民营企业档案的特点
关于民营企业档案的特点,可以总结为四点:综合性、现实性、知识性、经济属性。综合性是指它从整体上反映了企业从生产到经营整个管理活动的全貌,记载了企业的过去,预示着企业的未来;现实性是指它伴随着企业生产活动的进行而产生、积累、发展,同时又为企业发展提供利用,此外,还体现着企业的现实利益;知识性指民营企业档案包括了企业活动的方方面面,蕴藏着从企业创建者到企业员工的各种见解、智慧结晶,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与知识;从民营企业项目活动的开始,就伴随着销售、效益测算、贷款资金等一系列的经济活动,这就使其档案呈现出经济属性,此外,它的经济属性还体现在民营企业档案是以有形资产存在,是企业特殊的资产[2]。
(二)民营企业档案管理模式
我国目前的民营企业档案管理模式形形色色,宗培岭教授在《民营企业档案管理模式研究》中按照其基本形态做一个大体的表述,他认为:按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程度划分,包括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分级管理、分散管理;按其管理对象划分,包括档案综合管理、文档一体化管理、信息一体化管理;按管理形态划分,包括档案实体管理、档案信息管理、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以上划分只是对企业档案管理的基本形态做了大体上的描述,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可能是好几种模式相互交叉进行的[3]。另有学者从企业内部档案机构的设置情况、档案保管地点和集中程度方面,将其管理模式分为两大类:自主管理与社会化管理。自主管理是指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规模、特点而建立起来的完善的档案管理模式,具体又可分为集中式、分布式、集中与分布结合式。社会化管理是指企业把本单位所形成档案的全部或部分交由社会上成立的专业或非专业档案管理机构进行管理,常见的有:档案寄存中心、档案事务所及商业性文件中心等[4]。
(三)民营企业档案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档案管理状况大致可以分为四类:重视型、一般型、随意型、零散管理型。“重视型”是指该企业将档案工作纳入企业重要管理范畴,设有专门的档案机构、工作者,配有齐全的档案管理设备,拥有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归档及时,管理科学,部分企业达到了国家级的管理标准;“一般型”是指企业有一定的档案意识,设有档案室、管理人员,但该类企业更侧重于企业经济利益的发展,而无暇在档案管理活动中投入过多的精力,加之缺乏专业指导,所以档案管理的效果并不明显;“随意型”企业在档案管理上持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可有可无,仅在需要利用时才临时突击整理,平时档案主要集中在各个办公室,缺乏统一的管理规范;“零散型”企业没有档案意识,企业的各种档案主要分散在各个办公室或是主要责任人手中,其档案基本属于“工商部门不管、企业自己不管、档案部门不管”以及“无机构、无人员、无制度、无库房、无设备、无经费”的状态[5]。endprint
(四)民营企业档案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档案管理基本上处于自发状态,管理水平参差不平,在实际的档案管理活动中问题诸多,综合各位学者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关档案意识问题。对档案工作认识不足,档案意识薄弱,这是大多数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许多学者在文章中反复提到的。
二是相关法规不健全。直到2005年,由国家档案局主导的“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座谈会”,才明确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纳入到国家档案资源建设中来,但从目前的法律法规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虽对其有所涉及但是很不具体,都是粗线条的规定,缺乏实际的操作性和明确的针对性,总的来说,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基本上处于“无章可循”的状态[6]。
三是档案部门监管不力。一方面是由于受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和经费的限制,导致他们无法深入到企业调研和了解民营企业档案管理的现状与实际需求;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将档案行政部门的指导看成是一种负担与干扰,对前来指导的工作人员“不冷不热”,严重地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至今为止,尚未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关于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业务规范与标准,民营企业管理工作止步不前。
四是档案管理体制、方式的滞后。以“封闭型、行政管理约束型”为主要特色的档案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基本上还是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其主要还是依靠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等具有国家政治力量的单位运作的,而具有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特点的民营企业很难与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相适应[7]。
以上是目前民营企业档案管理活动中最普遍的问题,此外,还有民营企业档案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差、档案设备陈旧、管理方法落后、民营企业组织松散、档案人员岗位流失严重等问题。
(五)关于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对策研究
关于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对策研究有很多,如裔晓菁的《民营企业档案问题与对策》,郭志军《对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等,总的来说,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是加强对档案工作的宣传,增强民营企业对档案工作的认识及重视,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宣传,促进档案部门与单位各部门的交流,不定期进行档案专题报告或经验交流等。
二是加强关于民营企业档案立法活动。从法律上对其管理原则作出规定,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通过法律法规等手段规范民营企业的档案管理活动,使其档案管理真正由“人治”走向“法治”。
三是档案行政部门要积极引导。档案部门要克服畏难情绪,放低姿态,深入民营企业,加强与企业的交流沟通,与他们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的关系,积极主动做好档案指导与业务咨询服务,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鼓励机制,对于做得好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物质、精神奖励,树立典型,为其他民营企业做好榜样[8]。
四是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由于民营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特点,所以其管理体制的设置及管理方式的选择都应注重高效、简洁的原则,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根据其自身需要,选择最恰当的管理模式。以保管期限的设定为例,可以根据民营企业的实际需要,灵活设定,如以5、10、30、50年为限进行划分。
除此之外,还有加强民营企业档案人员的技能培训,增强档案人员专业素质能力;学习借鉴国外民营企业档案管理的先进做法;灵活变通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指导手段;优化档案工作环境,建立社会信誉监督制度等。
三、结语
目前关于民营企业档案的研究文献比较多,且主要集中在与档案相关的期刊上,研究者主要以档案学界为主,研究者地域分布特征是东部好于中西部。从研究内容来看,主要集中在有关民营企业档案的管理模式、档案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档案实体管理工作、档案管理工作规范、体制的发展与演变等,而关于民营企业档案的资源开发、知识管理、创新性管理研究比较少,而且现在的研究还主要停留在浅层次的基本理论、政策研究,关于民营企业档案的技术指导、应用基础研究、关于国外民营企业档案管理方面的研究屈指可数。此外,大多数的文献缺乏实例支撑,缺乏成熟的理论依据与指导。总的来看,关于民营企业档案的研究处在一种“瓶颈”状态,至今还没有形成一套权威性强的、系统的、能够指导实践的理论体系,致使民营企业对档案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
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民营企业、档案学者以及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和努力,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内容上,要紧跟时代步伐,勇于发现新问题,善于从新的角度看待民营企业档案的发展;在研究方法上,要深入一线进行实际调查,积极开展案例研究,充分利用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
注释:
[1]百度百科.民营企业档案.http://baike.baidu.com/ view/466581.htm
[2]蒋燕记,杨晓,张艳.民营企业档案的构成特点及发展趋势[J].陕西档案,2005(04):15-17.
[3]宗培岭.民营企业档案管理模式研究[J].浙江档案, 2005(02):5-9.
[4]刘金霞,刘莺莺,黄存勋.民营企业档案管理模式探讨[J].四川档案,2006(01):16-17.
[5]于晓红.民营企业档案管理若干问题探讨[J].黑龙江档案,2010(05):18-19.
[6]陈爱华.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推进迟缓问题之研究[J].中国档案,2007(04):46-47.
[7]陈建.对民营企业档案管理模式的一些思考[J].兰台世界,2008(6):36-37.
[8]叶亚莉.新建企业档案管理模式探讨[J].泸天化科技,2010(2):129-131.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