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技术整合矩阵(TIM)提升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

2014-03-17 17:36杨晓兰陈慧斌王佑镁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5期

杨晓兰+陈慧斌+王佑镁

摘要:在以学为中心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学习者的技术应用素养影响着数字化学习成效,提升学习者的数字化学习能力至关重要。技术整合矩阵(TIM)是结合了乔纳森的有意义学习环境的五个相互依存的特性与明日苹果教室(ACOT)的五个水平的技术使用而形成的矩阵,本文利用技术整合矩阵可以促进和提升学习者的数字化学习能力,有助于逐步培养数字化学习者,有效促进数字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技术整合矩阵(TIM);明日苹果教室(ACOT);数字化学习者

● 数字化学习能力概述

技术促进学习(Technology Enhanced Learning,简称TEL)的目标是无论个体还是组织,以独立于学习的时间、地点和进度的方式,为其学习实践提供社会技术性创新(同时也增强学习效率和投入产出效果)。学习者可以在学习技术的过程中接受知识,技术是知识的载体。乔纳森认为技术传递教学信息的观念是错误的,技术不应被视为学习者被动地传输设计者信息的工具,而应该作为学习者学习的工具。在数字化学习中,学习者主动地采用新颖的数字化技术对学习内容进行加工和再创造,最后整合成自己的学习结果。这不仅能够激发他们寻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且能够培养创造力。但每个学习者的技术整合水平不一,要发展他们的技术使用水平,需要先对其技术整合水平进行评估。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字化学习者:从上面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数字化世界的生存之道是让自己尽快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字化学习者。美国ET-CEO论坛第四年度报告提出年轻一代应该具备“21世纪的能力素质(Develop 21st Century Skills)”,即要有基本的学习技能;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有人际交往与合作的精神;要有实践能力。数字化学习者的最终目标是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理想学习环境和丰富的学习资源,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 技术整合矩阵及数字化学习能力连续统一

技术整合矩阵(TIM)集成了五个相互依存的建构主义理论中有意义学习环境的特征:积极的、建设性的、目标指向的(即反映的)、权威的和协作性的,以及明日苹果教室(ACOT)的五个技术发展水平:入门、接受、适应、吸收和转换,形成一个具有25个单元的矩阵图。建构主义有意义学习的五个属性中,“积极的”属性要求学生参与教学和学习活动中,自己建构知识,掌控学习方法。“协作性”要求学生与他人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建设性”指学生能够回顾以往的知识并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真实性”要求学生完成现实生活中复杂、真实的问题。乔纳森认为大部分课堂里要解决的问题是不自然的、人为的。“目标指向性”要求学生为自己订立目标,根据目标有节奏地完成任务,最后达到目标。明日苹果教室(ACOT)介绍了五种技术使用水平。在入门阶段,学习者开始学习认识技术并学习技术的使用。在接受阶段,学习者能够常规地、程序性地使用技术。在适应阶段,学习者能够多样化地使用技术,如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和数据处理软件。在吸收阶段,学习者能够积极地将技术应用到知识构建中。在最后的转换阶段,学习者能将技术应用到跨学科知识的学习中。

技术整合矩阵介绍了学习者不同的技术使用特征。在1:1数字化教学中,每一个单元中学习者的技术整合水平有着独特的特征。根据不同的特征可以评价不同学习者的技术整合水平,为其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数据。

● 技术整合矩阵促进数字化学习能力提升

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习者的知识建构和能力的发展。数字化教学是指教师和学习者在数字化的教学环境中,遵循现代教育理论和规律,既把课程内容进行数字化多媒体信息综合处理,又把利用光盘存储的高密度压缩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或网络共享的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融合到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习者充分驾驭信息技术工具,采用多种现代化的数字信息检索和获取方式,以数字化教学模式进行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教学活动。每个学习者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人,技术整合水平不同,学习方法不同。应用技术整合矩阵(TIM)评估学生的技术整合水平,实现了新课标要求的个性化教学。

技术整合矩阵的本质就是一种教学评价与改进工具,未来信息化教学中的评价要在各种技术整合教学的评价模式上拓展创新,开发新型评估工具来发现信息化教学中的问题,进而通过解决问题来完善信息化教学过程以及评价工具,这样螺旋上升的过程会成为信息化教学大发展的一种源动力(如表1)。

在提高学习者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具体操作上,教师在基于上述技术整合矩阵的数字化学习能力连续统一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量表,在数字化工具如手机、平板电脑等上通过问卷、观察、访谈等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评估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和态度。在TIM网站上,提供了技术使用和认知工具(TUPS)提供了6份包含200个调查问题的问卷,这些问卷评估的方面包括学生对技术使用的认知、自信和适应程度,通过前测和后测评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技术应用情况、态度和适应度,帮助教师为调高学习者数字化学习能力制定教学策略提供可靠的数据,也为学习者自我提升指导方向。例如,在“教师和学生的技术使用”这一项中,学生对技术的使用调查是通过表2来进行的。

备注:①对于每一种硬件、软件,请对照你在学习过程中运用这些技术的水平以及你对实用性的判断,在相应的地方打钩。②表中的技术工具为TIM中列出的16种技术工具,由于篇幅原因,仅列出3种。

在学生对技术使用情况的态度和适应度的一项中,具体的量表是根据表3进行评价的。

备注:①对于描述的每一种情况,学生结合自身的情况,在相应的地方打钩。②表中“信心和舒适度”一列,由于篇幅原因,仅列出前3种。

通过前测和后测,能够使教师、学生或者教学工作者获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技术使用情况的变化数据,通过数据能够支持教学参与者的反思,帮助教师和教学工作者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环境,同时也帮助学习者改变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 结语

未来的10年,学习更加个性化,Web2.0和其他新兴技术将会为学习者提供自主选择学习的机会,因此,如何更好、合理、恰当地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使用技术工具,将成为学习者在未来10年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另外,通过适当地选择工具和技术,学习者将会发展成为独立的、个性化的学习者。

同时,数字化工具的使用,有利于支持学习者的学习。例如,学习者将会逐渐确定自己的学习水平,精心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并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有效监控学习的进度并评估结果,这样就有可能开发出一系列崭新的21世纪技能。另外,学习者将使用这些数字化工具来增加团队成员间的协作。新技术的融合提供了一系列灵活、无处不在的数字化工具,使得学习情境更接近于真实社会中人们的工作情境,而真实情境中的工作是靠团体合作完成的,因此,在一种近乎于真实情境中的学习,能够更好地培养学习者的协作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