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新思考

2014-03-17 07:55黑龙江潘蔚唐秀英
职业技术 2014年9期
关键词:专任教师课程体系设置

黑龙江 潘蔚 唐秀英

教职成[2010]12号文件《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有了进一步的规范,更加明确了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通过近两年的课题研究实践,我们切身体会到,在专业设置研究中,最重要的是要落实到人才培养上,重点是关注师资队伍(双师素质教师)、课程设置(贴近学生实际)、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情景嵌入式教学、校本教材),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满足市场需求的目标。

一、专业设置的基本构架

《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教职成[2010]12号文件,用十四条规定了新标准。依据《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提出要促进学校建设,保证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效益。

(一)明确了办学规模,不允许乱办学、拼凑型办学。对办学规模提出了具体要求,学校学历教育在校生数应在1200人以上。

(二)在师资队伍方面有了科学、详细的要求。应当具有与学校办学规模相适应的专任教师队伍。专任教师不少于60人,师生比达到1:20,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数不低于20%。

专业教师数应不低于本校专任教师数的50%;其中双师型教师不低于30%;每个专业至少配备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2人;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应占本校专任教师总数的20%左右。

(三)在校园、校舍和设施上具体而不含糊。用总数和生均标准来限定各项内容。校园占地面积不少于40000平方米,生均指标不少于33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不少于24000平方米,生均不少于20平方米;仪器设备生均不低于3000元等。

二、专业设置的实践应用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在专业建设和发展中形成了可遵循的刚性指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努力实现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内涵建设,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全方位协调发展。

一是学校“立德树人”的培养方向明确;二是学校各项设施(计算机、体育场)完备,满足基本培养需求;三是具有“德高、会教、会做”的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四是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出职业资格标准,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

(一)人才培养规格要求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护理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掌握护理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卫生保健等工作的中等技术性护理专业人才。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人才培养是按用人单位的需求,共同培养适合用人单位的“个性化”人才。其最大特点是人才的标准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协调。“三个协调”有效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对接。学校据此调整了教学计划,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改革了教学方法,应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三)适时调整教学内容

为适应市场,使培养对象达到与用人单位需求“零距离”对接,我们组织实力雄厚的专业教师开发了校本讲义,编制了《“应知应会”知识和技能手册》、《技能达标手册》、《学生学习指导方案》以及“专业层级技能目标”(即:大纲要求目标和职业上岗考试目标),构建了新的符合职业特点的课程体系,并进行了专业课程的整合。在教学中我校十分注重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开设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并增设了专业技能强化训练课。如针对目前生源养成教育缺失的问题,加大综合素养培育力度,增设了文明礼仪课、活动导向课,并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

(四)构建核心课程体系

根据调研分析结果,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从研究本专业职业标准作为切入点,以本专业毕业生应掌握的技能点及相关知识点为核心,结合教学资源的整合,根据工作任务的系统性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充分考虑教学的可实施性,开发、整合课程,形成课程体系。

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表

三、人才培养的新标准

人才培养是专业设置的终级目标。专业设置的合理、正确、成熟,可以保障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所以在专业设置中要严格把握原则、方法,以便于引导正确的培养方向。

(一)知识要求

1.掌握较为扎实的护理专业理论知识和规范的实践操作技能。

2.具有对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和常用药物疗效、不良反应的观察和判断能力。

3.具有对危急重症患者的初步应急处理的能力和配合抢救的能力。

4.具有正确使用常用医疗仪器设备与保养的能力。

5.能够为个人、家庭和社区人群提供疾病预防、传染病控制、消毒隔离服务和卫生保健服务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指导的能力。

7.熟悉国家卫生工作中与护理相关的方针、政策与伦理、法规要求。

(二)能力要求

1.具有规范、熟练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的常用护理操作技能。

2.具有对常见病、多发病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的能力及对急、危、重患者的应急处理能力和配合抢救能力。

3.具有对常用药物疗效和反应的观察监护能力。

4.具有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指导的能力。

5.具有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及获得信息的能力。

6.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能够运用计算机处理工作领域内的信息和技术交流能力。

7.具有良好的伦理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护理实践的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8.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素质要求

1.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

2.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人际沟通能力。

3.热爱护理专业,具有诚实守信、严谨慎独的工作态度和规范的护理行为习惯。

4.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中职生体育健康标准。

5.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6.具有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及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三)考核方法

1.课程考核

考查课:以100分制计。根据平时、出勤等进行评定。以平时成绩(包括出勤、作业、课堂提问、课堂纪律)占40%,期末考核成绩占60%计算。

考试课:以100分制计。要考虑课程特点,选择多样、合理的考核方法。可采用笔试、口试、技能操作等方式进行考核;对职业核心课程的考核必须有技能考核,考核分数分配为平时成绩20%、技能考核40%、期末考核成绩占40%计算。

2.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

根据学生平时出勤、实习表现、实习总结和实际操作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1)理论考试:实习期间考试四次,每次考试试卷100分。

(2)量化考核:在100分基础上,有扣分项目和加分项目。把出勤、仪表、违纪等项目均列入考核范围内,凡有请假或违反学校和医院的各项规定者扣除相应分值;在医院获得表扬和奖励者可加相应分值。严重违纪者取消实习资格。实习期间量化考核如不及格,将延期毕业。

(3)实习手册:保持整洁、填写规范者为100分。

3.执业资格证书

按照国家执业资格考核部门要求,组织参加,成绩合格颁发国家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在学生执业资格考试中,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学生的通过率,对学生全程学习负责。进行学生在校期间执业资格的全程的课程体系建设。一年级把执业资格考试相关考点渗透到各门基础课中,二年级将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融入到各门专业课中,反复讲解、考核重点,实习中将考试大纲内容发给学生,利用实习期不间断学习,实习返校后,成立专门的考前培训,集中训练三个月,进行“百日强化”精讲、串讲,周考、日考结合,成绩排榜,“末位劝退”,提升了学生执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

学校坚持顺应时代的先进教育理念,把工作重心放在专业设置建设上,建设中突出学校特色,坚持在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改革中有所突破,为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学校发展创造了更大的空间,同时也为培养社会需求,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猜你喜欢
专任教师课程体系设置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7招教你手动设置参数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北京高校专任教师结构(1991年—2017年)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基于“教学过程”的高职专任教师绩效考核组织实施研究
北京普通高校的教师队伍及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