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校园国内外发展的分析与研究

2014-03-16 05:51浙江纺织服装学院陈培君
电子世界 2014年7期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数字

浙江纺织服装学院 陈培君

1.研究背景

高校的数字校园就是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设施与平台,达到从软件环境、硬件设施到许多教学、管理、育人、服务等工作的全面的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以具体校园环境、业务工作和学习生活为的基础,建设一个信息化、数字化虚拟环境以便于改变现实校园的环境,从而开拓功能、提高效率,最终全面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数字化。作为现代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生活的重要平台,数字校园对于增强高校核心竞争力、提高社会美誉度以及促进学校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建设数字校园的水平不仅反映了领导者对现代教育发展趋势高屋建瓴的层次水平,也彰显了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程度,更是评估高校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1]。

在国内高校从数量扩张到内涵建设的转型过程中,数字校园建设是提高办学效率、提升竞争实力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资源整合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高校数字校园正在走向以“问题为核心”的业务综合管理阶段[2]。在这一背景下,数字校园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逐渐成为热点领域,数字校园的“一站式”服务开始“浮出水面”受到各大高校的重视。数字校园的主体用户是教师和学生,因此,在数字校园的设计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从用户的需求出发,使教师、学生和管理者都能够得到更加便利的服务,从而乐于接受使用,就需要深入研究如何实施“一站式”服务的设计。

数字校园信息服务平台是教学、科研、办公“一站式”服务的载体,其服务的目标核心在于,数字校园要为用户带来真正的便利和促进管理绩效的切实提高。然而,这一目标单依靠先进的理念远远不够,还需要进行数字校园信息平台的软件设计方能得以实现。通过数字校园综合信息平台的设计,能有效地促进高校的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不仅有利于实现管理的规范化、信息的网络化,更有利于实现服务的人性化、决策的科学化,提升师生的数字幸福感,最终支撑高校的发展战略,提高高校的整体竞争实力。

2.数字校园

2.1 数字校园的缘起

数字校园概念的提出,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一个研究项目,项目的发起人是美国的凯尼斯.格林教授[5]。1998年,美国副总统戈尔发表了一个演讲,标题是“数字地球:二十一世纪认识地球的方式”,由此,“数字化”的概念在全球广为传播,并衍生出了“数字农村”、数字校园”、“数字社区”、“数字城市”和“数字图书馆”等多种概念。

2.2 数字校园的界定

数字校园的概念众说纷纭,不同的大学采用不用的项目方案和技术框架,许多种数字校园的解决方案也选择不同的IT科技公司作为合作伙伴,同时相异的数字校园项目方案也体现了不同的设计理念与教育思想[3]。随着数字校园的不断发展,数字校园的概念内容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1)有文献认为数字校园构建是在实体校园的基础之上,应用高级的IT技术和信息化设备的技术与手段对人、事、物、信息、知识等资源进行整合,从而构成一个仿真虚拟的数字世界的网络现实,是现实校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拓展与延展。通讯网络、技术平台和应用系统构建成整个数字校园的神经中枢,能完成真正的数据支撑与信息服务的校园才是真正的数字校园。

(2)也有文献认为数字化校园是利用通信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计算机技术对高校的社团、团队、生活、社会服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所有资源信息全面开展再集成与再整合,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完成访问管理与记录,资源集中与管控和用户授权与管理的全面数字化和科学规范的管理。

所以,笔者认为“数字校园”是利用信息技术对学校管理信息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进一步整合和集成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等多种资源,最后形成统一的账户调度、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数字校园的目标是提升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社区服务水平及整体竞争力。数字校园的内涵和外延如图1所示。

3.国内外发展现状研究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社会的许多领域中引发了深层的变革,在高校管理领域的标志是数字校园建设。西方发达国家的高校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数字校园,国内高校起步虽晚,但是也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3.1 国外研究现状

1998年1月31日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The Digital Earth:Understanding our planet in the 21st Century的报告中,最先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7]。90年由美国克莱蒙特大学教授Kenneth Green主持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The Campus Communicating Project”,是最早出现的数字校园的概念,在这之后数字化的概念被全世界的人们广泛接受。

一直走在数字校园建设前沿的是美国高校。当今,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校园信息化建设已经涉及到校园办公、图书管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区活动、学生生活等许多不同的方面,取得了卓越的良好效果和成绩。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访问到美国的许多“虚拟大学”[4]。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学校的各种数据信息进行网络化管理的美国斯坦福大学,能够提供诸如数据分析和综合查询等的多种功能。

整体来说,欧美发达国家高校的数字校园建设的呈现以下几点特征:

(1)具有将各种各样不同的系统整合集成在一起的集成平台工具;

(2)具备统一的账户信息管理与服务;

(3)以统一综合的门户网站的形式提供多种Web应用;

(4)提供取代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成熟、稳定的自动化、流程化、协同化管理软件系统;

(5)不同级别、学科的师生可以在无限拓展的不同时空数字校园中工作、学习和生活。欧美国家高校尤其注重在数字校园的关联领域进行大量的前沿性研究。

3.2 国内研究现状

90年代开始,国内高等学校着手大规模的信息化建设,这比欧美国家的大学远远的甩在后面十到二十多年。在高等学校的的教育教学、科技科研以及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广泛而全面的开始大量应用数字校园。

以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为首的国内从2000年左右开始“数字校园”全面规划与整体设计的为中心的建设工作,从此国内高校的整体建设的数字校园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6]。在教育信息化管理方面,协同自动化办公系统、财务收费管理系统、电子绩效综合考核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平台等大量的管理信息应用系统都已在我国许多大学开展或实施。在三维虚拟数字校园构建上,三维虚拟香港中文大学模拟系统已经帮助提升香港中文大学的信息宣传和国际服务。在IT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上海复旦大学早已建成具有复旦自我特色的大学互联网络数据中心(University Internet Data Center,UIDC)。在无线局域网建设上,2002年北京大学以校园有线网为基础,快速构建了国内高校首个全校园覆盖的无线校园网。

近年来,各大高校特别是985和211高校,开始筹划校园一站式服务和跨部门的流程重组,纷纷推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对外经贸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学生综合服务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建立了校园文化生活为主题的虚拟社团服务门户。其他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还有数字离校系统、网络迎新系统、学生综合服务平台、校内跨平台支付系统、报名缴费系统、学籍综合管理系统等。2007年至今,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高校数字校园实现了人事、教务、科研、办公的一站式服务,具有个人信息查询、服务集成、代办事项提醒等服务功能。

从以上实践发展来看,我国高校的数字校园建设正在实现从“普及推广”阶段向“综合服务”阶段转变,这一发展趋势呈现出以下特征:

(1)从以管理为主要目标向以服务为主要目标转变,从以“业务为核心”向以“以服务为核心”转变;

(2)从分割式服务向以人为本的“一站式”服务转变;

(3)从单一部门的“信息孤岛”向跨部门之间的“信息协同”转变;

(4)从单一业务部门的流程电子化向多部门的流程再造转变;

(5)从单一提高管理效率向提高科研和教学能力转变。通过数字校园的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高校正在实现从管理型组织向服务型组织的转变。

图1 数字校园的内涵和外延

3.3 国内外数字校园发展现状比较

全球信息化进程推动了,有条件的高等教育机构在国内和国外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规划和实施。学校信息资源库的整体规划,校园网络建设和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最终完成的教学资源管理的规范化,信息网络化,决策的科学性高等院校建设。

我们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如起步较晚,赶上任务的缺点,但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这方面的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近年来,国内高校的建设和应用信息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些高校的硬件条件已经达到了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大学水平的。然而,国内高校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国内高校和大学的建设和管理的信息化,也有很多的问题和困惑。美国大学信息管理与控制,国内高校信息化的成功经验,也需要在很多方面做出努力。

4.数字校园发展的关键及存在问题

尽管各高校都在积极升级和改造数字校园,目前学校存在的应用系统建设均是针对机构、部门或者业务范围的实际工作需要进行设计的,因此各个系统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数据规范与标准以及全局视角的统一的系统规划和设计接口,也没有从发展的面向未来的设计和学校战略的高度来考虑,这些业务系统和应用平台在建设中和实际应用上存在着诸多问题[5]:

(1)对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重视程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重硬件、轻软件,重技术、轻管理仍然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一些高校更难以达到既重视管理更重视服务的高度。

(2)高校行政部门各自为政,难以实现信息协同和流程再造。原有的信息系统往往是基于单一部门的信息孤岛。存在各部门重复建设、总体信息化水平较低的问题。

(3)缺乏信息化统一建设标准。目前各个业务系统,比如上网、邮件、OA等均有单独用户名、密码,各部门信息资源封闭独立,无法实现数据共享服务。学校无线网络没有实现全覆盖,学生公寓网与校园网互联互通存在鸿沟,校园信息基础设施平台缺乏优化融合。

(4)信息化技术支撑队伍十分薄弱。对信息化工作缺乏专人统筹管理,应用系统开发和信息资源建设人才队伍严重不足。目前高校使用的应用软件多为定制,应用系统投入运行后,缺少稳定的专业化系统运行、维护更新和业务管理及技术支撑队伍。

综上建设以人为本、一站式、综合信息服务数字校园平台是我国高校数字校园的当务之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5.结论

本研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总结和归纳国内数字校园建设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为未来应用成熟、稳定和前沿的互联网Web平台和应用系统开发技术设计开发数字校园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工程思想和设计方法,构建一个以前沿技术和成熟模型为核心,适用于高校大学资源规划的数字校园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设计模型与应用方案。

全面提升高校教育信息化水平,逐步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教育教学信息化,教育科研信息化,学生学习信息化,家校沟通信息化,实现人、事、物的联动控制与协作管理,使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达到一流水平甚至先进水平,使学生应用教育信息化资源学习的能力得到大幅提高,实现高校教师、学生、资源和外界的互联互通,使数字校园成为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真正实现数字校园、虚拟生活、和谐沟通。

[1]陈培君.基于SOA的数字校园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研究与设计[D].四川:电子科技大学,2013.

[2]王运武.我国数字校园建设研究综述[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4).

[3]姜辉,许鑫.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情报杂志,2003.

[4]程建钢.数字校园建设的思考[Z].2010.

[5]焦中明.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几个问题[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6):52-54.

[6]陈圣日.打造数字化学校: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探索[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数字化校园数字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