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知道我什么都不知道

2014-03-13 03:00水木丁
高中生·青春励志 2014年4期
关键词:皮埃尔戏剧性安德烈

水木丁

《战 争与和平》太巨大了,所以写下的读书笔记无法只是三言两语。

“普弗尔是那些自信到不可救药、一成不变、宁愿殉道的人们中间的一个,这种人只能是德国人,因为只有德国人根据一种抽象观念——科学,也就是根据臆想的完美无缺的真理的知识,才有这样的自信。法国人之所以自信是因为他认为他本人不论在智力还是在肉体,不论对男人还是对女人,都有一种不可抗拒的迷人魅力。英国人很自信,其理由是他是世界上组织最完善的国家的公民,再者,一个英国人永远知道他应当做什么,而且知道他作为一个英国人所做的一切都毫无异议是正确的。意大利人之所以自信,是因为他总是激昂慷慨,容易忘掉自己和别人。俄国人自信是因为他都不知道,也不愿意知道,因为他不相信有什么东西是可以完全知道的。”

我看这段文字的时候是在半夜,躺在床上笑出了声,但是读完了整本书,我才知道,托尔斯泰大爷不是幽默地自嘲,他是认真的。这么两大本一千多页的东西包含了很多内容,可以从各个角度去解读,但是他想告诉我们主要的一点就是,其实我们什么也不知道。

我们总认为我们掌握了这个世界,但是这个世界有它自己的发展规律,地球是如此,世间万物的发展也是这样,一八零几年的战争,这么多国家厮杀成一团,今天一群人从西边打到东边,明天一群人从东边打到西边,这到底是为什么?托尔斯泰说,他不知道。说知道的,都是扯淡。这个论述复杂得很,具体内容参见《战争与和平》。

在人生中设置太多的目的,结果实现的到底有多少,是很难说的,因为即便是个人的生活,有时候也不是按照我们的计划那样发展的,就像两军打仗,部署得很周密,图画得很细致,可到时候,部队不知道怎么就乱了套。

托尔斯泰其实就是想让我们知道,别跟这些较劲,世界大得很,人类千万不要自以为是。

全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竟然不是主角,而是库图佐夫老爷子和多洛霍夫。我看到最后几章,托尔斯泰为库图佐夫辩解的那一部分,就想,如果做库图佐夫这样的人,大概就是会有这样的结果,那么还要不要做?

安德烈公爵死的那一段,看书就比当初看电视剧清楚多了,他不是死了,他是醒了,所以我没哭,希望以后我也能这样死,这样醒。

皮埃尔,代表着个人活着走出精神困境,走向圆满的幸福之路的一种可能性。但是这种幸福,是要经历很多苦难,放弃那些无谓的挣扎之后才能获得。并且,必须承认,不是每个人都能有这样的福气。皮埃尔,是一个贵族,在某种程度上,他有全力追求精神出路的优先条件,因为普通的人,常常要花很多精力去解决面包的问题。这对很多人来说,绝对是构成干扰的。但反过来说,也可以理解为,贵族也是人,再有钱,也一样有他的精神困境,安德烈如此,皮埃尔也一样,人生这汪浑水,人人都要靠自己趟过去。

忘记谁说的了,所有文学艺术大师都是翻译家,他们较少创造,他们只是倾听与记录。

我是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所以我理解为万事万物之间有自然而然的发展规律和推动它们前进的力量。

无论那力量是什么,它不是人类的。人是渺小的,所以我们只有学习尊重它,而不是掌控它。

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戏剧性的事,所谓戏剧性,那是人造出来的词儿,所有事情的发生,都是合情合理的。历史学家要解释它们,让它们为某种目的服务,人类以某种经验去把它们分门别类地装起来,结果就矛盾百出。那些解释不了的,就被人说成了戏剧性,人们以此为托词,不肯承认自己本来就是无知的。

俄国人之所以自信,是因为他什么都不知道,他也不愿意知道。中国人自信,是因为他觉得他什么都知道。

这确实是一本生命中很应该读的书,但是要看是在谁的生命中了。

有的人一辈子为自己知道的那点东西沾沾自喜,他们永远不会懂得这本书要讲的是什么,他们永远没办法把他们的脑子腾空。

托尔斯泰太酷了,因为他说出了很多人都不敢说的那句话:其实我们什么也不知道。

(引文有改动)endprint

猜你喜欢
皮埃尔戏剧性安德烈
长春花蓝+玉米黄
想吃两块
命途多舛的数学家:安德烈·韦依
戏剧性CIRCUS
皮埃尔摘月亮(下)
皮埃尔摘月亮(上)
《悟空传》戏剧与文学的跨界叙事
谁是真正的赢家
绝世奇术
想吃两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