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碳化机理及时间效应模型研究

2014-03-13 22:45徐菁菁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年7期
关键词:混凝土

摘 要:混凝土碳化的时间效应是土木工程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首先,从内部因素、环境因素、施工因素等三方面分析了混凝土碳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接着,分析了混凝土碳化时间效应的传统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归纳总结,建立了广义碳化模型。最后,通过实验室试验数据模拟和误差分析,指出了广义碳化模型的适用范围。

关键词: 混凝土;碳化深度;时间效应;经验模型

1 前言

混凝土碳化(concrete carbonation)是指水泥石中的水化产物与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发生作用, 生成碳酸钙或其他物质的物理化学过程[1-2]。其碳化深度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增大,通常称之为碳化时间效应。随着碳化深度的增加,混凝土构件的有效截面将逐渐减小,混凝土中的钢筋将会逐渐锈蚀,进而削弱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缩短混凝土工程的使用寿命[3-4]。因此, 建立混凝土碳化模型, 预测碳化深度的发展过程, 对于结构或构件耐久性的分析和结构剩余寿命的预测有重要意义。

2 混凝土碳化影响因素

2.1 内部因素

混凝土中增加水泥用量,一方面可以改变混凝土的和易性,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混凝土的碱性储备。因此,水泥用量越大,混凝土强度越高,其碳化速度越慢。另外,水泥品种对碳化速度也有重要影响,试验表明[2],在相同条件下高炉矿渣水泥碳化速度最快,早强水泥对应的速度最慢。

2.2 环境因素

温度、湿度、光照都是影响碳化的外界因素。混凝土碳化与光照和温度有直接关系。随着温度提高,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扩散逐渐增大,为其与氢氧化钙反应提供了有利条件。阳光的直射,加速了其化学反应,碳化速度加快。二氧化碳溶于水后形成碳酸才能和氢氧化钙进行化学反应,所以非常干燥时,混凝土碳化无法进行。由于混凝土的碳化本身是一个释放水的过程,环境相对湿度过大,生成的水无法释放也会抑制碳化进一步进行。试验表明,相对湿度在50%~70%之间时,混凝土碳化速度最快。

2.3 施工因素

施工质量差表现为振捣不密实、养护不善,造成混凝土密实低、蜂窝麻面多,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氧和水分的渗入创造了条件,加速了混凝土的碳化速度。除此之外,混凝土养护状况对碳化也有一定影响。混凝土早期养护不良,水泥水化不充分,使表层混凝土渗透性增大,碳化加快。

3 混凝土碳化的时间效应模型

经验模型是以快速碳化试验与室外暴露试验,以及实际工程碳化调查为基础而建立的模型,对实际工程有较大意义[1,2,4]。经验模型公式的计算一般较为方便,其系数选取需要结合实际工程。

3.1 传统数学模型

以水灰比(W/C)为主要变量的经验模型,主要以朱安民模型和Nishi 模型为代表,其相应的经验公式分别见公式(1)和公式(2):

(1)

(2)

以水灰比(W/C)和水泥用量(C)为因素的经验模型主要以邸小坛模型和张令茂模型为代表,其表达式分别为公式(3)和公式(4):

(3)

(4)

经验模型,在考虑了抗压强度、使用环境、养护条件和水泥品种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混凝土抗压强度为主要参数,牛荻涛提出了碳化深度的计算公式:

(5)

以上公式中,y表示碳化深度,t表示碳化时间,其它符号的意义参见具体文献。

3.2 广义碳化模型

以上碳化深度时间效应的经验模型,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虽然表达方式各不相同,但它们均为时间t的0.5次方,总体可归结为统一的模型公式,隐含着碳化深度的平方与时间成正比:

(6)

式中,u、v为综合影响系数。上式是对公式(1)-(5)的广义数学概括,暂且称之为“广义碳化模型”。

从数学本质上讲,传统模型和广义碳化模型一样,均是仅有一个独立的模型参数u或v。

3.3 模型验证

采用广义碳化模型公式(6)分别对C20、C40、C60等不同强度混凝土的试验数据进行拟合模拟,结果见图1,图1中的实测数据来自文献[5]。为了进一步说明模型的精度,把不同强度的混凝土的模拟误差绘于图2。

图1 碳化时间效应实测与模拟 图2 模拟误差分布图

由图1和图2可见:

(1)广义碳化模型的趋势与混凝土碳化时间效应相同;

(2)广义碳化模型对高强度混凝土的碳化时间效应模拟较好,对低强度混凝土模拟存在较大误差;

(3)模拟误差总是呈现先负后正的分布态势,这一态势与混凝土强度等级无关;

(4)误差的分布态势可能是模型只有一个独立的变量这一局限性造成的。

4 结束语

文章对混凝土碳化的时间效应从机理、影响因素、时间效应模型等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时间效应模型的公式进行了归纳。通过不同强度混凝土的实测数据,对传统碳化模型的精确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传统模型存在较大的拟合误差,这可能与传统模型仅有一个独立的模型参数有关,根据试验数据,建立更为合理的多参数数学模型,还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Wang Wei, Shu Zhijian, Zheng Qiang, et al. Tang. Study on predicting method for time-dependent concrete carbonation depth: improved empirical simulating formula [J]. Electronic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2013, 18(K), 2309-2322.

[2]肖佳,勾成福,金勇剛.混凝土碳化深度预测模型[J].粉煤灰,2010,(1):15-17.

[3]王伟,周爱兆,冯丽,等.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龄期数学模型[J].建筑材料学报,2012,15(5):633-637.

[4]李浩,施养杭.混凝土碳化深度预测模型的对比与分析[J].华侨大学学报,2007,28(2):192-195.

[5]孙荣荣.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碳化深度随龄期变化分析[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6,15(4):6-7.

作者简介:徐菁菁(1983-),女,浙江台州,浙江五联建设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混凝土
混凝土试验之家
关于不同聚合物对混凝土修复的研究
低强度自密实混凝土在房建中的应用
混凝土预制块模板在堆石混凝土坝中的应用
混凝土,了不起
混凝土引气剂的研究进展
小议建筑混凝土的发展趋势
废弃混凝土的回收应用与分析
浅淡引气剂在抗冻混凝土中的应用
变态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