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语文课堂的问题设计策略

2014-03-13 00:21:45丁锦余
语文天地 2014年1期
关键词:建湖动情文本

丁锦余

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是很值得探究一番的,因为它有助于达成教学目标,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那么,语文教师应该设计怎样的问题来创设有序的课堂活动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找准文本与生活的连接点,找准文本中的动情点,找准文本的延伸点。

一、找准文本与生活的连接点

课堂问题的设计应尽可能地将文本与学生的生活连接,以便激起学生的兴趣。语文课的学习内容来源于生活,也要走进生活,贴合实际。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它对学生的启发和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内容息息相关,这就要求语文课堂不能独立于外在的生活空间,而是要以生活为散发点,充分给予学生独立学习、思维创新的空间,使他们在生活中享受学习,张扬自己的个性。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相融合,才能体现出语文教学的实际价值,语文教学也才会充满活力。

学习老舍的《想北平》时,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后,教者明白学生最不能理解的是选材。这是学习这一课的难点,也要借此帮助学生解决散文写作的选材问题。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离开建湖若干年后,你要写一篇回忆故乡的文字,你会写些什么?学生发言很踊跃,综合他们的发言不外乎是建湖的小吃、家门前的小河、小时的趣事等,接着老师又问去过北京旅游的学生,如果要他们写一篇有关北京的散文又会写些什么呢?去过北京的学生纷纷发言写故宫、天坛、颐和园等,所写的都是大家所熟知的风景。两厢对比笔者问学生为什么写建湖你不会写建湖人引以为傲的地方反而写小河、小吃等?学生很快明白我们是以游子的身份来写对家的情感。

学生很快就明白了作者选材的目的。这是因为他在北平生活了多年,对北平充满了热爱,因此笔下流露出与其他作家的不同。倘若老舍未曾在北平久居,只是北京接纳的众多游客中的一位,恐怕其笔下除了感慨建筑的恢宏与历史的悠久外也就没有什么了。作者将笔尖指向了平凡的生活,他描绘的是普通北京人的院子,就因为他把自己当作一位普通的老北京人,他就生活在老北京的四合院中,熟悉那些古朴的院落与胡同。作者通过质朴的文笔,从一名平民文学家的角度表达了自己对北京娴静而朴素生活的热爱与怀念。从另一方面,老舍从一位平凡的老北京市民的角度来看待北平,他向往的是平民生活,看到的是平凡下的精彩,突出的是“平民意识”。

笔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去设计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体会明白作者的选材,从而很轻松地解决了课文学习的难点。

二、找准文本中的动情点

许多文章都有以情动人的亮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的抒情段落,围绕动情点设计问题。如在学习王实甫的《长亭送别》这一折戏时,为了更好地体会莺莺面对别离时的悲愁之情,要求学生为《四煞》谱上曲,可以其中的几句唱词为基础,用自己喜欢的、熟悉的曲子来搭配,还要尽量符合《四煞》的意境。学生本来就很喜欢唱歌,从他们的兴趣出发,学生很踊跃地开始谱曲。当其中某位女生尝试《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曲调时,全班顿时肃静,唱完后掌声响亮。

王实甫用华丽秀美的语言表达了离愁别绪,我们在学习理解时由于文章精彩,用语言解释语言会显得捉襟见肘。这时可以充分利用曲词本身的抒情性与音韵美的特点,直接用音乐来诠释情感。

要捕捉课文的动情点,教师必须有激情,教师的投入程度决定学生的投入程度。教师只要把握好课文的动情点,就一定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就会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去,课堂学习的效果自然会好。

三、把握文章的延伸点

课堂教学中,启迪学生的思维,对课文进行延伸,创设课堂活动,更易激发学习兴趣,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在学习苏轼的《赤壁赋》时,笔者先提问导入:“岁月已逝,人生短暂。面对有限的人生,面对人生中的挫折与磨难,你有哪些感想?”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切入,引发学生的思考。学习完课文后,笔者呼应开头又一次提问:“学习了苏轼的《赤壁赋》后,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东坡?从他身上你学到了什么?”以此问题进行拓展,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也提高了学生抗挫折意识。

当然拓展也可以把课内和课外连接起来,形成大语文学习观。比如在学习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序》一文时,笔者布置了一道课后拓展作业:请你选一位忠义人物,古今中外皆可,搜集他的生平事迹,选取其中的典型事例,用夹叙夹议的写法,写一则评传。

教师备课时应针对学生的生活特点,抓住课文的延伸点去设计教学活动,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更活跃,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才会更高,课堂学习才会高效。

总而言之,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设计问题要找准课文与生活的连接点,捕捉到课文的动情点,抓住课文的延伸点,只有这样才能组织语文课堂的有序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的能力,让课堂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动,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的学习氛围,这样的课堂才会高效,学生才会学而快乐着。

猜你喜欢
建湖动情文本
回首十年代表路:以心换心以情动情
建湖:“乘风破浪”迈向高端装备制造“智高点”
华人时刊(2020年21期)2021-01-14 01:33:34
建湖杂技饮誉海内外
华人时刊(2020年19期)2021-01-14 01:17:14
建湖藕粉圆:甜润爽口 余香不绝
华人时刊(2020年21期)2020-11-17 11:28:32
王申勇:“格物”的精神与“动情”的演绎
艺术品鉴(2020年3期)2020-07-25 01:53:52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孟冰 “动情”“动心”“动气”是写戏的三大境界
江苏建湖 打造“矩阵”平台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倾听夏日里最动情的声音
散文诗(2017年22期)2017-06-09 07:5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