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的自证

2014-03-13 20:06徐赫
时间线 2014年1期
关键词:王传福比亚迪电动车

徐赫

在中国,哪一家汽车公司敢动用巨额投资,豪赌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又有哪一家汽车厂商敢于明确对Tesla发出挑战?答案只有一个:比亚迪。

2013年的全球汽车市场上,Tesla无疑是一颗最亮眼的明星。但比亚迪总裁王传福却口出“狂言”:能“分分钟造出Tesla”。似乎是与此相印证,不久之后,比亚迪就推出了其最新车型—双擎双模电动车“秦”。

12月17日,“秦”于北京举办发布会。在现场,你能感受到比亚迪蓄意寻求的一些变化:比如结合最新最热话题、发布前期在网站上推出“秒杀”赢取现车等吸引眼球的营销方式。

技术上,“秦”继承了高级中端车思锐的绝大部分技术,仅在动力系统上重新组装了双驱双模(电动+混合动力)系统。其还搭载了HUD夜视系统、360°全景影像、10.2英寸电容触摸屏等创新技术。

然而,作为比亚迪在电动车市场上的一款“过渡型”产品,“秦”并没有太多开创性的革新之举。尤其是比亚迪早年定位于中低端乘用车市场的品牌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所以“秦”的首要任务是提升品牌价值和影响力,进而刺激消费市场。比亚迪高层也表示,“秦”18.98万元至20.98万元的定价只是成本价,目的在于推广,而不是获取利润。

不过,王传福当天却没有出现在发布会现场—此刻,他正率队与各地方政府接洽,希望在“秦”大批量投放市场之前可以在更多的“新能源车推广城市”拿到财政补贴。

虽然比亚迪和Tesla两家公司在汽车的制造方法、模式以及目标用户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异,但某种程度上说,两者对电动车的执着却是如出一辙。

和Tesla CEO埃隆·穆斯克一样,王传福也是技术狂人,尤其对电动车有偏执的信仰。然而,在此之前,比亚迪执着于公共交通领域新能源汽车,希望以自主研发的经济型车载电池技术为突破点,颠覆公共交通,继而发力乘用车市场。

2013年Tesla火遍全球,对比亚迪来说,这无疑是引发人们对新能源汽车关注的一次机遇。如今,传统汽车企业也纷纷踏入了电动车行业,电动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话题,它被不断佐证代表了未来方向。

然而,这样的判断或多或少掺杂了媒体宣传附加的催化作用—尤其对于中国市场来说。中国的现实是,电动车市场仍受政策、基础设施和技术成熟度等因素影响,真正普及纯电动车还有很长的一段路。

比亚迪目前遭遇的困境就能说明一些问题。

发布会后,外界就有评论认为,“秦”的价格在11万左右才会足够有竞争力,如果高于15万,消费者会难以接受。对于原本主打经济、实用的比亚迪,“秦”开创的动力系统卖点也缺少市场认可度。

王传福希望用“秦”的科技感和时代感打动消费者,并扭转其对比亚迪品牌的固有印象。此外,“秦”还通过加大质保时间和力度来吸引用户——但代价是后续的质保服务要耗费巨额资金。

第三季财报显示,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比亚迪亏损4426.5万元。所以,“秦”的售价也需考虑到比亚迪所承受的资金压力。

但尽管如此,在眼下的“过渡”时期,比亚迪仍亟需一个可以向乘用车市场证明自己科技实力的车型。

一方面为用户加深其“电动车市场先行者”的印象,为后续的E系列电动车—甚至是全线发展双擎双模—铺路。而如果考虑到政府补贴以及未来政策给予的一些优惠措施,比亚迪或许能够迅速靠“秦”的“低价”铺开市场—这也是典型的快速占领用户思路。

另一方面,中国汽车业生态圈,地方保护严重,比亚迪如果想拓展新能源汽车市场,也需要一辆前期试水产品刺激政策制定者,所以沉寂半年之久一直没有上市的“秦”,也可以被认为是在试探行情,试图倒逼一些政策制定者重新做决定。这也是王传福目前正积极运筹的事情。

所以,“秦”之于比亚迪,最大的作用还在于教育市场,对用户进行前期普及。但同时因为技术和政策的压力,“秦”的出现多少也显示出了比亚迪的无奈。

或许,比亚迪能“分分钟”造出平民版的Tesla,但如何卖出去,进而培养一批认可其品牌的忠实消费者,却不是“分分钟”能做到的。

猜你喜欢
王传福比亚迪电动车
比亚迪元PLUS
比亚迪“出海”
电动车有可能没有高档和豪华车
长嫂如母,成就中国巨富王传福
长嫂如母,成就中国巨富王传福
电动车新贵
王传福:抓牢汽车两场变革机遇
比亚迪宋
王传福:只做全球第一
电动车来了 充电桩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