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体现父母的修行

2014-03-13 04:42曹洁
37°女人 2014年7期
关键词:小马母婴内心

孩子的教育体现父母的修行

本期嘉宾:曹洁

资深心理治疗师,北京服装学院特聘教师。创办儿童教育机构,致力于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和教育工作,在儿童心智测评、亲子关系等方面有丰富经验,长期举办各种形式的育儿沙龙、亲子讲座和夫妻共同成长工作坊。

我们上期分析了一个家庭的依恋关系问题,不少学员都来参与讨论。事实上,很多人都没能在成长中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统计表明,安全型的依恋关系在人群中大概只占59%,回避型的依恋关系大概占25%,焦虑型和恐惧型的依恋关系各占8%。依恋关系导致的普遍性的问题有哪些,该怎么处理呢?

对外物的节制

曾经有位先生很无奈地找我咨询,他说根本不敢把银行卡放在妻子手里,因为一天之内就会被她刷透支。

现在有不少孩子患肥胖症,他们胖起来的主要原因就是饮食无节制,就好像感受不到饱一样。我也曾到医院看过一个念高二的女孩子,她患了厌食症,住院两个月,体重才增到80斤,已经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了,这是另一种极端反应。

我们能从一个人对外物的索取中,看到他内心的状态。比如,很多孩子内心得不到满足时,就通过吃来缓解内心的焦虑,食物对他们来说,更是心理上的抚慰剂。有成瘾行为的人大多都在依恋关系上出现了问题,依恋关系正常的人对食物、衣服等外物的索取是有节制的。

肥胖儿童往往过分依赖家庭,不喜欢与人接触,害怕批评,自我评价很低,而且越是如此越通过吃来缓解焦虑。肥胖症孩子的父母找我咨询时,我都会建议他们加强孩子和母亲的依恋关系,让孩子从内心建立起安全型的依恋关系,这样他们才能逐渐跟人产生健康的互动,同时也得到更多的乐趣,否则他们还是会通过食物等外物的过度刺激,来满足内心的需要。

尊重与控制

最近我们在对大三学生的调查中发现,他们有着非常严重的迷茫感: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他们习惯于让别人来解决问题,因为父母对他们的生活给予了太多安排,他们很少能作为独立的个体去决定些什么,因此产生了过度依赖。

举个普遍的例子,国内的孩子几乎都是被把屎把尿长大,这能帮助孩子形成有规律的排便习惯,但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也剥夺了孩子用生理感受自主决定排便的权利。我儿子小时候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在把尿的时候只要他抗拒,我就会放弃。儿子8个月的时候,正是夏天,他总扯尿不湿,我意识到他很不舒服,就脱掉了,这一天洗了20多条裤子。可我逐渐发现,他竟然在排便的时候有下蹲的动作了,因为湿的裤子贴在身上很难受。后来,我给他买了一个小马坐便器,引导他蹲坐在上面排便。再后来,这个小马被放到了卫生间。经过多次引导,儿子逐渐知道方便时要去卫生间找小马。

如果对孩子干预过多,时间长了,就会给他传递这样一个信息:我不需要做些什么,等着安排就可以;父母为我做的都是应该的。这种想法非常可怕。

怎样才算不干预?我做过的咨询中,有位年轻的妈妈做得很好。在孩子七八个月的时候,她发现听某一种类型的乐曲时,孩子的肢体甚至眼睛都会跟着做出一些反应。她觉得突然不给孩子听,或者听太多都不太好,但怎么才算适度呢?她通过观察孩子的反应和情绪来判断。现在孩子3岁多,音乐天赋更加显现出来,对不少乐器都有兴趣,但妈妈并没有挑某种乐器让他学,只是常带他感受音乐氛围,认识更多乐器。孩子得到了音乐的滋养,而且可以自主选择,他的想法得到了充分尊重。

建立良好的母婴依恋

简单来说,母婴依恋就是孩子出生后,和母亲建立了怎样的关系。这种依恋关系会稳定地延续下去,影响他与人交往的能力。母婴依恋关系良好的宝宝会认为人与人是能够互相信任和帮助的,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孩子一岁以内,妈妈最好尽可能地陪伴和照顾孩子,同时要对孩子的需求有积极的关注和回应。

举个例子,当孩子哭闹时,妈妈要积极地回应:“妈妈看看宝宝怎么不舒服了?”除了热情、温和的语言,还要有积极的身体互动、目光接触,虽然孩子听不懂你说的话,但他能感受到妈妈的爱。如果这样回应:“刚吃饱,你怎么又闹了?”或者看孩子没什么大问题,就忙其他事,不做眼神和身体互动,抑或是用吓唬的办法:“你再哭妈妈就不喜欢你了。”这样的态度会让孩子知道自己没有被接纳,不利于建立正常的母婴依恋关系。

良好的依恋关系,家庭成员间良性的互动,这些稳定的亲密关系能给人带来安全感,父母本身也需要从这样的环境中得到滋养,以便有更多能量和热情养育孩子。

孩子像一面镜子,他映射的都是父母本身的问题,孩子的教育,本质上体现的是父母的内在修为。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重视依恋关系,检视并修复自己的问题,同时注意和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

猜你喜欢
小马母婴内心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
原来占据你内心的不是我
骄傲的小马
点亮婴儿房,母婴灯具搜集
喜忧参半的母婴产品“海淘热”
小马快快跑
尿布师:只卖纸尿裤的母婴电商
母婴网
一块生锈的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