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建莉
一碗饭的选择
●尹建莉
我曾在微博中发过一道测试题:
周末,两个初中生各自在家玩电脑,都在午饭摆上桌时不愿下线。一位妈妈叫孩子两次,看孩子不愿下线,愉快地把饭端给孩子,让他一边玩一边吃,不让孩子别扭;另一位妈妈叫孩子两次,看孩子不愿下线,不再吱声,吃完饭收拾掉饭桌,把剩下的饭倒进垃圾桶,惩罚孩子,不给他吃饭。大家觉得哪个方法好?
有一些朋友提出了另外的观点,比如既不给他端过去,也不倒掉,把饭留着,他自己想什么时间吃就什么时间吃。其实这仍然是两种方法中的一种,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家长心理上有无惩罚性而归属于第一或第二种。
看过大家的留言,感觉选第二种的似乎更多些。
那么请再回答一个问题:如果孩子不是因为玩电脑,而是因为思考一道数学题或读一本书不愿意过来吃饭,你会用哪一种方法呢? 相信大多数人会改选第一种。
为什么孩子因为学习废寝忘食,就可以得到妈妈亲自送上热饭的关爱,因为玩电脑游戏,就受到不给饭吃的冷酷对待?答案当然是显而易见的:学习功课和玩电脑是两件相反的事,受到的待遇自然不同。
事实上,玩耍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成才非常重要。如果孩子玩耍不足,其情绪和智力都会处于糟糕的状态,他的成绩也将会处于正常水平线下,出现磨洋工、不专注、理解力差等问题,正因为如此,常有些孩子被评价为“挺聪明的,就是不好好学习”。
可能有人会说,我承认玩耍很重要,只是不希望他玩电游。如果他玩别的,比如打篮球、下棋,我就会持有第一种选择。其潜台词是,电游不是健康游戏,是这样吗?
20世纪90年代,台湾军方飞行员在新飞机试飞中频频出事故,调查发现,飞行员注意范围狭窄、空间感觉能力差、应急处理能力不强是事故的主要原因。研究人员运用脑神经及心理测试手段,经过对许多候选人的多方面测试,最后挑选出几位合适的飞行员。事后对这些挑选出来的飞行员的资料进行研究,发现他们几乎都有一个爱好——玩电游,是电游高手。
在电游中,孩子的智力会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比如《帝国时代》,是一个场面宏大、具有史诗规模的游戏。玩家要从石器时代起步,去创建一个强大文明的帝国。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让自己的部落迅速强大起来,战胜别的竞争对手,玩家需要像一个真正的领袖那样,面对政治、经济、军事、生产等各方面错综复杂的情况,要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对一些微小的暗示有敏锐的反应,并要用耐力和勇气去面对困难和挑战……
生活在当下,想禁止孩子玩电游几乎不可能。关键是我们如何引导孩子,帮他选择健康的游戏,比如向孩子推荐一些好玩的游戏,或和孩子一起玩,在玩的过程中加强正面价值观引导。当孩子长时间坐着玩电游,缺少运动,眼睛疲劳时,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发展运动爱好及其他兴趣。
我的女儿圆圆大约从10岁就开始玩电游。刚开始可以一口气在电脑前坐7个小时,顾不上吃饭。把饭送到电脑前,正是当时我的做法。圆圆在初一初二狂玩游戏时,一度影响了学业,我从未因此训过她。在中考和高考前一年,她都自觉地把游戏盘打包到纸箱中,完全投入到学习中。
并非只有圆圆能做到这一点。人都有自我调适的动机和力量,而且年龄越小,调适功能越强大。也许他们会不时地玩过了头,也许短时期内在学业上不如人意,只要家长信任孩子,为孩子营造一个友好善意的家庭气氛,让孩子无任何负罪感地去玩,孩子有能力慢慢协调好游戏和学业的关系。反而是来自成人的外部控制,特别容易打扰这种自我调适,导致其心理秩序紊乱,自我管理能力下降。
某著名大学有一位男同学,入学成绩非常高,人也很聪明,入学第一年却出现挂科现象,整天疯玩电游,留过一级后,仍然不能完成学业,学校只能对其进行劝退。他曾对同学讲,他现在其实并不喜欢电游,上中学时是真喜欢玩,可父母一直对他管得太严了,高中几年几乎没摸一下电脑,也没有任何其他娱乐,他现在只想把所有失去的玩耍补回来。
其实真正让他无法完成学业的,一方面是长期以来不能释放的玩耍需求,另一方面是父母的控制太强有力,他没机会练习自我调整和自我控制,所以这方面的能力也就丧失了。
只有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孩子才有面对自我的时间和空间,才有机会学习适应和调整,才能聚集起自我成长的力量。
父母应该是孩子一想起就觉得最温暖、最可靠、最可以放松的那个人,而不应该是严厉的执法者和令人压抑的君主。一碗饭是送到孩子手上还是倒进垃圾桶,看起来是一件小事,对孩子的影响却深刻而久远。
(摘自《最美的教育最简单》 作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