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说谎的孩子

2014-03-13 02:15李雪梅
37°女人 2014年5期
关键词:零食负面办法

●李雪梅

面对说谎的孩子

●李雪梅

4岁的悦悦在幼儿园被老师“抓到”拿了别的小朋友的零食,却坚持说没有拿。老师反映给妈妈,妈妈心里很不是滋味:本来小孩子拿别人的零食也不算什么,但说谎可就太丢人了……

5岁的晓晨没按规定收拾好玩具就急着去看卡通片了。当妈妈要惩罚他时,他却小声解释说:“我收过了,是弟弟弄乱的。”妈妈又气又急:“这不是睁眼说瞎话嘛!”

6岁的明明急着上床睡觉,爸爸问他有没有刷牙,他回答:“刷了。”爸爸一看,牙刷还是干干的,生气地催他快去刷。没想到他跑到洗手间,只是悄悄浸湿了牙刷,然后就跑回来报告说:“刷好了!”

真会有孩子爱说谎吗

面对孩子的说谎行为,有些父母相对放松一些,认为孩子到底是孩子,不要太在意。而有些家长则心怀焦虑,为了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谈心、讲道理、惩罚,各种办法都试过了,可孩子还是时不时地冒出谎话来。家长们不免担心,毕竟习惯养成了就不容易改正。

在担心未来之前,我们还得先探源,是什么让孩子“爱”说谎?

年幼的悦悦并不知道,自己拿别人零食这件事到底有多严重。她只能从老师和妈妈严肃的口气和紧皱的眉头上,隐约猜到自己犯了错,将要被归入“有问题”孩子的队伍中。惊慌失措下,她选择了拒不承认,这可能是她能想到的唯一办法,可以逃脱对自己的负面评价。

晓晨在妈妈的管教下,一向清楚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可惜“知道却做不到”是他这个年纪孩子的典型特征,因为他们的自控力还有待成熟。急着看电视时,就忘记了自己的“任务”。这时,晓晨最担心的,就是被严格的妈妈贴上“未达标”的标签。于是,他希望用说谎来掩盖“错误”。

或许是太困倦了,实在打不起精神去做自己最讨厌的事——刷牙。设想一下,当成人不需要任何谎言就可以累得倒头和衣而睡时,孩子却不得不硬撑着完成日常程序,他选择敷衍了事也是情有可原的。

原来每个说谎的孩子都在面对以他们的心智水平尚无法承受的压力,同时想不到任何逃避的可能,惊慌恐惧之下,说谎是在他们看来最方便的出路。

由此可见,从某种角度来说,说谎可以说是孩子们心智成长过程中学到的技能,用来帮助自己对付恐惧和焦虑。可以说,没有孩子是忽然爱上说谎的。在他们的世界里,“谎言”没有那么浓重的道德色彩,只是许许多多大人不赞成的,但是做起来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之一。如果失去了说谎的动力,得到讲真话的支持,相信孩子们会喜欢轻松地展示他们真实的一面,毕竟说谎的时候,他们也很紧张。

如何面对说谎的孩子

尝试换位思考,理解孩子“说谎的动力”

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对孩子的行为期望过高?如果孩子不撒谎,是不是肯定会得到自己对他的负面评判?

这时候,换位思考的关键在于理解孩子面对负面评价时,比家长想象的要脆弱。因为他们正处于自我认识的建立初期,对于自己的认知主要来源就是家长和老师。

不过早地对孩子的“说谎”行为作道德批判

对于说谎行为的厌恶和反感不仅会限制父母对孩子的尴尬感同身受,还必然会影响父母的眼神、语气和措辞。这一系列情绪反过来又令敏感的孩子愈发感到不安全、不被认可,于是孩子可能会作出更糟糕的反应。

相反,如果家长仅仅把“说谎”当作众多需要孩子调整纠偏的行为之一,而不是急于给孩子贴标签,并以道德审判的方式批评或惩罚他,其实会更容易帮助孩子和自己共同进入解决问题的轨道。

给孩子机会,重新描述事实

在沟通之后,给孩子一个机会重新描述事实:“现在你知道,不需要害怕什么,你愿意告诉妈妈发生了什么吗?这样我们就可以一起想办法解决它,你说呢?”类似的话明确了家长的立场,为孩子灌注了面对事实的勇气。

孩子们总是以自己所知道的最好的办法来应对难题,这也是他们适应环境的方法。说谎的孩子,与其说是“出了问题”,不如说是“遇到了问题”。认为孩子有问题的家长因失望而批评,孩子则在抵触情绪中越陷越深;反过来,高情商父母会从说谎这个信号中注意到孩子的困境,想办法体察孩子的感受,并积极地面对和处理。有了爸爸妈妈和自己一起面对困境,得到了需要的理解和帮助,孩子又怎么会“爱上说谎”呢?

(摘自《都市主妇》2013年11期)

猜你喜欢
零食负面办法
零食知识知多少
最好的办法
远离负面情绪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零食不能乱吃!
我们有办法
想办法抓住水
论负面教育
零食,也要悠着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