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
艺术 看似无意 实则有心
中国早期的扇画基本上指的是在绢素等丝织品制成的团扇上的绘画。南宋时,源于日本的折扇开始传到中国。到了明代,由于折扇的流行,折扇绘画逐渐代替团扇绘画,成为扇画艺术的主导形式。客观地说,明清两代是中国折扇绘画的艺术顶峰。
明清两代的折扇绘画之所以能够大盛,这与自明代中期开始兴起的文人画有着莫大的关系。明代中期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一个以文人士大夫为代表的市民阶层迅速兴起,他们有着独特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常常执扇携琴,郊游雅集,吟诗作赋,杯酒唱和,其间挥毫泼墨,乘兴挥洒自然成为最佳的抒情方式之一。清代康乾盛世,国力鼎盛,文士入会结社,竞艺雅集之风更甚。流传至今,明代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清代“四王吴恽”和“八大山人”、“扬州八怪”等都有折扇佳作传世。所以毫不夸张地说,文人士大夫是明清画坛的主力军,他们的折扇绘画融入文人雅士的情怀,用独具魅力的笔墨语言,述说着文人画的“意境之美”。
既然扇画在绘画题材以及思想内涵上都着重于抒写文人胸臆,那么它的表现手法和艺术价值自然而然有其独特的面貌。笔者以为,扇画最大的艺术特点莫过于“看似无意,实则有心”。首先是折扇的基本形制决定了扇画的挥洒空间。折扇由于轻便精巧的结构被文人士大夫随身携带,扇面尺幅较小(一般高不过20厘米,宽不过50厘米),且上宽下窄,均为弧形,书写空间极其有限。因此艺术家首先在构图布局时就须成“扇”在胸,精思巧构,方能落笔。其次是折扇有折痕,挥洒不易,所以,要对画面、字体、线条的控制十分经意。此外,扇面的纸质相对厚实,不易吸水,凝滑坚韧,难以反复皴染和渲染,再加上有的材料如色纸、金笺、银笺、素笺、发笺等,落墨、设色性能很难掌握。因而画扇面最见画家功力。
对于扇面书画创作的独特之处,很多文人曾归纳总结过,明代祝允明就曾有过在扇面上写字,犹如舞女在瓦砾上跳舞,“环肥燕瘦,终减态耳”之叹。因此,扇面的尺幅虽小,其艺术价值并不亚于鸿幅巨制。此外,坊间也有“扇面一尺算两尺”之说,同一位画家,同样是山水画,一幅扇面价格要远高于同尺寸的册页。有不少画家能画大画,却一辈子也不敢轻意染指扇面,这是因为扇面无论从构图还是笔墨运用上,都比在普通宣纸上作画要难得多。
特别值得一说的是,清末民国时期,也是扇面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经过明清两代书画家的匠心经营,这时候的扇面画作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品种流传下来,并在传统书画中占有了不可替代的位置。
市场 大师小品 节节攀升
早在1994年国内拍卖刚刚兴起之时,扇面的拍场成交价就表现不俗,在1994年的中国嘉德秋拍中,傅抱石的《仕女》和《山水》两幅扇面分别以38.5万元和24.2万元的高价位居全年度扇面类拍品的榜首。全场219件拍品的成交率达到了90%以上,总成交额为543多万元,诸多拍品的成交价格比估价高出一至两倍。而1994年全年各大拍卖公司的春秋两季拍场中扇面拍品价格超过10万元以上的共有18件之多,其中大多都是傅抱石、潘天寿、吴昌硕、程十发、徐悲鸿等名家的精心力作。这足以说明扇面作为文人艺术家作品的一个代表性门类,具有极大的号召力和市场潜力。
北京翰海在1995年春拍上也推出了扇面专场,上拍的316件拍品成交率高达98%。至此,在两家国内大型拍卖行的示范带动作用下,扇面自此成为拍卖场上的常客,出镜率大幅提高,并且其拍卖成交率一直处于平稳上升的状态。
2000年至2003年是扇面第二拨行情的起步期,这期间扇面市场出现明显升温,人们对扇面的艺术价值、收藏价值,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投资价值的认可进一步加深。明四家、齐白石、张大千等部分名家精品扇面价格一路走高。2004年,在中国嘉德诞生了首批成交价过100万元的扇画拍品,其中唐寅、文征明、陈洪绶等8位名家的《书画合璧》扇面(16开)最终以101.2万元的价格成交。2005年,八大山人《双鱼图》扇面在北京翰海以159.5万元拍出,高出估价三四倍。这也说明精品扇面从十几万元跨越到数十万元、100万元价位的现象逐渐变得不再稀奇。
除了名家扇面价格不断上涨外,各大拍卖公司推出的扇面专场数量也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北京匡时春拍推出“扇面专场”,2011年秋拍又推出“明清扇面专场”,2013年春秋两季拍卖,匡时再次推出“扇面小品专场”和“嘉树堂藏名人扇面书画专场”;2003年秋拍,中国嘉德有“扇面专场”,2010年嘉德四季第21期、22期接连推出两场扇面专场,2011年嘉德春拍中又推出了“扇苑善缘—扇面专场”,2013年又有嘉德四季第35期“风清墨香—扇面专场”;北京保利2007年春拍有“中国成扇书画专场”,2010年春拍中有“集雅萃珍—明清珍贵扇面专场”,2011年春拍“中国扇画和陈子庄小品专场”以及保利第23期“清拂—名家扇面专场”。
现状 中小名家 蓄势待发
从近几年的拍卖记录看,古今大名家的扇面作品可谓一路高歌。如2013年在北京保利上拍的唐寅《江亭谈古图》扇面以1150万元成交;仇英的《孤舟垂纶扇面》成交价也高达690万元;傅山的《行书记事廿四韵》以529万元成交,其另一件作品《秋林高逸》也以494.5万元易主;而文征明的《凭江追远》则以517万元成交。
显然,这些“天价”扇面是普通藏家难以企及的,那么对普通藏家来说,如何“染指”扇面收藏,降低收藏风险呢?笔者以为,不妨关注一些蓄势待发的中小名家或者历史名人的精品力作。事实上,在灿若星河的艺术家中,一些由历代中小名家、历史名人创作的扇面也很丰富多彩。
这些中小名家的作品,有着个人鲜明的艺术特色,在艺术史上有一定地位,也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比如明代书画家周天球的书法花卉扇面、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襄的书画扇面、明末著名文士吴伟业的书法扇面、清代收藏巨匠项元汴的孙子项圣谟的山水扇面、清末居廉、居巢兄弟的花鸟扇面等等,他们的书法和绘画也都名颂一时,颇有可观。出自其手的不少扇面艺术性强,更映射出了所处时代的社会思潮、艺术特色等,但目前的市场行情还处于低位,是不错的入手选择。
此外,那些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可能并不以书画名扬当世,但通常情况下,“字如其人、画如其人,”他们在不经意挥洒之间也创作出不少值得今人圈点的艺术作品,当然也是相当不错的藏品。比如国学大师王国维的甲骨文书法扇面,功力深厚,笔画高古,风格独特。维新领袖康有为的书法扇面,碑帖兼容,独树一帜。近代文坛领袖郭沫若的书画扇面,书法奇崛,绘画典雅,文气十足。
需要指出的是,创作者的名气在艺术品收藏中确实很重要但又不是唯一的标准,艺术品的最大的价值还在于其艺术性。同一名家常常创作出不同价位区间的扇面,所以不能以一概全。有的名家擅长山水,那么由其创作的花鸟扇面就有可能与其山水扇面不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同一艺术家不同时期创作的作品时代性、艺术性、价格也不一。因此,藏家在收藏作品时一定要考虑其构图、布局、色彩、线条等和谐统一,以及扇面在小空间中展现出广阔的视角和意境,力求收藏精品。
总之,扇面虽小,但却“扇”出一个广阔天地,舞文弄墨者大都偏好于此。您只要在此找到真趣、意趣自然会集腋成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