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镜与货贝邂逅的瞬间

2014-03-12 02:57王纲怀
中国收藏 2014年3期
关键词:海贝铜镜钱币

王纲怀

编者按: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史中,铜镜与钱币曾有过怎样的关联?一个是生活必需品,一个姑且算作满足精神需求的“奢侈品”,两者的碰撞又能产生怎样的火花?为了一窥古代钱币与铜镜的“联姻”如何“开花结果”,本刊将特别刊发一组系列文章,看一看不同的钱币元素在铜镜上的展现。

货币起源于商品的生产与交换,货贝是在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原始货币。货贝原是产于我国东海和南海的天然海贝,其背面有齿槽,故又名齿贝。因为来之不易,还有诸多特点:美观光洁,小巧玲珑,坚固耐磨,便于计数;故在远古时代,它们被作为可以充当等价交换的特殊商品——货币,当时计算货贝的单位是“朋”。1976年,在安阳殷墟发掘的商王武丁妻妇好的墓葬中,出土了近7千枚货贝。

众所周知,货贝行用源于夏、盛于商、衰于周,到了春秋时期,由于金属铸币的出现,货贝即逐渐失去货币的功能,又回到了装饰品或护身符的地位。与此同时,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原始海贝供不应求,我们的祖先用陶、石、骨、蚌等天然材料制作“仿贝”;并进一步铸制了我国最早的金属货贝——铜贝,在河南安阳和山西保德等地的商代晚期墓葬中都出土有铜贝。铜贝始于商代中晚期,从周朝起开始流通于黄河与江淮各诸侯国家。春秋战国之际,在当时的王侯贵族中,还使用过包金铜贝以及金贝、银贝等高档次的金属货贝。

彭信威《中国货币史·序言》写道:“中国最早的货币,的确是贝。这点由中国文字的结构上可以看出来:凡是同价值有关的字里,绝大部分是从贝,如贫贱等。分贝成贫,贝少为贱。可见在中国文字形成的时候,贝殻已是体现价值的东西。后来由于真贝的数量不够,人们就用仿制品:用蚌殻仿制,用软石仿制,用兽骨仿制,最后用铜来铸造,这种铜贝就可以说是一种金属货币了。用真贝的时候,以朋为单位,一朋原是一串,后来大概是指一个固定的数目。古诗中有‘既见君子,锡我百朋的句子。”

在今天的汉字中,还保留了许多“贝”字的明显痕迹,与财产、流通、贸易、交换等内容有关的汉字多以“贝”字作为偏旁,如:贡、财、账、货、贩、贾、贿、赂、资、赏、赐、赌、赖、购、赠等。由此可知,货贝的钱币功能对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影响。

货贝的问世年代与中国早期铜镜的问世年代大致吻合,即处于距今约4000年至2500年的夏商、周、春秋时期。一个饶有趣味的问题是,为什么货贝纹饰只出现在这问世有1500年之久的末尾,还有待深入探讨。本文收集了春秋战国之际的9面货贝纹铜镜,以供比对与研究。详见附表。

“货贝”或“货”与“贝”,在历代文献中皆有记载,多指钱币,亦泛指财货。《礼记·少仪》:“君将适他,臣如致金玉货贝于君,则曰致马资于有司。”《周礼·秋官·职金》:“掌受士之金罚,货罚,入于司兵。”郑玄注:“货,泉具也。”《易·震》:“亿丧贝。”王弼注:“贝,资货粮用之属也。”《史记·平准书论》:“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汉书·食货志下》:“百姓愦乱,其货不行,民私以五铢钱市买。”汉焦赣《易林·鼎之蛊》:“商人行旅,资无所有,贪贝逐利,留连玉帛。”《隋书·食货志》:“交广之域,全以金银为货。”宋李观《上孙寺丞书》:“则虽白昼解人之衣贝者,掩目而过矣。”明王士性《广志绎·西南诸省》:“(云南)贸易用贝,俗谓贝以一为庄,四庄为手,四手为苗,五苗为索,盖八十贝也。”清龚自珍《乙丙之际塾议》之十六:“其敝也,贝专车不得一匹麻,有金一斛不籴掬粟。”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四篇六:“贝在周初本来是一种原始的货币,所用的是海贝,学名为货贝,殷周民族的疆域离海尚远,可知贝的使用是起源于滨海民族。”

依据上述文献可知,在我国中原地区,由货贝改用金属铸币后,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如云南),仍有长期使用货贝的习俗,两者(春秋末至明末)的年代相差竟有近2000年之久。换言之,货贝在中国大地上存在与流通的历史远超过任何一种钱币,而出现在铜镜纹饰之中,却只是春秋战国之际的一个“历史瞬间”。附表中的9个镜例,给我们保存了珍贵的历史记忆。

猜你喜欢
海贝铜镜钱币
星月奇观
钱币翻倍
新乡市博物馆藏铜镜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建平博物馆藏辽宋铜镜简述
《海贝卡的小剧场》
组合钱币
小海贝
辽宋金铜镜辨识举例
突骑施钱币和突骑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