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上
朱天文:原籍山东,长于台北,出于书香世家。与妹妹朱天心、朱天衣并称“朱家三姐妹”,在台湾家喻户晓。早期作品大都以年轻学生的校内外生活为题材,生动、真实地写出了正值豆蔻年华的少男少女的微妙心思,塑造了秀外慧中、率性真诚的年轻女子形象。创作中充满了对亲情、友情、爱情的赞美感激和对青春、生命的礼赞。
本期我们一起来解读朱天文的经典篇目《小毕的故事》。
小说速读
作品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小毕和我小学同班,又是隔壁邻居,后来我才知道,毕妈妈年轻时候在一家加工厂做事,跟工厂领班恋爱有了身孕,那领班却早已是有家室的人,不能娶她。毕妈妈割腕自杀过,被救回来了,生下小毕,寄养在朋友家。
后来毕妈妈认识了毕伯伯,毕伯伯原在大陆已有妻室,逃难时离散了,过了中年想要讨老婆为伴,经老乡介绍,与毕妈妈结合,毕妈妈惟一的条件是必须供小毕读完大学。此后,毕家的生活虽然平淡倒也幸福。毕妈妈心地善良,安分守礼。毕伯伯对小毕视如己出,凡是给自己孩子的礼物必定也给小毕一份。
上了国中,小毕分到比较不好的班级,沾染了不良习气,和不良少年纠缠不清,虽经毕伯伯到学校说情仍被记过。但我知道小毕不是坏人,因为有一次我在菜市场小巷被三个男生拦住,危急之下,小毕突然出现,赶跑了那些男生。我欲向小毕致谢却一直没有机会。
国三时,小毕偷了毕伯伯准备给孩子们交学费的钱,毕伯伯盘问小毕,他却一声不吭。毕伯伯气急打了小毕,小毕说:你打我,你不是我爸爸你打我!毕妈妈又生气又伤心,愤而打了小毕两个耳光。第二天毕妈妈开煤气自杀,留下遗书要小毕好好孝顺毕伯伯。
后来,小毕决定投考军校,毕伯伯知悉大怒,坚持要他参加高中联考,因小毕读大学是毕妈妈生前最大的愿望。但小毕已下定决心要跟他从前的世界了断。在学校老师的劝说下,毕伯伯终于同意小毕念预科后考军校。
再见小毕是在国中同学会上,此时他已经是空军中尉军官。我问毕伯伯现在怎样,小毕告诉我,毕伯伯开了家杂货店,在小毕的建议下扩张经营,现在生活闲适。我听闻此言,几欲泪湿,谢他昔年的一场拔刀相救,小毕则略略诧异,好像已经忘记那些事情了。
于是我写下小毕的故事。
主题提炼
《小毕的故事》是朱天文早期作品的代表作,技巧自然,气氛淡雅,如一缕清风徐徐吹来,娓娓道出成长的故事。幼时的天真无邪、寄人篱下的卑微酸楚、少年的张狂叛逆、青涩懵懂若有若无的爱恋、关键时候的挺身而出、经历家庭变故后的顿悟,最终与生活和解……读者读来,仿若自己的童年、少年在阅读中一幕幕回放,不动声色间感受到岁月流逝的淡淡哀伤。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的英文名字就是《Growing up》,简单又贴切的两个字,成长。故事的最后,我与小毕作别,曾经的旧事也一并远走,一如那跌跌撞撞又不肯回头的成长岁月。
素材运用
关键词:成长
小毕有一点没说,他是决心要跟他从前的世界了断了,他还年轻,天涯地角,他要一个干干净净的开始。后来是学校里导师、训导主任和校长连番将毕伯伯说服了。毕业典礼,毕伯伯被安排在贵宾席观礼,自始至终腰杆坐得笔挺,两张大手放在膝上。小毕和另外一个男生被保送预校,皆上台接受表扬和欢送,小毕胸前斜挂一条大红彩带,在肩上结一朵绣球。
文中这一段,是写小毕决心投考军校,开启新的生活。经历了丧母之痛,小毕那颗骄傲不羁的心终于沉淀下来,他开始懂得亲人的好、生活的不易,思考自己的前途。经过分析,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道路,读军校,做一名军官。若干年后,成为空军中尉军官的小毕,一定会深深记得那个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作出决定的自己,记得自己的坚持、判断,记得自己的勇气、决心,记得自己的清醒、理智。记得这一路走来,为成长付出的代价。
关键词:亲情
毕妈妈每天中午来给小毕送饭,夏天连送水壶,把喝干的壶换回去。飘毛毛雨也送雨衣,天气变凉也送夹克,没有谁家的母亲像她这样腿勤的。小毕他是绝对憎恶雨衣,绝对不加衣服;可是奇怪,小毕那样不驯,惟毕妈妈不必疾言厉色就伏得住他。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寥寥几笔,写出了毕妈妈对小毕深深的感情,如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心疼自己的儿子,生怕他饿着、渴着、冻着。而小毕呢,平日里再不驯的样子,在妈妈面前,也变得乖顺。
小毕国三时偷钱,那笔钱本是毕伯伯准备替他们缴的学费,小毕偷去交朋友花掉了。那晚毕伯伯盘问小毕的大喉咙,我们在隔壁听得清清楚楚。小毕从头到尾没吭一句,毕伯伯气极,拿皮管子下了狠手打他,小毕给打急了连连叫道:“你打我,你不是我爸爸你打我!”啪啪两声耳光,是毕妈妈甩的,屋子里沉寂下来。
这一段写小毕偷钱被毕伯伯发现后,毕伯伯打了小毕,小毕顶撞他的情形。叛逆的小毕、想爱护他又不得其法的毕伯伯、羞愤交加的毕妈妈……爱之深,责之切。因为对小毕的爱,毕伯伯才会大发雷霆;因为对小毕的爱,毕妈妈才会痛下狠手。亲情,在这一刻,以这种方式愈加凸显,看似平静朴素的叙述下,读者能感受到亲情沉重深远、直抵人心的力量。
技法锦囊
1.以景写情
以景写情,就是把作者的主观感受加诸到景物上,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作者的心情。其写景是手段、是方式;写感情才是目的、是重点。
文中叙述毕妈妈嫁给毕伯伯之后,一家生活平淡安闲。中秋节,毕家去赏月,在凉亭里分月饼、吃柚子,其乐融融。然后作者写道:那晚的月亮真是清清圆圆照在凉亭阶前如水。看似闲闲一笔,写当时的月色清凉,却暗含深意。一方面以这闲静的月夜衬托此时毕家祥和安稳的气氛。另一方面,为后面生活平地起波澜、毕家发生变故形成反衬。彼时再回忆这清清圆圆的秋月夜,怎不叫人生出苍凉之感慨。作者笔力深厚、技法自然、不事雕琢,将岁月喟叹之感蕴进这闲来一笔。
后山的松风低低吹过,院中晒着忘了收的旧杂志给吹得累累作响。
这一句是小毕顶撞毕伯伯,毕妈妈甩他耳光后,作者写周围的环境。松风低回,书报作响,让读者感受到四周空寂无声、任何一点微小的发声都那么鲜明。那种无言、难堪、让人窒息又无处可逃的氛围,好像身临其境。同时,这里还运用了以动写静、更见其静的技巧,以动态的景物反衬静态的清宁。如诗人王籍那句著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以“蝉噪”衬托“林静”,用“鸟鸣”显现“山幽”。动静结合,独具匠心,成为千古名句。
2.精准的人物外貌描写
而毕伯伯不,红通通的大骨骼脸,大嗓门,大声笑。
难得毕妈妈也笑,实在因为太瘦白了,笑一下两腮就泛出桃花红……颊上和鼻尖即刻便浮出了一颗颗淡稚的雀斑。如今回想,毕妈妈的桃花红其实竟像是日落之前忽然燃烧的晚霞。
他的瘦,如今是俊挺;黑,是健朗。那压压的眉毛与睫毛底下,眼睛像风吹过的早稻田,时而露出稻子下水的青光,一闪,又暗了下去。
上面几句,是文中出现的关于毕伯伯、毕妈妈、小毕的外貌描写。笔触清简,用词朴素,但丝毫不影响阅读效果。相反,达观忠厚的毕伯伯、安分守礼的毕妈妈、成熟后俊朗的小毕这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原因就在于作者对人物外貌精准的描摹。
外貌描写虽然写的是人物的外表,但描写的目的是要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在实际运用中,一些同学容易进入“千人一面”的误区,写年轻女孩,都是“瓜子脸儿”、“柳眉杏眼”,写教师,都是“慈眉善目”、“两鬓斑白”,这样就不能很好反映人物的独特特征,也失去了外貌描写的意义。实际上,由于出身、经历、素养、社会环境的影响,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鲜明的特征,作文中,我们就要捕捉到人物最独特的地方,以形传神,形神兼备。
如上述第二句写毕妈妈,笑一下两腮就泛出桃花红……颊上和鼻尖即刻便浮出了一颗颗淡稚的雀斑。作者并没有刻意去写毕妈妈笑的样子到底如何,却把笔触落在了脸颊和鼻尖上浮出的雀斑上,让读者自己感受毕妈妈平时那种沉静安然、不多言笑的情态。这也契合毕妈妈善良、哀愁、暗结心事的性格特征,为后面这个人物命运的发展埋下伏笔。
作家故事
在台湾,“朱家三姐妹”已经成为一个传奇,代表着充满文学气息的精神追求和品位。这个传奇应追溯到
1949年,一个名叫朱西宁的年轻军官随军赴台,住在眷村,在这里认识妻子刘慕沙,生下了三个女儿,就是日后蜚声文坛、明媚照人的朱天文、朱天心和朱天衣。
村口的榕树、简陋的棚屋、摇着蒲扇的老人、赤脚玩耍的孩子、夹竹桃浓郁的香气……这平常质朴的画面,成为日后三姐妹难以磨灭的记忆。即便多年后,一家搬出眷村,姐妹们相继长大,曾经的往事已悄然淡出他们的生活,姐妹们还是用自己的方式来记录眷村,记录她们成长的最初痕迹。
这大约就是朱天文提笔写下小毕的故事的缘由,清丽简洁的文字,承载的却是那份不可言说的乡愁。因了《小毕的故事》,朱天文结识导演侯孝贤,把这个故事搬上银幕。电影中有这样的台词:在生活里的琐琐碎碎,不管是愉快的、忧愁的,在很久很久以后,想起来却都是珍贵的,而且愈演愈精,愈久愈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