痄腮的中成药内服外敷法

2014-03-12 12:44胡献国
家庭医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共研细末涌泉穴

胡献国

小时候和堂哥很亲昵,就像他的“跟屁虫”。有一次堂哥肿痄腮了,直嚷着腮帮子疼,大人们说会传染,不准小孩子跟他玩。看着堂哥脸上贴着膏药,孤零零的一个人好“可怜”,我就忍不住走过去……可是第二天我的腮帮子也开始肿了起来。大人难免责怪我不听话,然后爷爷带着我和堂哥一起贴膏药。但我很开心,终于可以和堂哥一起玩了。现在我身为人母,最近小区里常和儿子一起玩的彬彬肿痄腮了,我们这些大人也暂时禁止小伙伴们找彬彬玩。这让我想起了儿时。那时给我贴膏药的老中医早已无从寻找,能否请中医大夫介绍一下痄腮的治疗方法呢?

河南开封秦岭

痄腮,即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耳下腮肿痛为主要特征。全年都可发生,但以冬春多见。患儿以5~9岁居多,6个月以下的婴儿鲜见,年长儿童可并发睾丸炎、脑膜脑炎。但一般预后较好,患病后可获终身免疫。

中医认为,痄腮多为风温邪毒侵袭,壅阻少阳经脉,郁而不散,结于腮部。当以疏风散结、清热解毒、软坚消肿、活血止痛为治,内治或外敷皆有良效。

中成药内治法

温毒在表型主要表现为畏寒发热,头痛轻咳,耳下腮部酸痛,咀嚼不便,继之一侧或两侧腮部肿胀疼痛,边缘不清,舌苔薄白微黄,脉滔数。以疏风清热、散结消肿为治,药选银翘颗粒,每次10克,每日2次冲饮;或复方金银花颗粒,每次10克,每日2次冲饮;或桑菊感冒颗粒,每次10克,每日2次冲饮。

热毒蕴结型主要表现为高热头痛,烦躁口渴,食欲不振,或伴呕吐,精神倦怠,腮部漫肿,灼热疼痛,咽喉红肿,吞咽咀嚼不利,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苔薄腻而黄,脉滑数。以清热解毒、软坚消肿为治,药选板蓝根颗粒,每次10克,每日2次冲饮;或清热解毒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或新癀片,每次5片,每日2次口服;或小儿珠黄散,每次3克,每日3次口服;或定搐化风丸,每次3克,每日3次口服。

中成药外敷法

1.取六神丸30粒,冰硼散15克,青黛30克,芒硝12克,共研细末,加老陈醋适量调为稀糊状,敷于腮腺肿胀处和涌泉穴(左侧腮肿敷右侧涌泉穴,右侧腮肿敷左侧涌泉穴)每6~8小时更换1次,直至热退肿消。

2.冰硼散3克,用少量冷开水拌后,敷于腮腺肿胀处,包扎固定,2~3日换药1次。对初起者能控制肿势,已肿者可减轻肿胀疼痛。

3.南通蛇药片8~10粒研细,用水调糊后外敷患处,每日早、中、晚及临睡前4次调敷。若体温下降,调敷次数可逐渐减少。

4.玉枢丹10片,胆南星6克,吴茱萸、生大黄各10克,共研细末,装瓶备用。每取药末8克,米醋调为糊状,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1换,连用3~5天。

5.如意金黄散适量,加大青叶捣烂,加米醋适量调敷患处,干则以醋适量润之,每日1换,连用3~5天。

6.中华跌打丸2粒,六神丸10粒,共研细末,醋调为糊状,置于黑膏药上,外敷患处,每日1换,连用3~5天。

7.大黄粉、大贝粉各10克,加清开灵针剂适量调匀,外敷患处及双足心涌泉穴,每日换药1~2次,连用3~5天。

8.西瓜霜喷剂3~6克,鱼石脂软膏1支,混合均匀,敷于患儿头面部肿胀处,敷料包扎固定,3日换药1次,连用2~3次。endprint

猜你喜欢
共研细末涌泉穴
同行 同道 共研 逐梦
——广州市阮铭健名教师工作室
“疫”起携手 共研提质
麸皮掺假咋识别
常按涌泉穴等于补肾
治胃寒痛
药敷涌泉穴
治气管炎
治胃寒痛
治病毒性感冒
治排尿功能障碍